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单位用人自主权,优化人员结构,1992年10月16日人事部印发《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对事业单位辞退的范围、条件、程序及法律后果作了明确规定。
一、辞退的含义
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单位的一项权利,是指因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单位主动解除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二、辞退的条件
事业单位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经教育无效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辞退:
一是连续两年岗位考核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又不服从组织另行安排或重新安排后在一年之内仍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
二是单位进行撤并或缩减编制需要减员,本人拒绝组织安排的;
三是单位转移工作地点,本人无正当理由不愿随迁的;
四是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
五是损害单位经济权益,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给单位造成极坏影响的;
六是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恐吓威胁单位领导,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七是贪污、盗窃、赌博、营私舞弊,情节严重但不够刑事处分的;
八是违犯工作规定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九是犯有其他严重错误的。
符合开除条件的,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执行。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单位不得辞退:
(1)因公负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
(2)妇女在孕期、产假及哺乳期内的;
(3)享受休假待遇的人员在休假期间的;
(4)患绝症、精神病及本专业职业病的;
(5)符合国家规定其他条件的。
三、辞退的程序
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单位有关行政领导提出书面意见,说明辞退理由和事实依据,经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后,按人事管理权限办理辞退手续、发给本人《辞退证明书》,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当事人接到《辞退证明书》十五日之内,可向当地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地尚未成立仲裁机构的,由被辞退人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辞退按《辞退证明书》确定的时间执行。
四、辞退的法律后果
(一)人事关系的消灭
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后,就解除了单位与个人的人事关系,单位与个人之间不再发生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辞退后的待遇
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发给被辞退人员辞退费。辞退费由单位在其办完有关手续后一次性发给,并将《辞退费发放证明》存入本人档案。辞退费发放标准如下:
1、工作一年以上不满五年(含见习期)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三项之和,护士加护龄津贴,中小学教师加教龄津贴,下同)总额的60%;
2、工作五年至十年(含五年)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总额的65%;
3、工作十年(含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总额的75%。已实行失业保险的地方和部门,不发给辞退费,被辞退人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辞退费从单位事业费中列支。
(三)被辞退人员的身份及其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被辞退后一年内,到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三资企业工作,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被辞退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到私营企业工作或被辞退后一年之内找不到接收单位的,不再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
管理被辞退人员人事档案的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其干部身份的审定工作。对保留干部身份的,应将《被辞退人员干部身份证明书》存入本人档案。被辞退人员由全民所有制单位重新接收的;除去待业时间,其工龄合并计算。对再次被辞退的,按规定发放辞退费时,其工作时间从重新接收之日算起。
(四)被辞退人员的人事档案,有关单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移交、接转和管理
被辞退人员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时,由接收单位向管理其人事档案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被辞退人员接收函》,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被辞退人员接收函》,向接收单位出具《被辞退人员工作介绍信》和《工资转移证》,并将被辞退人员的人事档案转交接收单位。
(五)被辞退人员的住房在没有另外获得住房前,在一定期限内允许继续居住原单位住房,具体居住时间和收费标准,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办理;当地政府没有规定的,可按单位与个人签订的协议办理;未签协议的,单位与个人协商解决。
五、纪律
被辞退人员被辞退后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损害原单位的经济权益和技术权益,违者责令赔偿经济损失或追究法律责任。
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本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辞退工作,严禁单位负责人滥用辞退权。对借辞退进行打击报复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被辞退人员不得无理取闹,纠缠领导,扰乱工作秩序,伺机报复,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
事业单位接收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制度
69人看过
-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就可以辞退员工吗
407人看过
-
单位人事制度:开除与辞退的差异显现
336人看过
-
在事业单位辞职的人员怎么退休
234人看过
-
公务员、事业单位年休假制度
260人看过
-
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程序
77人看过
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 (1)违纪辞退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内部规章,但未达到被开除、除名程度的职工,依法强行解除... 更多>
-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会被清退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16临时工与事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双方未变更劳动合同,事业单位可以非过失解雇,但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
国家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死亡保险制度江西在线咨询 2022-12-231.丧葬补助费丧葬补助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中央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执行所在地的标准。 2.一次性抚恤金一次性抚恤金的数额,根据职工死亡性质确定,因病死亡的,按职工病故时的10个月的工资额发给:因公牺牲的,按牺牲时20个月的工资额发给;批准为革命烈士的,按牺牲时的40个月的工资额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国家机关职工死亡后,由其家属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事业单位职工死亡后,由其原工作
-
企业辞退原单位人员的程序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27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工作年限满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不满6个月的按半年算;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意味着要发放这2名员工9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金。 用人单位对职工实施辞退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定程序进行。其程序是: 1、在辞退违纪职工时必须切实查清违纪事实,取得确凿的证据; 2、对经过批评教育或行
-
法律上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回避制度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03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回避制度,但是单位可以自己制定,回避制度主要出现在案件审理阶段,参与审判的人员,审判阶段的书记员,翻译人员需要进行回避的,由法院领导批准。
-
事业单位有编制就不能辞退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22一,如果当事人(不管是不是有编制)符合学校辞退的理由,可以辞退,这和当事人是否有编制无关。二,辞退: 1,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 2,违纪辞退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内部规章,但未达到被开除、除名程度的职工,依法强行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理措施。 3,正常辞退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