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物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包括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和从建筑物上坠落物品两种行为,一般情况下很难确定具体是由谁造成的,或者确认是谁抛弃的物品。法律为了保护受害人,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做了规定。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赔偿金一般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补偿原则,实际发生多少损失,则获得多少赔偿。受害人不能因损失而得到额外收益。
抛物人明确的高空抛物案件,由抛物人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抛物人不明确的高空抛物案件,如果物业公司没有尽到管理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没有张贴禁止高空抛物的通知及醒目标识;抛物人不明确,但可以确定一个具体范围的,则所有可能实施抛物行为的人应当共同承担被害人的损失。
高空抛物有两种方式,从建筑物上放置物品和从建筑物上坠落物体,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一般情况下很难确定具体是由谁造成的,因此法律上为了保护受害者,要求该建筑物的所有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支付受害者住院时的医疗费。
高空抛物和高空坠物的区别有吗?
高空抛物和高空坠物的区别是有的,空坠物属于个人违法行为,从法律意义上,由抛物者或抛物楼层群体负责民事赔偿。不属于物业管理的范围,物业公司不需要证明自己是否有过失。但物业合同中如果对坠落物有约定的,按照物业服务合同追究违约责任;如果没有物业服务合同或者约定不明的,该坠落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坠落物可以通过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处理。
高空坠物与高空抛物的区别:
1、坠物没有人的意识,坠落时无人知道或者不能控制。往往是旧的建筑附着物等。而抛物是有行为人故意为之,是受控制的,或者说是可以阻止危险结果发生。抛物和坠物区分的意义是,考虑赔偿责任时承担责任的轻重等。
2、坠物案件中,无法证明自己不存在侵权行为的相关人承担的是赔偿责任。而抛物案件中,无法证明自己不存在侵权行为的相关人承担的是补偿责任。因此,责任的大小和数额的大小均有较大差异。
3、“高空抛物”与“高空坠物”区别的关键在于致人损害之物是否是在人力直接作用下发生了致人损害的后果。如果人力作用是致人损害的根本原因,那么由此引起的责任当然应属于行为责任属于高空抛物;如果物件是在没有人力直接作用的情况下致人损害,通常是由于致害物件的所有人或占有人的管理疏忽,这种情况就属于物的责任属于高空坠物。
-
如何追究法律责任(高空抛物) 致人损害
323人看过
-
如何证明高空坠物的损害赔偿?
104人看过
-
高空抛物的责任如何界定,高空抛物负法律责任吗
61人看过
-
高空抛物的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
475人看过
-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
470人看过
-
高空抛物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282人看过
精神损害赔偿:自然人因人身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损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赔偿义务人向受害人本人或者受害人近亲属支付的费用。 人身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侵犯下列权益: 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2、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3、人格尊严权... 更多>
-
高空抛物损害赔偿纠纷,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怎么赔偿?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9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赔偿金一般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补偿原则,实际发生多少损失,则获得多少赔偿。受害人不能因损失而得到额外收益。
-
高空坠物的责任方如何确认,高空抛物责任主体怎么确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21、高空坠物伤人并不是整栋楼都应当承担责任,按实际情况,单纯高空坠物,没有造成任何后果的,不存在责任问题。 2、但高空坠物造成侵权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3、另外,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
-
2022年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物业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20需要区分物业服务企业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1、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抛物情形的发生,若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对此物业不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2、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风险提示: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对于高空抛物的可能性的存在应该充分预估,同时应该做好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在难以确定侵权人时就很有可能
-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人怎么样归责重庆在线咨询 2023-10-06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应当由侵权人承担责任。若是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了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应当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
高空抛物集体赔偿多少?高空抛物损害赔偿标准是哪些?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9受害人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法医鉴定或者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等认定。 受害人的实际误工日期少于休假证明的,应以其实际的误工日期认定;实际误工日期多于休假证明的,一般应当根据休假证明认定。 受害人确需休养但无休假证明的,可在征求法医或治疗医院的意见后酌情处理。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的赔偿应当按照其收入的实际损失计算。 固定收入,包括工资、资金及国家规定的补贴、津贴,但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