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记者威胁曝光产品质量索380万封口费被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21:55:31 235 人看过

网站记者以给××日用品公司产品质量曝光相要挟,向公司负责人索要380万元封口费,最后敲定为10万元。在拿钱当天,网站记者李某被朝阳刑警中队抓获。昨天,嫌疑人李某被朝阳警方刑事拘留。

从去年9月开始,某投诉网陆续接到一些消费者关于××日用品公司口服产品的投诉。据消费者反映,服用了该公司的芦荟类产品后经常会出现头晕、恶心和呕吐的情况。负责调查此事的网站记者李某联系到该公司的老总,并专门到实地进行调查核实。

同年10月初,李某来到该公司位于广东的厂房进行参观,发现该公司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一流的技术,生产线上员工的操作和工作流程也非常规范,没有任何违反规定的情况。于是,李某让该日用品公司付给他380万元封口费,否则就会在网上发表虚假文章报道该公司产品有质量问题。此后几个月里,为了公司的名誉,该公司一直与李某不断协商,李某也把封口费的价格降到了15万元。

今年6月初,该公司与李某最终确定了10万元的封口费,并约好于6月27日在北京见面。该公司负责人到北京后就向朝阳警方报了案。当天中午12时,朝阳刑警中队在福建大厦将嫌疑人李某抓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0日 00: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产品相关文章
  • 记者曝光别人隐私是否侵权
    记者无权曝光他人隐私,如果曝光他人隐私就属于侵权行为,理应对受害者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如果对对方造成损害的,对方有权要求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第一千零三十二条【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2023-04-21
    105人看过
  • 敲诈勒索是口头威胁吗
    一、敲诈勒索是口头威胁吗口头威胁不算恐吓,口头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属于违法,如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则涉嫌寻衅滋事,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此罪。只是存在恐吓威胁行为,这个行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主席令第三十八号)》第四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二、口头威胁勒索恐吓罪可判多久1、口头威胁、勒索、恐吓如果情节严重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罪。行为人以将要实施积极的侵害行为,对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进行恐吓,行为人扬言将要危害的对象,可以是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也可以是与他们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被害人基于行为人的不管是口头、还是其他方面的威胁、恐吓,必须达到使被害人产生恐惧,而交付财物才构成犯罪。具体如何判刑,要根据敲诈勒索的财物的价值来进行判断。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2023-03-23
    165人看过
  • 网络曝光聊天记录侵权吗
    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网络曝光聊天记录是否构成侵权是否构成侵权,首先要看其聊天内容是否属于与大众无关的私人事务。其次要看公开者的主观心态,其对公开行为是否具有故意的心态或者具有重大的过失。如果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该公开行为就会存在侵犯隐私权的嫌疑。但仅仅具备上述的侵权要素,尚不足以认定侵权。由于一般是使用网名聊天,故其是否构成对聊天者本人的侵权,还要看是否有部分受众知晓聊天网名与实际用户间的对应关系。如果没有的话,要认定其侵犯了另一方的隐私权,实际上是有困难的。因此,对于公开自己聊天记录侵权与否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聊天的内容,公开者的心态以及网名与真实姓名之间的相联关系,综合加以认定。二、网络侵权司法解释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在依法行使裁量权时,应当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
    2023-04-29
    303人看过
  • 被威胁勒索报警有用吗
    有用的,可以报警。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敲诈勒索的行为,有可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受害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4-15
    51人看过
  • 冒充记者要挟曝光企业9人获刑,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冒充记者要挟曝光企业的9人获刑。关于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规定为,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会被处3-10年有期徒刑。该罪的构成要件则是,主体为一般主体,侵犯的客体是财产及人身法益。一、冒充记者要挟曝光企业9人获刑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刘某等人利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冒充记者,以曝光或举报威胁相关企业,共敲诈勒索74人94次。目前,9人分别获刑。二、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1.敲诈勒索罪的(以1000至3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10000元至30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3.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三、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如下:1.
    2023-06-05
    232人看过
  • 光伏电站太阳能出口产品责任险
    光伏电站出口光伏集团出口光伏原材料出口光伏系统集成产品出口太阳能光伏出口太阳能电池出口光伏组件出口单晶硅出口光通信材料出口光缆出口器件模块出口光纤通信出口LED材料及配件出口LED元器件出口LED封装/模块出口LED应用产品出口LED设备/仪器出口olLED及新光源出口半导体照明出口LED显示器出口FD平面显示器出口PD投影显示器出口光电显示器出口激光材料及元件出口激光出口激光应用设备出口红外元件出口红外设备出口激光红外出口光学材料出口光学元件出口光学仪器出口光电传感器出口真空镀膜出口光学元件信息存储出口光学光传感器出口太阳能材料出口光伏器件出口光热设备出口光伏设备出口光伏发电出口风力发电出口太阳能路灯出口太阳能路灯控制器出口电池分选机出口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出口晶体硅电池出口多晶硅出口太阳能光伏出口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太阳能发电系统出口太阳能电池出口太阳能灯具出口太阳能热水器出口太阳能灯具出口太
    2023-05-02
    473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产品
    词条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产品
    相关咨询
    • 消费者维权威胁通过媒体曝光涉嫌敲诈勒索罪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02
      消费者维权威胁通过媒体曝光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消费者维权属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并不是出于非法占有为目的,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 酒店乱象曝光者花总遭死亡威胁,威胁者涉嫌何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是恐吓他人,情节严重的,涉嫌寻衅滋事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有寻衅滋事行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消费者维权威胁通过媒体曝光是否涉嫌敲诈勒索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2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了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强行勒索的行为。其主观方面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威胁、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首先监督产品质量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消费者可选择通过媒体对产品质量进行舆论监督的维权方式。判断消费者的行为是否涉嫌敲诈勒索主要看其索赔行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2022年消费者维权威胁通过媒体曝光是否涉嫌敲诈勒索罪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6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了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强行勒索的行为。其主观方面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威胁、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首先监督产品质量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消费者可选择通过媒体对产品质量进行舆论监督的维权方式。判断消费者的行为是否涉嫌敲诈勒索主要看其索赔行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消费者维权威胁通过媒体曝光是否涉嫌诈骗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2-09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了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强行勒索的行为。其主观方面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威胁、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首先监督产品质量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消费者可选择通过媒体对产品质量进行舆论监督的维权方式。判断消费者的行为是否涉嫌敲诈勒索主要看其索赔行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