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为保障证人的安全应该怎么办的这类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
保障证人的安全,是使证人能解除后顾之忧,充分、客观地提供证据,认真履行作证义务,如实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的重要条件。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或不如实作证,办案人员取证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证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亲属,对证人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打击报复,甚至杀害等严重威胁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给证人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失,也严重地影响了司法人员办理案件,影响了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证人如实地提供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保证办案人员顺利地调查取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特别是人身、财产的安全。这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法定义务。
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调查取证中,应当想办法保证证人的安全。如询问证人应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尽量不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他们的亲属知道。发现证人及其近亲属可能因作证有危险时,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性的措施,如及时拘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帮助证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侦查阶段,应当为证人及其近亲属作证保守秘密等。对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证人或其近亲属的,应当根据情况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情节轻微,不够刑事处罚的,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拘留、罚款、警告等治安处罚。
对证人进行“威胁”包括以伤害、杀害、毁坏财产等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还包括以揭露隐私、毁坏名誉或利用证人的困难或弱点进行要挟,阻止证人作证、逼迫证人作伪证或者对证人或证人的近亲属进行打击报复。对证人进行“侮辱”包括人身侮辱和人格侮辱。“殴打”就是直接用暴力对证人或证人的近亲属进行人身伤害。“打击报复”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亲属滥用职权对证人或其近亲属进行迫害以及威胁、侮辱、殴打以外的其他报复的行为,如不让就职就业,不给提职提薪等。保障证人的安全是打击犯罪的需要,是刑事诉讼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
消防安全合格证应该怎么办理
367人看过
-
怎么保障劳动安全
259人看过
-
安全第一:撞人全责,安全有保障
411人看过
-
浅谈如何保障刑事证人的安全
411人看过
-
监护人的权利应该怎么保障
472人看过
-
债权人应该怎样为自己保障权益
159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有家暴现象,应该怎么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0在紧急情况下,遭遇家庭暴力,要报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3条的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同时也可以申请保护令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
经营者应该怎样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2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1、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2、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
为保障本企业的消防安全应当做哪些?澳门在线咨询 2022-05-15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
-
怎么保障电信卡的安全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26现在中国的犯罪率确实是不断提高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但是媒体报道只是个例,犯罪毕竟是少数,有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到一起犯罪。社会还是有很多正能量的事,不过没有犯罪有噱头,所以新闻较少。题主可以看看这些正能量的新闻。一般我看到恶劣负面新闻都会一方面提醒自己注意防范,一方面又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反思自己。社会和谐是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
应该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27第一,落实企业和政府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监督指导。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敬业尽责,以对百姓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食品市场加大检查频率,拓宽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