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一、民警口头传唤嫌疑人需要哪些程序
民警口头传唤嫌疑人的,需要的程序一般包括:需要传唤违法嫌疑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人民警察经出示人民警察证,可以口头传唤。
二、当场处罚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适用当场处罚程序为办理治安案件带来了许多方便,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节省了执法成本,但因其程序简化必然存在一定的执法风险,存在较大局限性。为此,《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程序规定》等法律规范都对当场处罚程序的适用条件作出了严格规定。当场处罚程序只能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实施,除此之外的其他机关的人民警察和其他主体都不能适用当场处罚程序处理治安案件,这是法律对于执法主体的限制性规定。
人民警察查处治安案件的行为是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所谓“依法执行职务”是指人民警察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包括直接查处的,群众指控或扭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包括人民警察接到报案赶赴现场后。行为人或证人都在场或双方当事人主动找人民警察要求处理的案件。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如果在非工作时间发现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将违法行为人送交当地公安机关或正在执行职务的具有治安案件办案权的民警处理,而不能直接适用当场处罚程序处罚。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当场处罚程序处罚的种类是罚款和警告。罚款处罚的幅度是:对公民处200元以下,对单位处1000元以下。这一规定表明:当场处罚程序仅限于数额较小的罚款和警告。除此之外的治安处罚,因为较严厉,涉及的案件较为复杂,对当事人的影响较大,故要慎重行事而不适用当场处罚程序。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划定这一罚款数额标准,是比较恰当的,从经济能力上说,单位显然强于公民,不能适用统一标准。对公民处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违法行为,通常属于轻微的违法行为,其影响和社会危害性都不大,所以适用当场处罚程序。
三、丢失枪支犯罪主体是什么?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有:(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2)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
-
警察的种类分为几种
217人看过
-
公安移民局警察与原公安警察是否一致?
282人看过
-
公安机关对警察处分的种类
273人看过
-
报案是去公安局还是警察局
328人看过
-
警察有几个警种?
292人看过
-
派出所警察分为哪几种
389人看过
扭送是指公民将当场抓住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权利,是在刑事诉讼中依靠群众,实行司法机关同群众相结合这一原则的体现。... 更多>
-
公安局打人警察打人了会判几年?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051、防碍公务行为: (1)性质不太严重的,可能定性为违反治安案件,给予治安处罚;比如你朋友的行为。 (2)如果严重干扰了警察办公,会定为防碍公务罪:处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3)如果在防碍公务行为中将公务人员打成轻伤或重伤以上:可能定性为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处罚就重了。 2、“最好情况怎么处理。”:(1)最好的结果,是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定性为治安案件,给予行政拘留或罚
-
公安局警察强制传唤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10传唤(强制传唤)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公
-
在做警察好还是在公安局做警察好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4叫法警,主要是维持社会治安秩序等。你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在公安局或者说在派出所的,叫民警,在法院的法警一般主要工作是维持法庭秩序及执行案件的执行。而公安民警则工作内容比较丰富在法院的
-
-
扣公安局的人有几种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30可能涉嫌走私。对关缉私警察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赋予的职权,采取强行带离现场、依法拘留等法律措施,移交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同时,为了有效制止阻碍和抵制海关缉私犯罪的发生,海关缉私警察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器械和武器条例》使用驱逐性、制服性或约束性警器;遇到暴力抗拒执法的紧急情况,可以依法使用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