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网络诽谤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5 15:32:11 190 人看过

一、遭受网络诽谤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吗

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指出,遭遇诽谤可直接起诉发出帖子的网站。

该司法解释将于10月10日起施行。

二、诽谤罪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20: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人身权相关文章
  • 遭受网络诽谤会产生哪些影响?
    网络上诽谤他人的后果:一、行政责任。对实施网络诽谤行为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发证机关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通知企业登记机关;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备案机关责令暂时关闭网站直至关闭网站。二、治安责任。对网络诽谤责任主体的治安处罚。预防网络诽谤的方法1、加强对网民的法治教育,积极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网民有言论的自由,但在行使自已的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网民在网络上遨游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要对此承担法律责任。北京市朝阳
    2023-07-19
    190人看过
  • 网络恶意诽谤的公司能起诉诽谤者吗
    律师解答:可以。网络恶意诽谤公司可以起诉诽谤者。受害者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4-04-30
    144人看过
  • 通过网络诽谤的会受到刑法处罚吗
    通过网络诽谤他人的,会受到刑法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刑法中网络诽谤罪量刑是多久通常情况下犯诽谤罪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其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刑事责任的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本罪。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对特定的人进行诽谤,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犯罪人散布的不是特定的对象,也没有贬损别人的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2023-08-01
    57人看过
  • 遭人诽谤能否起诉诽谤罪?
    法律咨询:我是一个单身青年,和单位的一位同事关系一直很好,但今年五月起这位同事由于一些其它的原因和妻子闹起了离婚,同事的妻子自六月中旬开始在我的单位大肆散布流言,说他们之所以离婚是因为我经常带同事出去找小姐给他,从而破坏了他们的夫妻关系。而我是一个单身青年,这件事直接侵犯了我的名誉和人格,让单位的很多同事都对我另眼相看。现在单位很多的同事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我想起诉这个女人,但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是否已构成了诽谤罪,用这个罪名起诉她是否适用?刑法律师解答:收集证据,起诉侵权损害赔偿。本案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建议提起民事侵权诉讼。诽谤罪不成立,可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如果诉讼,需要提供她广泛散布谣言的证据起诉侵权损害赔偿。
    2023-06-11
    87人看过
  • 网络诽谤罪可以和解吗
    法律综合知识
    网络诽谤罪在某些特定条件之下,得以进行调解与和解。尽管网络诽谤罪涉及到严重的刑事法律问题,然而只要其犯罪情节相对轻微,且犯罪行为人能够表现出深刻的忏悔之情,包括积极地对受害者作出赔偿损失以及赔礼道歉等修复措施,使受害者可以谅解犯罪行为人的过失,那么,这两位当事人便有可能选择达成和解。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指出,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网络诽谤案件皆可实现和解。特别是当案件涉及到严重的犯罪情节及广阔的社会危害性时,即便双方当事人已经达成了和解协议,司法机构仍然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犯罪行为人进行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和解协议的适用范围】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024-08-19
    336人看过
  • 离婚起诉是到法院直接就可以了吗
    一、离婚起诉是到法院直接就可以了吗离婚起诉是到法院直接就可以了。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交起诉书、结婚证和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等待开庭,大概是一个半月左右;法院开庭审理,法庭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由法院根据照顾子女和女方的权益进行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二、法院起诉离婚诉讼费需要多少钱法院起诉离婚诉讼费需要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四)劳动争议案件每件
    2023-07-23
    173人看过
  • 诽谤罪可以立案受理吗法院
    诽谤罪属于法定简易程序案件,当然亦可由法院启动诉讼程序予以审理。然而,这必须满足特定的前提条件。诽谤罪是指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足以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声誉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若受害者向法院提出自诉请求,经法院审查认定存在犯罪事实,且该犯罪事实应受刑事法律制裁,同时也属于法定简易程序案件范畴之内,那么法院便应当依法立案处理。然而,若缺乏充分的犯罪证据支持,自诉人无法提供进一步的补充证据,法院将尽力劝说自诉人撤销自诉申请,或作出裁定驳回其诉讼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0
    413人看过
  • 诽谤罪起诉的区法院会受理吗
    倘若涉及到诽谤罪的诉讼,一般来说,区域法庭都会予以接受审理。需要注意的是,诽谤罪虽属“告诉乃论”的范畴,然而若其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则不在此限。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您所提出的诉讼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起诉要件,那么区域法庭便会依法予以受理。这些起诉要件主要包括:首先,原告须为与该案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其次,被告应明确无误;再次,诉讼请求应当具体且有事实依据以及法律依据;最后,该案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法定范围之内,并且受诉人民法院对此享有管辖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之规定,提起诉讼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原告须为与该案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被告应明确无误;(3)诉讼请求应当具体且有事实依据以及法律依据;(4)该案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法定范围之内,并且受诉人民法院对此享有管辖
    2024-08-02
    465人看过
  • 网上怎么起诉网络诽谤罪
    一、网上怎么起诉网络诽谤罪在依法追究网络诽谤行为的法律责任时,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步骤:首先是扎实有效地收集证据,包括记录诽谤言论的相关图片或截屏、网址链接或者其他形式的证明文件等,以及能够明确揭示因遭受诽谤所导致的实质性损害后果的凭证;接下来,可选择向当地公安部门和司法机构进行正式报案,详细阐述事件经过及提供充分可靠的证据支持;在公安机关尚未对此展开调查处理之际,当事人亦有权直接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发起刑事自诉;若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可能会触发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最后,当事人需精心准备起诉书,详尽列出原告与被告的身份信息、明确提出的诉讼请求、陈述的事实依据以及相应的法律理由,并将其递交至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在法院正式受理案件之后,将会进行一系列的庭前准备工作以及公开审理环节,最终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公正合理的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
