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1日《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记者采写的题为《一个留有余地的死刑判决?》的文章,该文对案件的审理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1994年7月30日、8月16日,河北省承德市先后发生两起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的恶性案件,两名司机被杀,出租车被丢在路边。当年11月3日至18日,陈某某、杨某某、何某某先后被采取强制措施。1996年2月24日,朱某某也被逮捕,警方认定他们就是抢劫杀害两名出租车司机的凶手。检察院指控,7·30案件系陈某某、何某某所为;8·16案为4人共同作案。在两次抢劫杀人案中所劫掠的财物,第一次为300余元,第二次400余元,以及传呼机、车钥匙等。
1996年8月14日,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4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6年10月6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原判决事实不清″为由,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1997年8月12日,承德中院以同样的事实和理由,第二次判处陈某某等4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8年2月16日,河北省高院仍然认为事实不清,第二次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1998年10月13日,承德中院以抢劫罪第三次判处陈某某等4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8年12月21日,河北省高院第三次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000年10月20日,承德中院以抢劫罪第四次分别判处陈某某、杨某某死刑,何某某死缓,朱彦强无期徒刑。4人均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4年3月26日,河北省高院宣判被告人陈某某、何某某、杨某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处朱彦强无期徒刑,4人均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至此,这起历时10年,由同一法院,以同一理由、同一事实,对同一被告人先后4次判处死刑的抢劫杀人案,以第五次判处被告人死缓而落幕。
河北省高院第三次发回重审时对下级法院提出的书面意见时要求,如查证没有新的进展,就作留有余地的判决。果然,承德中院在第四次判决时,将4个死刑立即执行减去一半,对其中两人一个改为死缓、一个改为无期徒刑。而河北高院的终审判决,进一步留有余地,将所有的死刑立即执行都改为死缓。
河北省高院的判决书称:4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抢劫罪,且情节、后果均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均应严惩。陈某某、杨某某论罪应判处死刑,但考虑到本案的具体情节,对陈某某、杨某某可以不立即执行死刑。
考虑到什幺具体情节?外人无从知晓。但本案中两个核心证据即作案凶器——刀子以及从案发现场提取的烟头确实存在诸多疑点,另外,由于4名被告人从第一次开庭时就全部翻供,而现有的证据又不能从根本上排除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有诱供和刑讯逼供的问题存在。对此,河北省高院的终审判决书也认可了本案在某些证据上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
实际上,这个案件典型地反映了早些年学术界曾经主张的在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方面要进行权衡的观点。一方面是出于打击犯罪的需要,不能把这几个人放了,另一方面证据存在着问题,那就只能搞一个折中。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重大恶性案件,被告人的行为论罪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由于证据上存在瑕疵,审判机关又不敢作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的无罪判决,而往往认定有罪,只是在量刑时留有余地,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熣饩褪撬担?在相当程度上,证据上的缺陷成为了对被告人判处死缓的理由。这种做法在理论上得到了认同,无论是在教科书上还是在有关学术论文中讨论死缓制度中的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具体内容时,往往将其它应当留有余地情况的作为一个兜底内容纳入其中,虽然对其它留有余地情况的没有作进一步说明,但勿容置疑,证据因素即为其当然含义,留有余地的判决也正是源于此。
-
对死缓犯宣告缓刑后的处理的思考
320人看过
-
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思考
71人看过
-
现实至理想的回归——对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理性思考
193人看过
-
对我国滞纳金制度的思考
50人看过
-
死缓的立法思考
248人看过
-
关于相对不起诉制度的思考
408人看过
对于应当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适用死缓的条件有两个: 1、罪当处死,这是适用死缓的前提条件; 2、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这是区分立即执行和缓期二年执行的界限。... 更多>
-
对我国离婚调解制度的思考是怎样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04首先,离婚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缺乏必要的组织与程序保证,我国的离婚调解往往都是由承办法官进行,然而许多时候法官仅仅知晓法律知识,而并非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的专业人士,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调解的效果无法尽如人意。 其次,我国的法律对主持离婚调解的法官的条件并无特殊要求,而在处理婚姻案件时,承办官的年龄、婚姻经验、社会阅历都对最终调解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程序没有专门的离婚调解制度,现
-
对我国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几点思考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04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追诉时效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超过追诉时效,司法机关就无能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其主要意义有: 1、符合我国刑罚的目的要求; 2、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办现行的刑事案件; 3、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4、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
我国制度现状及思考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9概要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死刑本身的独特性,在刑法学研究领域也是相当活跃的一个部分。死刑的存废以及死刑制度的取向一直都是理论上和立法上的热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是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的。作为一种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部分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调整,这正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要通过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介绍和分析,以求对我国的死刑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全面的
-
缓刑考验期制度解释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18缓刑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社会调查的期限。法律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有三种:一是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得少于两个月。依照刑法的规定,拘役期限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不得超过1年。即使犯罪分子被判处一个月的拘役,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也不能少于两个月;若实行数罪并罚,犯罪分子被判处一年拘役,缓刑的最高考验期限也只能在一年以下、两个月以上范围内确定。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
对刑事证据的三性思考山东在线咨询 2023-04-121、真实性,即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2、合法性,即诉讼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3、客观性,即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如何理解刑事诉讼证据三性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