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信罪公安主动取保候审判缓刑几率大吗?
几率是比较大的。办理取保候审的人,有的证据不足或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会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有的到法院阶段争取缓刑概率在80%以上。缓刑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的一项给予当事人的优待政策。
二、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是什么?
1、一般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一般而言,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其罪行较轻,法益侵害程度较小;相反,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一般地说罪行较重,无论是法益侵害性还是人身危险性都比较大,因此,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和人身危险性小而被判较轻刑罚的犯罪分子。
这里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即使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最低刑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但若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宣告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
2、犯罪分子犯一罪还是数罪并不是决定缓刑与否的关键,即使其犯有数罪,只要总刑期符合缓刑条件的,就可以适用缓刑。
3、至于罪行相对更轻的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由于管制刑是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仅限制其一定自由的特征所决定,无适用缓刑之必要。根据审判实践经验,缓刑一般适用于交通肇事、责任事故、重婚、虐待、伤害、妨害公务、销赃等较为轻微的犯罪。对于强奸、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一般不宜适用缓刑的,这属于比较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帮信罪作为一种性质比较恶劣的违法犯罪的行为,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但如果公安机关对此主动采取了取保候审的那么当事人会被判处缓刑的几率就比较大了,但具体还需要根据公安机关的审理结果来决定。
-
取保候审到底有多大几率判缓刑
77人看过
-
帮信罪判缓刑的几率
180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判缓刑的几率有多少,取保候审判缓刑的条件
206人看过
-
帮信罪缓刑几率有多大?帮信罪罚款什么时候交
432人看过
-
取保候审后判缓刑的几率大吗,谁可以担任取保候审保证人
224人看过
-
如果盗窃罪提出取保候审,判缓刑几率有多大
215人看过
-
2022年未满37天取保候审判缓刑几率大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3-05-07取保候审与判决结果没有直接关系。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罪轻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争取缓刑的机会就大一点,但不是必然,几率多少是不好说的。 缓刑条件: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
-
逮捕因病取保候审能判缓吗,到时候判缓刑的几率大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4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取保候审和被检察院逮捕不是判处缓刑的决定性因素,缓刑需要符合缓刑条件。《刑法》规定: 第七十二条【缓刑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取保候审后逮捕了还会判缓吗?判缓刑的几率大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24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取保候审和被检察院逮捕不是判处缓刑的决定性因素,缓刑需要符合缓刑条件。《刑法》规定: 第七十二条【缓刑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取保候审的对象大部分缓刑的几率大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4关于撤销缓刑,是指不再适用缓刑,对缓刑犯执行原判刑罚或者重新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撤销缓刑和缓刑撤销后对犯罪分子的处理有以下两种情况: 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这种情况下,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刑法对新犯的罪
-
帮X信取保候审的成功率大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9不同的案件性质需要准备的也不同,你还是详细说一下具体情况 以下是取保候审成功率的参考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除了上面“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规定模糊,难以掌握外和难以操作,其实,各个办案机关内部往往还着另一套没有成文规定的标准。换言之,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