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的处罚标准有哪些种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8 19:01:23 449 人看过

不同类型的过失犯罪所对应的法律制裁标准均存在差异性,具体情况应依据每种罪行的具体特性进行考量。

作为一般原则,与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的处罚措施通常会较为轻微。

过失犯罪的类别主要分为疏忽大意型过失犯罪以及过于自信型过失犯罪两种。

以涉及到交通的过失犯罪为例,例如在交通肇事罪这一法律条款下,若行为人由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规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他人严重伤害或死亡,亦或是给公共或私人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时,将面临最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惩罚。

然而,若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选择逃离现场,或者存在其他更为恶劣的情节,那么其将被判处最高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行为人因为逃逸而导致他人死亡,那么其将面临最严厉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21: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哪些类型的犯罪是过失犯罪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间接故意与过失的区别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主要有以下情况: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导致发生了这种结果。二、过失犯罪有既遂吗过失犯罪是有既
    2023-03-13
    109人看过
  • 犯罪过失的概念及种类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过失是“犯罪故意”的对称。刑法上行为人在犯罪时的一种心理状态。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可以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行为人才负刑事责任。一、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吗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属于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二、如何认定犯罪是否成立?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犯罪的成立:1、主体方面:行为人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主观方面:
    2023-03-15
    476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认定与种类
    法律综合知识
    (一)过失犯罪的认定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过失犯罪的性质: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二)过失犯罪的种类1、疏忽大意的过失(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
    2023-03-31
    85人看过
  • 过失犯罪分为哪几种类型?
    过失犯罪的两种类型如下: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2、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一、过失犯罪既遂吗?过失犯罪成立既遂。过失犯罪只有在既遂的情形下才构成犯罪,没有未遂、中止和预备的阶段。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二、过失犯罪可以考会计吗因过失犯罪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五年的,不得考会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三、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如何判刑?对于犯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行为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4-11
    241人看过
  • 玩忽职守罪过失种类有哪些?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根据该规定,刑法理论上历来把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玩忽职守,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由于疏忽大意却没有预见到,以至于发生了严重的后果。过于自信玩忽职守,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但自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2023-06-11
    322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不起诉的种类和适用条件有哪些?
    (1)法定不起诉:A.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B。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C。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D。依照刑法规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已告诉又撤回告诉的;E。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F。其他法律,法令规定的免于刑事处罚的。(2)酌定不起诉:A。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处罚情形;B。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中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C。嫌疑人又聋又哑,或是盲人犯罪;D。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一、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
    2023-03-26
    75人看过
  •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的种类,过失犯罪的性质
    一、刑法规定过失犯罪的种类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二、过失犯罪的性质过失犯罪的性质: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三、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什么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
    2023-04-30
    436人看过
  • 过失是否适用治安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一、过失是否适用治安处罚过失不适用治安处罚,例如故意殴打他人行为才会受到治安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哪些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等。《治安管理处
    2024-01-13
    466人看过
  • 走私犯罪有哪些种类走私犯罪会如何处罚
    一、走私犯罪有哪些种类关于走私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走私规定了12个具体罪名,分别是: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毒品罪以及走私制毒物品罪。上述走私罪中,除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涉税走私外,其他走私的都是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只要达到刑法规定的一定数量,即为走私犯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较为常见的走私犯罪,该罪有以下几种行为表现:1、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其他手段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境,偷逃税款。2、未经海关许可并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进料加工的保税货物(暂不缴纳关税)或者特定减免税进口的货物(少征或不征关税)在境内销售牟利。3、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普通货物、物品。
    2023-03-27
    67人看过
  • 过失犯罪类别具体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1、疏忽大意过失的定义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2、它的两个特点:(1)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即有预见的义务。法律只对有可能预见的人提出预见的义务。(2)行为人因就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二)过于自信的过失1、过于自信过失的定义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2、它的两个特点:(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对危害结果的预见,包括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结果。(2)行为人轻信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一、过失犯罪的认定要注意两点。第一,过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过失犯存在实行行为,但其定型比故意犯的实行行为缓和。例如,村长甲号召农
    2023-03-03
    146人看过
  • 未成年犯罪减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种类
    未成年犯罪减轻处罚的情形有,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一、16岁要负刑事责任吗?16岁需要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为: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等。二、70岁可以坐牢吗70岁可以坐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
    2023-03-04
    452人看过
  • 刑法中有哪些过失犯罪的类型
    一、刑法中有哪些过失犯罪的类型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行为时的客观环境。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即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而非任何结果。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行为人在已经预见危害结果的同时还实施该行为,是因为行为人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非真实可靠:过高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对避免危害结果的作用或者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可以避免结果发生。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认识因素。轻信能够避免又表明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
    2023-04-29
    463人看过
  • 过失的类型及判断标准有哪些
    过失通常可被细化为疏忽大意之过失以及过于自信之过失这两类。前者即通常情况下,行为者应能推测出自身行为可能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然而由于疏于观察或意识不到,从而未能做到预见。进行这一判断的准则主要集中在行动当事人是否确实具备预见以及能否预见相应后果这两个方面。而后者,即过度自信之过失,则是当行为人已经洞察到自身行为或事件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时,却盲目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规避这种风险。此种情况下,需要根据行为当事人实际认识并判断到风险存在的可能程度,然后依据其个人主观认定来判定事情是否可以避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4-08-12
    334人看过
  • 刑法中过失犯罪有什么种类
    一、刑法中过失犯罪有什么种类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行为时的客观环境。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即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而非任何结果。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行为人在已经预见危害结果的同时还实施该行为,是因为行为人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非真实可靠:过高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对避免危害结果的作用或者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可以避免结果发生。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认识因素。轻信能够避免又表明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
    2024-02-03
    12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哪些种类是犯罪过失的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31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过于自信的过失我国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根据这一规定,所谓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过失的认识因素是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 过失犯罪的种类有哪些?故意犯罪的种类有哪些??如何认定故意犯罪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8
      犯罪动机上来看可以分位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其中过失犯罪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那么故意犯罪有那几种呢?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举例如下: 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中毒死亡。 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正在哺乳期,妻子给小孩喂饭,小孩中毒,丈夫对小孩的死是间接故意,因为其明知妻子回给小孩喂饭而放任其后果发生。 疏忽大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
    • 有关犯罪的犯罪过失的种类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03
      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 犯罪的种类有哪些?过失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9
      中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 适用法律规定过失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5
      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除了在量刑上更加严重之外,作为对累犯的加重处罚,累犯还不可适用缓刑和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