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司辞退是否解除劳动关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6-29 22:29:56 138 人看过

一、被公司辞退是否解除劳动关系

在辞退员工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条款,我们得以了解到,若企业与员工经协商达成共识,劳动合同便可依法解除;此外,若劳动者存在在试用期内未能达到公司的录用标准、严重触犯企业内部规定等法定情况时,企业同样有权依照该法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向其支付任何形式的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用人单位沒签劳动合同辞退员工怎么补偿

在未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时,若雇主解除该劳动者的劳务关系,则该劳动者有权要求获得以下补偿:首先,由于未签署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主张双倍工资,且此项权利的行使期限最长可达11个月;

当雇主决定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务关系时,劳动者有权要求得到经济补偿金,而如若雇主的解聘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劳动者还可进一步主张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21: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公司辞退劳务关系员工是否合法?
    一、公司辞退劳务关系员工是否合法?公司辞退劳务关系员工是合法的。关于劳务关系没有太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劳动合同法》中有明确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的是劳务关系,那么用人单位解除劳务合同,将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是否支付违约金,要看劳务合同的约定。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符合法定条件的也可以与其签订劳务合同。但是如果用人单位存在着违约行为的可以要求进行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
    2024-01-28
    208人看过
  • 因隔离被非法解除劳动关系或开除辞退怎么办?
    人社部明确规定,企业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分别顺延至职工医疗期期满、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如果单位非法解除了劳动关系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恢复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n(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n(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n(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n(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023-12-12
    452人看过
  • 公司解散和清算是否会解除劳动者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关系
    公司解散和清算有解除合同权,实际上,公司解散时除了支付清算费用外,应将职工的工资,以及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等在公司清算中,并优先于税款和其他债权人的债权。在清算程序中,公司清理的债权债务中应该包括职工的“劳动债权”,如职工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经济补偿金、一次性工伤补助金等法定应付款项,而且上述“劳动债权”是优于国家税收和其他债权清偿的。只有当公司经过必要的清算程序后,公司才能依法注销。而一旦公司注销,那么公司就产生法律上的人格消灭,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消灭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很难得到保护。因此劳动合同终止必定是在公司清算过程中,选定合适的时间进行。公司解散可以终止劳动合同,但由于公司的宣告解散后并不会马上导致公司法人资格消灭,因此只有在出现了公司法人资格消灭之后,才能造成劳动合同的终止。公司解散和清算公司怎么处理公司解散和清算按照以下流程处理:1、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
    2023-07-08
    211人看过
  • 解除劳动关系没有解除社保关系是否正确
    一、解除劳动关系没有解除社保关系是否正确?员工离职后,由原公司在15日内为员工办理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和社保报停手续。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有电子版本形式,由公司和员工分别盖章确认后拿去劳动局盖劳动局公章,再有人力资源部员工带着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去社保局办理保险报停手续。离职员工如果需要转移社保,公司还应该将人员减少表、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一并交给离职员工。二、社保转移申请资料1、申请出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缴费职工于缴费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可以由本人或缴费单位携带以下材料到所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开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1)《申请》(附件二)(2)缴费职工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3)缴费职工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的,请提供委托书及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4)《职工养老保险手册》(5)缴费职工的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等相关信息需要认定的,需出据缴费职工本人的《人事档案》
    2023-05-22
    267人看过
  • 口头辞退劳动关系未解除如何处理?
    因员工未办理离职手续,单位不支付工资被判违法用人单位以员工未办理离职手续为由,拒绝支付员工工资,公司依法支付工资。就如同入职,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确定两人的劳动关系,这是入职必须要走的手续,否则企业将面临双倍工资的赔偿;同样离职也是如此,需要办理离职手续,证明已经跟这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不然去下一家公司,如果查明了未解除,也不会用,是对双方的保障。既然是未办离职手续,那公司照样需要给交社保,否则就是面临欠缴社保等,需要补缴甚至缴纳滞纳金。一是职工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之前,要提交与之前的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二是职工入职时所填写《职工个人情况登记表》的内容发生变更的,必须在内容变更后10个工作日内,书面上报单位进行变更。同时,新的参考文本将劳动合同制度从原招聘制度独立出来,并新增4个方面内容:一是在职工入职前,用人单位要书面告知试用期录用转正条件和考核部门、时间、方法等,并由职工签字确
    2023-06-21
    332人看过
  •  申请法定解除劳动关系是否为公司义务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必须遵循法定程序。若未履行法定程序,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改正。若此行为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已经违法解除的情况,根据经济补偿的标准,公司还需对劳动者支付两倍的赔偿金。因此,公司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必须遵循法定程序。若未履行法定程序,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改正。若此行为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已经违法解除的情况,根据经济补偿的标准,公司还需对劳动者支付两倍的赔偿金。 【劳动法规定】公司解除劳动关系需遵循法定程序【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公司解除劳动关系需遵循法定程序。具体来说,公司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说明理由。劳动者接到通知后,可以要求公司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时间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必须遵循法
    2023-08-27
    328人看过
  • 公司破产管理人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合理
    一、公司破产管理人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合理当企业经历完法定程序被宣布破产后,其最终结果往往会涉及到与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事宜。而这个决定,恰恰是建立在由用人单位单方面提出并解约的基础之上。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破产企业有义务向员工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此外,即便企业已经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对于那些原本拖欠员工的各类费用,例如工资、社会保险费等,也必须予以全额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