    2024-07-21
    484人看过
  • 保险人可以直接起诉吗法院
    鉴于保险合同乃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确立的法律关系,因此理应对其进行依照合乎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操作执行。如若在实际投保过程中遇到保险公司不履行保险责任之情形,被保险人享有相应的法定权利以采取法律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首先,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公司提交书面申请,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按照双方签订的保险合同约定履行相关义务;其次,被保险人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保险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寻求公正的解决方案;最后,若以上两种方式均无法解决问题,被保险人亦可选择通过司法途径,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总的来说,在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产品时,被保险人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保险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以确保自身的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一旦发生保险公司不予理赔的情况,被保险人有权依据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险法》第六十二条: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投保人或者
    2024-05-15
    306人看过
  • 网络诽谤罪的起诉标准
    关于通过网络进行诽谤的立案标准相关问题,依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诽谤罪属于亲告罪,但没有对具体的立案标准作出具体规定。被害人权利因他人诽谤而遭到侵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立案,至于他人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需要从证据和事实综合进行认定。另外,行为人通过网络进行犯罪,被害人获取证据有困难的,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协助。网络诽谤罪的构成要件网络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一)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
    2023-07-02
    349人看过
  • 网络上诽谤别人可以告吗
    一、网络上诽谤别人可以告吗可以。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如果被人诽谤,侵犯了个人的名誉权,可以提起名誉权诉讼;如果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受害认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二、诽谤罪的追诉期是多长时间诽谤罪追诉有效期为五年,因为诽谤罪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是提起刑事诉讼的时间限制,以最高判刑为依据的。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三、诽谤与侮辱的后果区别诽谤与侮辱的后果没有任何区
    2023-10-16
    394人看过
  • 受到他人侮辱诽谤可以提起刑事诉讼吗
    侮辱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通常情况不告不理,只有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一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当然,如果涉及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并非告诉才处理。对于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却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一、网络上人身攻击可以报警吗可以。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法律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网络造谣怎样处罚要依据是否构成犯罪而定,构成犯罪的按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承担侵权的责任。
    2023-04-05
    242人看过
  •  诽谤罪起诉问题:被诽谤者是否可以起诉诽谤?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关于诽谤罪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诽谤罪需要满足一定的要件才能成立,否则可能会被视为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如果满足诽谤罪的要件,可以进行法律行动以寻求侵权损害赔偿。建议提起民事侵权诉讼,并向法院提交法律意见书。如果被告方诽谤罪不成立,则可以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被告方广泛散布谣言的证据来起诉侵权损害赔偿。可以进行。收集证据,并采取法律行动以寻求侵权损害赔偿。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建议提起民事侵权诉讼。可以向法院提交法律意见书。诽谤罪不成立,可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如果诉讼,需要提供她广泛散布谣言的证据起诉侵权损害赔偿。 民 事 侵 权 案 件 如 何 处 理 ?民事侵权案件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而引起的诉讼。处理民事侵权案件,一般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确定被告: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确定被告是谁,即
    2023-09-13
    485人看过
换一批
#人身损害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身权
    词条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 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 更多>

    #人身权
    相关咨询
    • 诽谤诽谤的话去法院起诉可以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07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
    • 遭到网络诽谤在何地报案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9
      如果涉嫌被诽谤,可以到附近派出所报案。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
    • 可以告网络诽谤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07
      网络恶意诽谤公司可以起诉诽谤者。公司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犯他人名誉权。公司起诉诽谤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 遭到朋友恶意诽谤,可以判诽谤罪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17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客观要件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
    • 网络诽谤有恶意对方可以起诉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4
      网络恶意诽谤公司可以起诉诽谤者。受害者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