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执行刑罚的,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剩余刑期不超过二年的,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剩余刑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七十四条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第七十五条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应当以教育改造为主。未成年犯的劳动,应当符合未成年人的特点,以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为主。
监狱应当配合国家、社会、学校等教育机构,为未成年犯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七十六条未成年犯年满十八周岁时,剩余刑期不超过二年的,仍可以留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剩余刑期。
第七十七条对未成年犯的管理和教育改造,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一、缓刑与有期徒刑有哪些区别
缓刑与有期徒刑的区别为:
1、执行期限不同,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对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缓刑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拘役的考验期: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另一种是有期徒刑的考试期限: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能少于1年;
2、计算时间不同,有期徒刑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一天,缓刑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先拘留的,不能抵消考试期限;
3、义务不同,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有劳动能力的,应当参加劳动,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和实施社区矫正;
4、执行方式不同,有期徒刑由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剩余的刑期在交付执行前3一个月以下的,由拘留所执行。未成年犯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缓刑在犯罪分子居住的社区有一定的自由,但可以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试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地区和场所,联系特定人员。
二、危险驾驶罪开庭后多久收押
人民法院对危险驾驶罪案件作出宣判后,要在判决书生效后,将有关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
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书。
-
对被羁押服役的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关押?
115人看过
-
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有哪些?
305人看过
-
服刑与羁押的差异
385人看过
-
缓刑的羁押该怎么处罚
296人看过
-
羁押未成年人有什么规定
257人看过
-
羁押2年无罪释放应该怎么处理
124人看过
-
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有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3-01-19具体的司法保护包括: 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2、讯问、审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到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
-
羁押一年半应该怎么判缓刑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07拘役一年半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缓刑的羁押期该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2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在看守所被羁押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节缓刑 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七十四条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
服刑的先行羁押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19羁押抵刑是根据刑法将法院判处的刑期减去法院判决前羁押的期限,就是最后应当服刑的期限。羁押一日抵有期徒刑一日,抵管制二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七条【有期徒刑刑期的计算与折抵】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
未成年逮捕与非羁押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0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非羁押诉讼,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确保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 (三)积极适用与严格审查相结合; (四)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