作为宪法权利的人格尊严及其规范意涵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04:50:09 241 人看过

以深圳卖淫女示众事件为例

【摘要】人格尊严早已入宪,成为中国公民在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但公民的这一宪法权利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内涵远未显现出来。本文结合深圳卖淫女示众事件,基于规范分析法学的立场,通过阐释中国宪法第38条的意旨与内涵——作为基本权利的人格尊严(一般人格权)所具有的规范内涵,剖析宪法上人格权保护体系之逻辑结构,即规定人格尊严(一般人格权)+某些具体人格权,应当成为宪法对人格权进行保护的模式,以期对法学界在此问题上存在的一些歧见予以澄清。

【关键词】示众;人格尊严;宪法权利;基本权功能

【正文】

一、个案、社会舆论与问题意识

2006年11月29日深圳市福田警方召开广场大会,对百名卖淫女和嫖客进行公开处理。当事人全部身着黄衣,面戴口罩,面部除双眼外全被遮住,现场有逾千人围观。警方分别读出他们的姓名、出生日期和籍贯,宣布各人行政拘留15天。每读出一人的资料,警察便押身边的犯人上前一步确认身份。此事一经报道,备受舆论关注。

卖淫嫖娼确为不良社会现象,理应依法作出处罚。有舆论认为,让涉黄人员曝光,既给其以惩罚,又能教育群众,还可震慑潜在的违法者,可收多重社会效益。有舆论认为,警察运用过分渲染的执法手段是否有点过分?会不会侵犯当事人的基本人权?卖淫嫖娼固有害于社会,但不至于要示众、开公开处理大会吧?甚或有人对卖淫女这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不乏同情之理解。还有舆论认为,公开处理这种做法除显示公权力的强大与政府扫黄决心之外,无疑残酷剥夺了弱者最后一丝人格尊严,或使当事人陷于绝望而自弃,或羞辱难当而蓄意报复,势必加大改造她们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难度。这种执法方式暗示人们:对于违法犯罪的人是可侮辱其人格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示众的解释是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犯人,其特点是通过羞辱当事人的人格,达到杀一儆百之目的。为遏制文革期间这种蔑视人之尊严的传统痼疾,1982年人格尊严入宪。[1]作为公安执法的法律依据,2006年3月生效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显然,此公开一词非公开示众、公开处罚之意,而是要求警方遵循正当程序,防止少数执法人员暗箱操作。相反,卖淫女示众事件让人看到的是超越法定界限的警察权的恣意运作。即使对于被指控的罪犯,政府也必须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尊敬,视她们为人而不是视为惩罚的机会,不然就否认了她们作为个人所要求获得平等尊重的权利。[2]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08: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拘留相关文章
  • 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是保证实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根本性体现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和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于其他法律,涉及的是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因此,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宪法,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是宪法的实施。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必须要提高党实施宪法的能力与水平;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宪法作为法治核心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推进宪法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与法治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回应。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立法也要主动适应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方面,要将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及时上升为法律;另一方面,实践条件还不成熟的改革,也需
    2023-06-06
    160人看过
  • 人格尊严受尊重权包括什么
    人格尊严受尊重权包括当事人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和习惯受到尊重的权利。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人格尊严受尊重权包括什么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n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022-07-02
    417人看过
  • 民法典的人格尊严是什么意思
    一、民法典的人格尊严是什么意思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的意思。是一般人格权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最基本尊重,是民事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其在社会上享有的最起码尊重的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二、人格权包括哪些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等权利。法人的人格权包括名称、名誉、荣誉、信用等权利。1、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权禁止非法剥夺自然人的生命、禁止侵害自然人的身体健康。2、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变更自己的姓名。自然人的笔名、艺名等,与姓名受同等保护。法人享有名称权,有权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3、自然人享有肖像权,
    2023-06-19
    422人看过
  • 用宪法宣誓制度捍卫宪法尊严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凸显宪法的神圣,充分体现了中央建设法治中国的决心。随着首个国家宪法日临近,宪法宣誓制度也很快从文件走入公众的视野,将成为政治生活的新常态,推动法治中国前行的步伐。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社会氛围,公职人员要做表率,带头践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手持宪法面对国徽宣誓,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向宪法宣誓,就是要增强领导干部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感,在精神的洗礼中认清自己肩负着维护宪法尊严、加强宪法实施的责任与使命。向宪法宣誓还是一种庄重承诺:誓言接受公众监督,违反誓言要被追究责任。向宪法宣誓也在提醒宣誓人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以时刻警示自己,权力来自人民。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形。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到
