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立案登记制的标准
1.立案登记制的标准在于确保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均能实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从而全面保障当事人的诉权。
这意味着,无论案件的性质、大小或复杂程度如何,只要符合法定的立案条件,法院都应当予以受理并启动相应的诉讼程序。
2.此标准旨在打破以往可能存在的立案门槛过高、立案条件模糊等问题,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平衡。
二、立案登记制如何保障诉权
立案登记制通过以下方式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权:
1.它明确了诉讼的起点,即当诉状被提交给法院时,诉讼程序即告开始,这避免了因立案审查时间过长而延误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时机。
2.立案登记制降低了立案的门槛,只要诉状符合形式要件,法院就应当予以登记立案,这避免了因立案条件过于苛刻而导致当事人诉权受限的情况。
3.立案登记制还强化了法院的立案责任,要求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必须受理,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进一步确保了当事人的诉权得到有效保障。
三、立案登记制与审查制差异
立案登记制与审查制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从诉讼起点来看,立案审查制下诉讼的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而立案登记制下则是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即开始。这一变化使得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更及时的保护。
2.在立案条件方面,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而立案登记制则要求当事人只需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即可,这大大降低了立案的门槛和难度。
3.立案登记制的实施还有助于减少因立案难而导致的信访案件增多等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
立案登记制是什么意思,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有哪些
472人看过
-
人民法院实施立案登记制度的登记立案范围是什么
191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会带来什么?
178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325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破解立案难
267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和审查制有什么区别
387人看过
-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立案程序是什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09立案程序 (一)实行当场登记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 (二)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补正。起诉、自诉和申请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应当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在指定期限内经补正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登记立案。 (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的
-
立案登记制是什么意思,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有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3-03-10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立案: 1.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危害国家安全的; 4
-
立案登记制的法律常识是什么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0实行立案登记制后,法院立案部门和各级人民法庭对当事人提起的民事、行政及刑事自诉案件,只对起诉状是否符合规定、案件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体审查。立案门槛大大降低。民商事案件当事人可以就近向所在地人民法庭递交起诉状,再由人民法庭转交法院立案庭立案。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
-
立案审查制和立案登记制有什么区别啊?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12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 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
-
民事纠纷的立案登记制是什么意思?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20登记制度是指法院不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实质性审查,只检查形式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4月15日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实施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在此之前,我国实行了立案审查制度。与立案审查制度相比,立案登记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立案条件不同。在立案审查制度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规模存在标准不同的问题。在立案登记制度下,只要当事人提供符合形式要求的投诉,法院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