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去世后,其土地继承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没有扶养协议,集体组织有权要求扣回“五保”费用。五保户申请流程包括:本人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凭证书享受五保待遇。
五保户去世后,其土地继承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集体组织在实施“五保”时与五保户达成了扶养协议,那么应按照协议处理。如果没有扶养协议,但五保户的死者有遗嘱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要求继承,则应按照遗嘱继承或法定继承进行处理。但集体组织有权要求扣回“五保”费用。
五保户申请流程有哪些
1、应当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
2、经村民委员会审核;
3、报乡镇政府批准;
4、发给《五保供养证书》;
5、凭《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
五保户去世后,集体组织能扣回费用吗?
根据我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五保户在供养期间,其供养费用由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同时,《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供养服务机构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供养资金委托代管制度,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侵占供养资金。
因此,五保户去世后,集体组织不能扣回费用。五保户在供养期间,供养费用由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五保户去世后,其土地继承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集体组织在实施“五保”时与五保户达成了扶养协议,那么应按照协议处理。如果没有扶养协议,但五保户的死者有遗嘱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要求继承,则应按照遗嘱继承或法定继承进行处理。但集体组织有权要求扣回“五保”费用。五保户申请流程包括:1、本人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2、村民委员会审核;3、乡镇政府批准;4、发给《五保供养证书》;5、凭《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在供养期间,供养费用由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挪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五保户去世后银行存款归谁?
296人看过
-
农村五保户过世宅基地怎么过户
391人看过
-
宅基地翻盖后产权归谁原产权人过世
259人看过
-
五保户去敬老院土地归谁
311人看过
-
五保户死后宅基地归谁,如何办理过户手续
183人看过
-
母亲过世继承权归谁
204人看过
-
小孩五保户去世了宅基地归谁呢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09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依法利用宅基地建造的村民住房和依法利用其他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建造的房屋,可以申请房屋所有权登记。依法登记的房屋受法律保护。因合法建造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登记申请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或者集体所有建设应当使用权证明;申请登记房屋符合城乡规划的证明;房屋测绘报告或者村民住房平面图;其他必要材料。还应当提交申请人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
-
农村五保户土地到底归谁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051、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五保户土地的所有者。实行赡养老人举措的、有关系的家庭可以成为审批对象,无审批对象的交由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由安排,承包地、宅基地以及建筑物全部归公。 2、法律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第六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
-
房屋买五年未过户,产权归谁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1房屋买五年未过户,根据房地产法的规定产权没有转移、还是属于原来产权人,建议尽快办理过户手续,如下; 1、买卖双方身份证明、房权证、户口本、结婚证、买卖合同、过户确权审批表到房管部门网签,之后到房管部门测绘公司申请测绘,出具新的测绘图; 2、双方带着(1)所述材料,到房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委托的评估公司申请评估;评估公司受理后按评估程序对所委托评估房屋出具评估报告,缴纳评估费。 3、双方带着(2)所述材
-
2022年老人去世销户土地应归谁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3-121、老人去世销户后,其生前使用的土地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权以农户家庭为单位,老人去世土地归其户内其他继承人承包使用,去世销户的承包单位不复存在,集体经济组织应对土地予以收回。 2、法律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三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