    2023-06-06
    433人看过
  • 罪犯有人格尊严权吗
    不管是重刑犯还是轻刑犯都是罪犯,不过重刑犯管理和警戒相对较严格,根据我国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相应规定对罪犯进行改造包括管理和教育、警戒等刑事执行事务。罪犯当然有人格尊严啦,不过也不能吹毛求疵,动不动就拿人格来对抗改造。有些罪犯的权利或者说是权益是随着人身自由的限制而受到局限,例如罪犯要结婚的权益,由于限制了人身自由所以在现实中很难得到保证,如果是哪个羁押场所说是要保证犯人的结婚权利(权益)让囚犯结婚也就是作秀,哗众取宠,吸人眼球的小把戏而已。一、有期徒刑特征是什么有期徒刑具有以下特点:在一定期限内关押罪犯,剥夺其人身自由;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大,适用范围广。有期徒刑的上限与无期徒刑相连,下限与拘役相连,中间跨度大,可分性大。可以作为重刑,适用于严重犯罪行为;也可以作为适用于危害居中的中度刑罚;也可以作为轻刑,适用于危害较小的犯罪行为。罪犯应当强制接受教育和劳动改造。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
    2023-02-18
    453人看过
  • 如何保护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就是公民或法人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权是一种与权利主体的人格不可分割的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或名称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对于企业法人来说,其人格尊严权主要表现为名称权、荣誉权、民誉权等。侵犯人格尊严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主要是民事责任。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023-06-08
    69人看过
  •  名誉权与人格尊严权:权利与义务的界定
    人格权和名誉权是人格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基本权利。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发生重大的影响。人格权和名誉权虽然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是人格权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权益的保护。人格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基本权利。认为人格权指公民对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的一般人格利益予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在法律上,人格权是多种多样的,如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隐私权等等。还包括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
    2023-09-05
    233人看过
  • 专利权人的权利及其范围
    专利权人的权利是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禁止他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请求保护的权利、转让专利权的权利等。而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因此专利权人的权利往往是人身权,可以进行转让和处理。如何区别专利权人与发明人享有的权利职务发明人与非职务发明人的身份决定了专利权人与发明人享有的权利。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单位,单位作为专利权人有权占有、使用、处分其专利,而发明人(或设计人)不具备这些权利。非职务发明人,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都属于本人,只有本人占有,使用和处分该专利的权利,也可以出售专利又可以转让专利技术使用权或字节实施专利获得经济利益。也许有人会问到,若专利发明人离开公司,那他能带走专利吗?公司是不是应该支付相应的费用呢?专利法明确:发明人享有署名权和获得必要报酬的权利,但无权占有,使用和处分专
    2023-07-01
    128人看过
  • 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怎么处罚,公民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
    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的处罚规定,人格尊严权根据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主要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隐私权五个权利。一、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怎么处罚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的处罚规定:侵害他人人格尊严权,应当按照造成的后果,及其情节进行处罚。1.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和第一千条的规定,人格尊严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2.在侵害他人人格尊严权构成侮辱罪,并且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
    2023-07-29
    321人看过
  • 侵犯人格尊严是什么违法行为
    一、侵犯人格尊严是什么违法行为侵犯人格尊严是一种违法行为,它指的是任何对他人作为“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社会地位的不尊重行为,进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1.在《民法典》中,人格尊严作为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内容之一,得到了明确的法律保护。2.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害人格尊严的行为可能构成民事侵权,并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二、人格尊严的定义与内涵人格尊严是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它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并且应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1.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身份的一种尊重,更是对个人存在价值的一种肯定。2.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观认识,即自然人、法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二是客观评价,即他人、社会对特定主体作为人的尊重。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才构成完整的人格尊严。三、人格尊严的法律保护在我国,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1.《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一条明确规定,民事主
    2024-07-26
    431人看过
  • 人格尊严不应成为“奢侈品”
