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典》第二十八条
【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对于指定监护做了规定,所列人员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时,有关组织即依法进入了为没有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的阶段,既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行使指定监护人的权力,又有义务根据所了解掌握的情况主动为当事人所涉及的没有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直至依法作出指定的决定并通知被指定人。
不管是法定监护还是指定监护,都是以被监护人为中心,因此有关组织为没有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其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虽然不受顺序的限制,但都必须遵守一条原则——对被监护人有利,亦即应充分考虑将被指定的监护人的监护能力。根据规定,认为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这一原则也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指定监护人时必须遵循的。
一、指定监护的形式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有关组织指定监护人既可以书面形式通知,又可以口头形式通知被指定人,而无须同时通知其他当事人或其它有关组织。”这是因为:
1、根据改规定,只有被指定人对指定不服才有提起诉讼的权利,而其他当事人没有这种权利;
2、有关组织之间都是并列关系,某一组织无须经过其他有关组织的同意,也不需要经过协商,便能作出指定的决定。这就决定了指定监护人的形式只需某一有关组织依照《民法典》规定的原则予以指定,并书面或者口头通知被指定人即可(在实践中还是以书面通知为妥)。
指定监护的权力机关,是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指定监护可以用口头方式,也可以用书面方式,只要指定监护的通知送到被指定人,指定即成立。被指定人不服指定的,可在接到指定通知次日起30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裁决。指定监护被指定人未提起诉讼时,自收到通知后满30天后生效;在提起诉讼时,自法院裁决之日起生效。
-
母亲无民事行为能力如何成为监护人
356人看过
-
为无人指定监护人怎么做
228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解除监护关系
196人看过
-
法院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是否需要指定监护人
146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可否作为第一顺序监护人
332人看过
-
被告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指定监护人应该怎样处理
293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有关如何宣布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监护人的问题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09在法律实践中,认定一位行为人缺乏民事行为能力通常需要经过特定的司法程序。这需要由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出主张,并且必须提交医疗档案记载、关于精神疾病及其对行为能力产生何种程度影响的鉴定报告等各种形式的证据支持他们的观点。 而对于监护人的选择问题,各方利害关系人都有权参与讨论和协商,甚至可以由社区、村委、居委会或者工作单位进行指定。如果对指定结果存在异议,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作出最终裁决
-
监护人如何指定负责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2-18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监护人应按照以下顺序担任:首先,配偶;其次,父母、子女;再者,其他近亲属;最后,如果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需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同意。
-
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案件中被指定监护人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3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服指定,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审理,认为指定并无不当的,裁定驳回起诉;指定不当的,判决撤销指定,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判决书应送达起诉人、原指定单位及判决指定的监护人。
-
侄女想知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程序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30指定监护人应该对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的人,可以是父母,配偶以及祖父母,兄弟姐妹等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被监护人是由一定限制作用的。
-
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享有监护权?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51、若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确定其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