    2024-07-19
    124人看过
  • 辞退通知书与解除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辞退通知书与解除劳动关系的区别违法,不能。两者的区别在于:辞退通知书只是告知,是企业单位单方面的。解除劳动关系手续需要双方签字。没有履行解除劳动关系就与其它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易出问题。如果原单位跟你理论此事,属于你违约。还是解除后再新签订为好。因为解除劳动关系还有三年内赔偿你一年工资、过三年每年赔偿两个月工资的问题。二、企业可以辞退员工的情形1、用人单位提出,经与员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023-04-12
    284人看过
  • 如何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关系
    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维权方法如下:1、协商解决;2、申请调解;3、申请仲裁;4、提起诉讼。一、劳动局拖欠工资问题劳动局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劳动局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他。二、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要交交什么样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他。三、劳动者不退押金怎么办?如果用人单位不退劳动押金,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2023-02-21
    126人看过
  • 退休算解除劳动关系吗?
    退休后劳动合同自然终止。根据我国法律中的规定,男职工在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的,那么就可以申请退休,也就是退出相应的劳动关系,符合养老保险待遇的,则日后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定的养老保险金。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根据以上法条,劳动者是否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判断劳动关系是否终止的关键。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或基层干部,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
    2024-02-06
    339人看过
  • 事实劳动关系是否能解除
    事实劳动关系能够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在解除事实劳动关系之时是,需要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劳动报酬;并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案例民工胡某在一家建筑工地工作,试用期为一个月。三个月后,胡某因父亲病重请假,工头不准,于是私自回家,五天后回工地被告知解除劳动关系,并以违反工地规定为由扣除三个月的工钱。经查,双方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工地能否解除与胡某的劳动关系,以及扣除工钱行为是否合法,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意见分歧:第一种意见是建筑工地可以与胡某解除劳动关系,但是不应扣除三个月的工资。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胡某未经批
    2023-11-29
    428人看过
  • 解除劳动关系公司举证不力被判败诉
    北京知录国际营养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知录研究院)因不服仲裁裁决,请求海淀法院判决其无需向员工姜先生支付工资、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等。海淀法院判决知录研究院支付姜先生经济补偿等16113.79元后,知录研究院不服提起上诉。日前,北京市一中院审理后,认定知录研究院未与姜先生签订劳动合同、未就减少劳动报酬提供有效证据,依法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员工申诉获仲裁支持2008年3月3日,姜先生开始到知录研究院工作,月工资标准为200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8年8月6日,知录研究院给姜先生放假一个月。2008年9月6日,知录研究院口头提出与姜先生解除劳动关系,姜先生当日停止工作。姜先生离开单位后,向仲裁机关提起申诉,要求单位支付尚欠的工资差额200元;支付2008年4月3日至2008年9月6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18000元;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2023-06-14
    231人看过
  • 劳动关系解除与劳动合同解除的关系
    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解除劳动关系是指双方的劳动关系终止,而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到期或者由于当方面的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载体。签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以后你和公司就没有劳动关系存在了,劳动合同自然也不再约束双方。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在法律条文中不再叙述为劳动关系,而以劳动合同称谓,故自后的法律文书中解除劳动关系都以解除劳动合同相称。一、公司无缘无故降低员工的工资该怎么处理公司无故降职降薪,一则违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变更劳动合同需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的规定,也违法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的规定。此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书面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现因公司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你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有关规定,正式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要求用人单位依据劳动部颁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的规定,
    2023-06-28
    66人看过
  • 休假保胎能否被解除劳动关系
    如果女职工按规定休假保胎,用人单位不得无故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因此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休假保胎能否被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022-06-19
    23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解除劳动关系公司辞退工资怎么办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7
      请将你的情况叙述清楚,否则无法解答。
    • 解除劳动关系可以要求公司辞退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07
      《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 怀孕期间辞退,公司可以劳动关系解除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03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和《女职工劳动特殊规定》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不得予以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二:很明显,用人单位属于违法辞退,当事人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给予经济赔偿金。相关法律依据如下:(1)《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
    • 入职一个多月没有签劳动合同被辞退,但是公司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22
      一、你的权利。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单位无正当理由不能喝你解除劳动关系。 2、单位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一、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可能此项赔偿在司法程序中无法得到支持。
    • 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和是辞退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07
      要说“辞退”与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恐怕就是“辞退”仅指单位解除,而不包括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劳动法上并没有“辞退”的概念,“辞退”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一种通俗的说法,在多年的使用下已经为全国大众所接受。 2、最普遍含义的“辞退”是指单位不再希望员工在本单位工作,将其解除劳动关系的做法。 3、对应到我国劳动法上,“辞退”就相当于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其法律后果与单位提出解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