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依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8 04:10:20 447 人看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特征是什么?

犯罪预备是着手实施前的阶段,而犯罪未遂则是已经着手实施,但是因为其他外界原因没得逞,比如想盗窃因为有人巡逻没偷成,比如想抢劫因为遭到反抗没抢到钱,但是行为实施时已经构成犯罪,只是没有得到财物而已。但如果为盗窃去购买钳子等作案工具,为抢劫去购买枪支、刀具或踩点等显然是在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属于犯罪预备。

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具有四个特征:

1、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

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施犯罪

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p

三、犯罪预备具有特征都有哪些

<>

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种类似于犯意表示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意表示而应以犯罪论处:一是某些具体犯罪的构成中所包含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的实行行为。如侮辱罪、诽谤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作为强奸罪、抢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为的威胁性语言。这些特定的语言在特定的犯罪构成中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具备这些语言不但构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预备,而是已经实行犯罪的其他犯罪形态。二是单个人犯罪中制定犯罪计划的书面语言,以及共同犯罪中勾结共同犯罪人、交流犯罪思想、商议犯罪计划的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这些语言都已经超出犯意表示的范畴,而是在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足以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犯罪论处。

<>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

<>

以上两个特征说明了犯罪预备形态可能发生的时空范围,即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起直至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之前。

