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损毁文物罪依法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损坏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过失损毁文物罪,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四要件是哪些?
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四要件是:害的客体是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过失。
二、无意打碎文物会不会坐牢
无意打碎文物可能会坐牢,如果文物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过失损坏文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故意损毁名胜古迹怎么判
故意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的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构成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明知是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而予以损毁,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所指的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是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以及未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本体,“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一)致使名胜古迹严重损毁或者灭失的;(二)多次损毁或者损毁多处名胜古迹的;(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故意损毁风景名胜区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依照故意损毁文物罪定罪量刑。刑法规定犯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文物犯罪惩罚措施:过失损毁罪如何定罪量刑?
193人看过
-
过失损毁文物罪如何量刑,有哪些相关规定
77人看过
-
怎么对过失损毁文物罪量刑处罚提出
468人看过
-
过失损毁文物罪辩护词
425人看过
-
故意损毁文物罪与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区别是什么
254人看过
-
有过失损毁文物罪那么这一般怎么处罚
452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如何对对过失损毁文物罪既遂处罚呢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26对过失损毁文物罪既遂的处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过失损毁文物罪如何量刑法律上有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09过失损毁文物罪的量刑: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
-
宁德过失损毁文物罪律师费如何计算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29(一)、代理刑事诉讼案件收费标准 1.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的: (1)侦查阶段:每件收费1000—10000元; (2)审查起诉阶段:每件收费1000—12000元; (3)审判阶段:每件收费1500—23000元。 2.担任刑事案件自诉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的: (1)担任自诉人代理人的:每件收费1500—22000元; (2)担任被害人代理人的:每件收费1200—22000元
-
差点损坏文物,但过失损毁文物罪未遂会如何呢?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4第三百二十四条【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过失损毁文物罪定义、量刑】[1] 第三百二十四条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
-
过失损毁文物罪既遂认定是如何的呢?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9过失损毁文物罪,是指,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违反文物保护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