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况下, 罪犯只要积极执行财产刑并履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 就可视作有认罪悔罪表现, 在减刑和假释时可以被宽恕; 但如果罪犯确实有执行和履行的能力, 但却拒不执行或履行, 那么在减刑和假释时就需要更加严格地审核。
在一般情况下,罪犯只要积极执行财产刑并履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就可视作有认罪悔罪表现,在减刑和假释时可以被宽恕;但如果罪犯确实有执行和履行的能力,但却拒不执行或履行,那么在减刑和假释时就需要更加严格地审核。
履 行 罚 金 义 务 能 否 减 刑 ?
根据素材0,减刑不一定要交罚金,这要看具体情况。减刑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刑;二是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在第一种情形中,要界定有悔改表现,必须满足认罪悔罪且服刑人员有经济能力交纳罚金。如果认罪服法但有能力交纳罚金而不执行,就不能认定为悔改表现,因此不能减刑。在第二种情形中,有重大立功表现且符合条件的话,就应当减刑,即使没有交罚金。因此,减刑是否需要交罚金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
综上所述,减刑不一定要交罚金,这要看具体情况。减刑分为两种情况:可以减刑;二是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在第一种情形中,要界定有悔改表现,必须满足认罪悔罪且服刑人员有经济能力交纳罚金。如果认罪服法但有能力交纳罚金而不执行,就不能认定为悔改表现,因此不能减刑。在第二种情形中,有重大立功表现且符合条件的话,就应当减刑,即使没有交罚金。因此,减刑是否需要交罚金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
《中华人民共和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的时候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由执行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刑、假释的时候,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
三年刑期结束,交纳罚金是否影响减刑?
438人看过
-
罚金是否影响减刑假释
245人看过
-
刑罚减轻政策对涉恶犯罪的影响
80人看过
-
供述实情是否影响刑罚的减轻
325人看过
-
刑罚减轻是否与交罚金有关?
397人看过
-
罚金对于减刑是否有影响?
253人看过
-
犯罪人员家属主动缴纳罚金应否减轻刑罚?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9刑法第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根据本条规定,罚金数额应当与犯罪情节相适应。也就是说,犯罪情节严重的,罚金数额应当多些;犯罪情节较轻的,罚金数额应当少些,这是罪刑均衡原则在罚金裁量上的具体体现。在裁量罚金数额时应否考虑犯罪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但2002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
-
罚金交与不交是否影响判刑和减刑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0会影响的。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处的罚金,一般是在判决没有正式宣判前就要求缴纳的。如果不交,本来可以判处缓刑的,一般就判处实刑了,比如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执行的,直接就判处3年有期徒刑,人就送到监狱去了;如果本来就是实刑,不交罚金的,可能直接在刑期上,上浮10%至20%。比如原来判处5年的,现在就判6年了。不交罚金的,在判决执行过程中,对减刑、假释等也是有限制的。
-
2020年新未交罚金是否影响减刑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5有履行能力故意不缴纳罚金的,不视为“确有悔改表现”,会影响减刑。政策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悔罪;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对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提出申诉的,要依法保护其申诉权利,对罪犯申诉不应不加分析地认为是不认罪悔罪。
-
犯罪中止如何影响刑罚的减轻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09根据法律法规,犯罪行为在中途止的,可以减少其刑罚的30%至80%。对于选择中止犯罪并自愿放弃的罪犯,法院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这包括中止犯罪的具体阶段、是否是自愿放弃犯罪、是否能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进一步恶化,以及罪犯自愿放弃犯罪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等等。因此,在对这些罪犯做出刑罚裁决时,法院通常会给予适当的从轻处罚。具体而言,如果罪犯的行为已经给他人或社会带来实际损害,法院将酌情减少其
-
判刑罚金已缴纳,个人财产是否影响减刑?湖北在线咨询 2024-12-11虽然减刑措施已经设定了一定的限额,但仍然存在减刑的可能性。在虐待罪方面,如果行为人对家庭成员实施严重虐待行为并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将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对于受害者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行为人还将面临更严厉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但需要注意,如果受害者自身没有能力告知或受到强制或恐吓而无法表达真实情况,那么此种案件在被告方提出告诉后才能进入司法审理程序。除了上述法律规定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