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的处罚标准有哪些种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8 19:01:23
449 人看过
不同类型的过失犯罪所对应的法律制裁标准均存在差异性,具体情况应依据每种罪行的具体特性进行考量。
作为一般原则,与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的处罚措施通常会较为轻微。
过失犯罪的类别主要分为疏忽大意型过失犯罪以及过于自信型过失犯罪两种。
以涉及到交通的过失犯罪为例,例如在交通肇事罪这一法律条款下,若行为人由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规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他人严重伤害或死亡,亦或是给公共或私人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时,将面临最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
然而,若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选择逃离现场,或者存在其他更为恶劣的情节,那么其将被判处最高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行为人因为逃逸而导致他人死亡,那么其将面临最严厉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犯罪过失的种类及其判决标准
168人看过
-
过失犯罪有未遂吗过失犯罪的分类有哪些
372人看过
-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种类分别是哪些
299人看过
-
15种过失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202人看过
-
犯罪过失具体种类
253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类型主要有何种
75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哪些种类是犯罪过失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31一、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过于自信的过失我国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根据这一规定,所谓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过失的认识因素是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
过失犯罪的种类有哪些?故意犯罪的种类有哪些??如何认定故意犯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8犯罪动机上来看可以分位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其中过失犯罪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那么故意犯罪有那几种呢?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举例如下: 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中毒死亡。 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正在哺乳期,妻子给小孩喂饭,小孩中毒,丈夫对小孩的死是间接故意,因为其明知妻子回给小孩喂饭而放任其后果发生。 疏忽大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
-
有关犯罪的犯罪过失的种类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03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
犯罪的种类有哪些?过失犯罪的特征是什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9中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
适用法律规定过失犯罪的种类有哪些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5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除了在量刑上更加严重之外,作为对累犯的加重处罚,累犯还不可适用缓刑和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