    因为被怀疑偷盗了宿舍内的DVD,东莞东丽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工人杨昌开被该厂安全主任用衣架套住颈脖,绳索反绑,挂牌游街一个多小时,而自始至终,厂方没有找到其偷盗DVD的证据。(《南方都市报》5月6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一名无辜者施以捆绑游街的惩罚,显然是对其人格尊严的肆意践踏,诸如此类的新闻并不鲜见:有工人被强迫向老板下跪,有女工被怀疑偷窃产品而遭集体搜身,还有小保姆的日记被主妇翻看并恶意点评,直至游街示众将野蛮和残酷演绎到了极致。事件的情节或许各有差异,但主角都从属于同一个群体——社会底层,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收入微薄,文化水平偏低,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当他们自身被不断边缘化的同时,他们的人格尊严也往往遭受无端的侮辱和损害。之所以会如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2023-06-08
    87人看过
  • 犯人人格尊严的探讨
    犯人有人格尊严。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罪犯的违法行为是受到法律制裁,失去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和其他政治权利。但是其人格尊严不应该受到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犯人有精神病怎么处理一、犯人有精神病怎么处理1、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方式如下:(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与正常人一样负刑事责任。精神不正常时犯罪的,属于第一种情形;(3)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原发性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
    2023-07-04
    204人看过
  • 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吗
    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具体内容如下:1、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专属享有,其中包括隐私权。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民事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固有民事权利。简言之,将构成人格的不同人格利益要素用权利的方法予以法律保护的这些民事权利,就是人格权。一般人格权是自然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并对具体人格权不能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进行保护的抽象人格权;2、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
    2023-08-12
    277人看过
  • 著作权的权利及其保护范围
    版权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版权。版权是复制的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品的分类越来越细,种类越来越多。一般说来,在文学、艺术、科学三个领域,著作权的客体是这种思维的产物,这种思维有别于其他思维,具有独特性和独特性,可以复制。产品要享有著作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作者发表的作品要体现某种特定的艺术、情感或思想形式;二是作者的作品不能复制,不能完全相同,而要独树一帜,作者作品所代表的文艺形式应当属于文学、艺术、科学的范畴,符合上述特征的作品享有著作权保护。我国法律赋予著作权人这一权利。著作权的保护可以使著作权人创作的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奖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人从事作品创新,丰富我国的知识产权,那么版权保护的范围又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著作权保护主体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有创作相关作品的作者都是我国的合法公民,这类人员可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的著作权主体:法人
    2023-05-07
    156人看过
换一批
#治安处罚法
北京
律师推荐
    #治安处罚法 知识导航
    展开

    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采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惩罚措施。我国《行政处罚法》第8条将行政拘留确认为一种处罚形式。在我国,只有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才能采取行政拘留措施。... 更多>

    #行政拘留
    相关咨询
    • 人格尊严宪法解释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22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宪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 人格尊严宪法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04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宪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 人格尊严是一项独立的基本权利, 人格尊严是一种什么样的基本权利?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4
      人格尊严是一项独立的基本权利,它不同于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也不属于人身自由的范畴。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国际人权宪章和外国宪法所规定的“人的尊严”实属同一概念,但其地位和内容不同。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救济方式,但二者也有联系,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是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的立法依据和违宪审查依据以及解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 人格尊严与人格尊严的区别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2
      1、人格尊严是内在的,是一个自然人,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权利。而人格尊严权是法定的公民人格被尊重的权利,表现是外在的。 2、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人格尊严权是保护人格尊严的前提。 3、但是由于格尊严本为抽象。民法学理上,有认为人格尊严是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是对个人价值主客观评价的结合。也有认为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内
    • 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01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