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展送达途径,加大送达力度
针对民间借贷案件当事人送达难的特点,金寨法院不断拓宽送达渠道,灵活运用多种送达手段,以直接送达为主,电子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相结合,保障当事人及时收到法律文书。对于送达困难,难以联系的被告,到被告的户籍所在地走访,向当地基层组织及其亲朋好友了解情况,从多个途径让当事人知晓诉讼进程。对于不能联系上的被告,及时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公告,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调解力度,多种方式化解。
民间借贷案件大部分发生在亲友之间。对于这种情况,承办人在庭前会主动邀请双方亲友出面做协调工作,协商解决纠纷。庭审过程中,主审法官在明确双方矛盾的基础上,会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地让债务人履行债务;对于当庭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当事人,也不放弃做双方的工作,庭后会给债务人一定宽限期,督促债务人及时还款,这种审判模式既化解了诉讼纠纷,又不伤双方和气。
三、注重证据审查,查明案件事实。
庭审中,承办法官注重对借款事实的审查,特别是对于大额标的案件,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用途以及借贷双方的经济状况等事实。对于部分存疑案件予以特别关注,要求出借人进一步提供详尽的证据材料,以防当事人借助司法途径进行虚假诉讼,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四、明确借款数额,依法处理利息。
民间借贷可以约定利息,对于约定了利息的借贷案件,金寨法院在明确双方本金数额的基础上,根据最新出台的司法解释,严格依法裁判。对于利息约定过高,或者高利贷性质部分的利息不予支持;对于恶意拖欠借款、故意逃债的老赖,依法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支持双方约定利息、逾期付款利息等合法诉求。
五、加大惩处力度,打击非法借贷。
在审理过程中,金寨法院大力营造借贷诚信,金融安全的社会环境,依法从严、从快处理不讲诚信、恶意逃贷欠贷、损害金融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行为和人员。经调查发现具有涉嫌违法借贷情形的,依法及时处理,对违法部分借款不予支持;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依法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
民间借贷案件中被告人缺席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64人看过
-
五项管理十项举措
353人看过
-
民间借贷中借款人破产的应对措施
448人看过
-
三项措施应对民间高利借贷引发的经济犯罪
365人看过
-
应对民间借贷借款人逃避债务的措施
442人看过
-
民间借贷案件应有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
500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十项举措应对网贷风险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0810项举措包括:畅通出借人投诉维权渠道、开展网贷机构合规检查、多措并举缓释风险、压实网贷机构及其股东责任、规范网贷机构退出行为、依法从严从重打击恶意退出的网贷平台、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金融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引导出借人依法理性维权、严禁新增网贷机构。
-
如何办理民间借贷案件举证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261、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当事人为自然人时,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明或户籍簿等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时,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工商登记计算机咨询书、社区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等当事人名称在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时,应提交变更资料。2、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包括借款合同.借款协议.借条.欠条.还款承诺书等。需要注意的是,贷款人知道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如赌注等,
-
第一节应对网贷风险的十项举措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1310项举措包括:畅通出借人投诉维权渠道、开展网贷机构合规检查、多措并举缓释风险、压实网贷机构及其股东责任、规范网贷机构退出行为、依法从严从重打击恶意退出的网贷平台、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金融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引导出借人依法理性维权、严禁新增网贷机构。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应该采取哪些途径举证澳门在线咨询 2023-05-041、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其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名称在诉争的法律关系发生后曾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2、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 借款合同、借款协议、借条、欠条、还款承诺书等。 3、证明已偿还借款的证据
-
纠纷案件特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举证要点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6一、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特点1、纠纷肇因多种多样。从该院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分析,借款人有以家庭生活困难或经营需要为由向出借人借款的,有以提供假担保、优先供货或高利回报等为诱饵骗取他人借款的,也有出借人为获取高额利息而主动向借款人出借资金导致借贷纠纷的。2、案件数量日益增多。3、被告拒不应诉情况普遍。在该院受理的借贷纠纷案件中,被告大多不愿出庭应诉,并且还存在被告拒签法院应诉手续或于原告起诉前离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