2、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可见,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有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但是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与目的,才是预备犯主观方面主要的内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预备行为的发动、进行与完成,都是受此种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排除行为人存在认识错误而构成犯罪预备的情形),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15: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未遂相关文章
  • 犯罪未遂、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概念梳理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两者的区别在于主动还是被动。犯罪预备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即必须实施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包括准备犯罪工具、调查犯罪场所和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现场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犯罪现场、追踪被害人或者守候被害人到来、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拟定实施犯罪的计划以及其他犯罪预备行为等。2.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开始实施特定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如果已经进入着手实行犯罪阶段而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的,则成立犯罪未遂。3.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谓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不受行为人意志控制的足以制止行为人犯罪意图、迫使其不得不停止犯罪预备行
    2023-07-16
    442人看过
  •  "犯罪预备和中止既遂的司法实践与裁判依据"
    该段内容讲述了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这四种情况的区分和刑事责任。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生的时间、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行为结果和刑事责任上。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而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对于未遂犯和中止犯,其刑事责任也有所不同。通常,对于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这四种情况,它们的区分主要体现在发生的时间上。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行
    2023-08-31
    179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与未遂:分析与理解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都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都没有既遂,二者都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既遂。区别的标志是是否“着手”实行行为。预备是进行了犯罪准备,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而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既遂。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有哪些区别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开始实施犯罪而的行为。犯罪准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行为;2、不同的处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既遂犯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既遂犯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3-07-19
    316人看过
  •  犯罪未遂与预备:区分与理解
    犯罪未遂和预备中止的区别在于,犯罪未遂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前的准备工具,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而犯罪预备则是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重点是在开始之前;犯罪未遂已经开始并实施,但由于主观以外的原因,预期的犯罪结果尚未实现;犯罪中止是在实施行为中,认为犯罪目的可以实现,但不想实现,从而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犯罪未遂和预备中止的区别在于,犯罪未遂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前的准备工具,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而犯罪预备则是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重点是在开始之前;2、犯罪未遂已经开始并实施,但由于主观以外的原因,预期的犯罪结果尚未实现;3、犯罪中止是在实施行为中,认为犯罪目的可以实现,但不想实现,从而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当然,有时犯罪中止也需要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准备与犯罪未遂不同于是否实施了行为;犯罪未遂与中止主要不同于主观状态。未遂是为了实现而未能实现,中止是为了实现而不想
    2023-09-16
    103人看过
  •  探究犯罪未遂、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法律依据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犯罪既遂常常需要受到刑罚追究,而犯罪中止通常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犯罪既遂发生在已经完成犯罪的阶段,犯罪中止还没有形成危害性结果,犯罪未遂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达成预期后果。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1、犯罪既遂常常需要受到刑罚追究,而犯罪中止通常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2、犯罪既遂发生在已经完成犯罪的阶段,犯罪中止还没有形成危害性结果,犯罪未遂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达成预期后果。 犯 罪 未 遂 与 犯 罪 中 止 的 区 别 : 发 生 阶 段 与 结 果 预 见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是两个在犯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犯罪形态。犯罪未遂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达成犯罪目的的情形。而犯罪中止则是指在犯罪分子实行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从发生阶段
    2023-09-02
    100人看过
  • 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
    案情?王、张二人预谋抢劫,2002年11月某日晚8时许,王、张拦截出租车一辆,欲在乘车过程中伺机对女司机进行抢劫,当车行至郊区某检查站时,检查人员对王、张二人进行询问,见二人神情慌张,并发现二人随身携带有水果刀和螺丝刀及绳索等物,遂将二人带至派出所讯问,王、张二人交代了预谋抢劫出租车司机的事实。根据上述案情,在对本案二被告人犯罪形态的界定问题上,法官之间存在分歧。刘法官:我认为,上述二被告人的行为应该界定为犯罪未遂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认定未遂涉及两个要点,一为对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界定,二是对导致犯罪停止的原因的认定。本案中,两被告人未能完成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造成,这一点不存在争议。则本案可能出现争议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对两被告人行为是否应当认定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上。着手实行犯罪体现了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统
    2023-06-11
    222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与预备犯罪的差异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未遂是指在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实现犯罪的情况。处罚方面,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这种情况下,犯罪未遂是指在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实现犯罪的情况。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 罪 预 备 与 犯 罪 未 遂 的 区 别 : 从 手 段 到 结 果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是两种不同的犯罪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是指
    2023-10-02
    59人看过
  •  "判断犯罪未遂:特情是否能作为依据?"
    犯罪未遂是指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未能产生任何危害结果。在司法审判中,通常会从轻进行判决。这一原则是为了鼓励犯罪分子自首悔过,避免再犯,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犯罪嫌疑人被特情诱导而未能实施成功犯罪,那么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犯罪未遂。通常情况下,犯罪未遂不会导致任何既遂的结果。犯罪未遂是指在犯下罪行的情况下,由于某些原因未能产生任何危害结果。在司法审判中,对于犯罪未遂案件,通常会从轻进行判决。 能 否 从 犯 罪 未 遂 认 定 特 情 诱 导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既遂。其中一种情况是,行为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但将作为犯罪分子所追求的目的,或者主要利用犯罪分子所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因此构成其他犯罪的,应当认定
    2023-09-10
    147人看过
  • 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选择题
    1.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而犯意表示不构成罚罪。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为得逞。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4.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判定犯罪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完全具备的,是既遂;未能完全具备的,则不是既遂。一、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个构成要件或特征也是与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态相区分的标志:第一,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与犯罪预备相区别;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来,这与犯罪既遂相区别;
    2023-03-14
    129人看过
  • 怎样才算犯罪未遂?它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的区别
    犯罪预备: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我国刑法学界认为这只是对犯罪预备行为的描述,并非犯罪预备的概念。根据这一规定及有关刑法理论,犯罪预备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犯罪未遂的特征:(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行为进入了实行阶段。(2)犯罪未得逞。通常表现为没有发生犯罪结果,但并不是凡是发生了犯罪结果的都是犯罪已经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我国《刑法》第23条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
    2023-06-11
    211人看过
  • 犯罪中止未遂既遂预备
    法律综合知识
    犯罪既遂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构成事实。犯罪预备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4-21
    371人看过
  • 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判断标准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还未正式实施犯罪。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已经正式开始实施犯罪。首先,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其次,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是由于行为人自己自动放弃犯罪而造成的。前者是欲而不能而后者是能而不欲。一、犯罪预备的条件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为了实施某种犯罪;2、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3、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准备阶段的某一点上,不能继续发展为着手实施犯罪。二、犯罪中止的分类1、预备中止和实行中止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
    2023-03-16
    498人看过
  • 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一、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而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主动放弃或者是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二、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1.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2.犯罪中止是行为人自动地中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这里的自动中止必须是彻底的。3.犯罪中止是行为人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是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条件。对于中止烦,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刑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三、犯罪未遂
    2023-06-19
    283人看过
  • 跟踪是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第23条第一款规定:“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为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同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均有其社会危害性,所以也被纳入刑法规定,成为运用国家强制力进行打击的行为。正确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是正确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立犯罪预备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被告人具有实现某种犯罪的意图,只有在犯罪意图支配下实施的准备行为,才能成立犯罪预备;第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所谓准备工具是准备为实行犯罪使用的各种物品,制造条件是指为犯罪实行具有直接制造机会或创造条件的行为,例如对被害人进行跟踪或守候;第三,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施犯罪。成立犯罪未遂的要件是:第一,被告人已经着
    2023-04-01
    22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更多>

    #犯罪未遂
    相关咨询
    •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是什么?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联系与区别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第23条第一款规定:“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为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同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均有其社会危害性,所以也被纳入刑法规定,成为运用国家强制力进行打击的行为。案件情节是多种多样的,在审判实务之中,犯罪分子行为未逞,需要辨别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的案件也时有发生。由
    • 犯罪未遂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19
      犯罪未遂的判断依据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犯罪未遂必须具备的三个构成要件包括: 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这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根本标志; 2、犯罪没有得逞; 3、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 预备犯罪未遂又犯罪未遂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19
      区别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主要有以下两点: 1、概念不同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处罚不同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预备是着手实施前的阶段,而犯罪未遂则是已经着手实施,但是因为其他外界原因没得逞,比如想盗窃因为有人巡逻没偷成,比如想
    • 犯罪途中是预备还是未遂,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是哪些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9
      1.概念不同: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处罚不同: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
    • 预备犯罪的未遂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0
      没有。因为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没有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而未遂相反。依照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因素导致没有达成犯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