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加大对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投入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4 14:02:06 196 人看过

一月的杭城,夜里异常寒冷。杭州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主任姚建堂和同事,在城站火车站见到流浪儿小凡时,小凡身上只穿着薄单衣和一件极不合身的破棉袄。小凡16岁,来自安徽,前段时间刚搭火车来到杭州。对于这个陌生城市,他觉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流浪儿童的救助很难,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更多流浪孩子有家。省民政厅副厅长李立定,在关于改善救助保护城市流浪儿童工作条件的建议中指出,目前我省共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73个,按理各管理机构下都应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但事实上只有11个地级以上城市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其他62个机构因经费、环境等因素,原定的设立计划胎死腹中。

救助机构的人手不够

流浪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环境恶劣,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和牟利工具,甚至遭受摧残和虐待。

2008年,我省流动人口总数为1823万,按照有关部门流浪儿童的数量约占流动人口总数的5.44%。这一方法估算,我省城市的流浪儿童总数在10万人左右。

姚建堂说,从1997年至今,中心救助3000多人,2008年救助650人左右。每天,滞留在中心的达40多人,全年达10000多人。

救助群体在逐年庞大,救助人手却不够。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处长李忠说,救助机构的人员配置,已成为有效救助的最大制约。

从工作量来说,街头劝导、延伸救助一块,是有专门同事做一线工作,但人不是很多,也不会在路上见一个劝导一个,毕竟没这么多人力。

而困难的是,他们很难分清哪些孩子是独自乞讨,哪些是被成年人控制的。

一般来说,我们只能劝说,但有时孩子习惯自由生活,不习惯被约束,不接受救助的案例很多。

16-18岁孩子救助最难

从救助年龄来说,16岁到18岁的流浪儿救助最难。

流浪儿小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小凡生长在单亲家庭,来杭州前常在甘肃平凉火车站一带流浪。2003年底,他决定离开家乡外出闯一闯,于是坐上南下的火车。当他随着大批乘客下车后才发现,他已来到杭州。

从民法上来说,他们已具备自由行为能力,也有自己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维持生活,但无奈因为各种原因过着流浪的生活。

从救助心理来说,救助的头两天,被救助的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

有的会因为不了解政策,或救助愿望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姚建堂说,像小凡这样的孩子,他们救助过很多,每次工作人员劝他们回中心,过不了几天,他们还是要出去流浪的。

环境令孩子感觉压抑

从救助中心现在环境来说,我们有道封闭式围墙,进来不能随便出去。这给孩子们造成压力,在里面他们要适应一段滞留期,这令他们产生不理解、恐惧心理,认为自己是犯错才到这里。

从法律角度来讲,孩子到了救助中心,我们就是他的法定监护人,如果让他们出去出了问题,我们要负责的。姚建堂解释说,事出有因,我们不仅提供简单救助,还会在精神支柱上做工作。

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都会有专人妥善安排,每天都将安排课程,组织活动,如有需要,会指定工作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救助站不只是收容所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不是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它承担着巨大的社会管理职能。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处长李忠也参与提案调研。他说,目前,社会对民政部门的救助工作存在很大误解,简单把救助站理解成收容所。

城市大量流动人口中,有户籍信息的,纳入公安系统管理;没有户籍信息的城市流浪汉,经常是被送往各个救助站。李忠说,救助站已承担了大量的社会管理功能,但在职能属性上,却还是公益性质的纯事业单位。

李立定呼吁,救助管理机构应统一列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从全国来看,城市救助机构实行参公制度管理不在少数。新疆、辽宁、上海、重庆、西宁、郑州、昆明、青岛等地区都已有类似做法。

更多流浪儿童需要家

据了解,全省有62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因经费、环境等因素,没有设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目前,我省挂牌的地级以上城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有11家,但都是依托救助管理站而建立的,其环境、设施、功能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流浪儿童救助、教育和保护工作的需要,设施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同时,跨省区救助护送的费用以及精神病人、危重病人等的支出也比较高。

因此,提案建议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这项工作的资金支持,以使更多流浪儿童能获得救助和保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2日 14: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儿童救助相关文章
  • 流浪儿童救助管理办法将制定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日前透露,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办法,目前民政部已开始进行前期调研工作。李学举说,今年4月份,国务院明确提出制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办法。6月份,由民政系统管理人员、法律和社区工作专家组成的两个调研组,分别对广东等6省区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形成了初步意见和建议。从总体上看,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应实行与青少年身心特点相适应的带有保护性的运作方式。要强化流入地机构救助,充分发挥流入地社区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对问题家庭和问题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做好相应的安置工作,防止儿童脱离家庭、流入社会。据悉,目前全国仅有130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而且大部分设施条件落后,功能单一。为此,民政部今年已拿出3000万元福利金,资助各地省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专门用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机构,并强化教育指导,增加服务功能,完善救助机制。而山东、湖北等省也力争3年内在本省地市级以上城市普遍建立流浪
    2023-04-24
    469人看过
  • 人民政府对流浪救助站履行什么职责
    一、人民政府对流浪救助站履行什么职责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城市着流浪乞讨员救助管理办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救助站的领导和监督管理,履行以下职责:(一)监督救助站落实救助措施和规章制度;(二)指导检查救助工作情况;(三)对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四)调查、处理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五)帮助救助站解决困难,提供工作条件。二、救助站不救助哪些人求助人员
    2023-06-19
    248人看过
  • 流浪儿童问题突出我国将立法加强救助保护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今天指出,目前中国流浪儿童问题突出,中国将在立法方面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流浪儿童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它的救助、保护和管理一直受到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中国自去年开始实施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广东、北京等省市建立了专门的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改变了过去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与救助管理站合一的体制,强化了儿童保护功能。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尝试运用现代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建立了街头全天候救助点和类家庭救助保护模式,探索进行街头流动救助、职业培训、家庭寄养等工作;长沙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立了大房子救助保护模式,成为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李立国强调,对流浪儿童问题比较突出的省、市在管理方式上,要根据流浪儿童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一特点,采取保护性救助方式,不能仅凭自愿,放松管理,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在机构设置上,要逐步
    2023-04-24
    103人看过
  • 爱心救助脑瘫儿童
    法律综合知识
    3月22日晚,护工照顾孩子们睡下。在河南汝州市的金庚康复医院,来自河南省各地福利院的100余名脑瘫患儿在这里接受免费的中医治疗。2009年初,这家医院的院长宋兆普在调查了一些福利院收养孩子的情况后,决定接收100名脑瘫患儿进行免费治疗,帮助孩子们重获新生。医院从2009年5月开始收治患儿,先后送来了118名脑瘫孩子。宋兆普招来了70余名护工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为了救助这些孩子,宋兆普每天都要坐诊10多个小时,用医院其它科室的收入弥补治疗脑瘫孩子的费用。经过针灸、按摩、中药调养等治疗以及智力开发,这些孩子的病情在慢慢好转,有56个孩子已经可以站起来走路,有的还能自己吃饭穿衣。
    2023-04-24
    423人看过
  • 我国首部《流浪儿童救助管理规定》已经拟定
    近日,国家民政部工作人员就流浪儿童救助立法问题赴河南进行调研。据了解,我国首部《流浪儿童救助管理规定》已经拟定,该规定将明确流浪儿童的父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据参与调研的一名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只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例》等法规对流浪儿童问题提出原则性意见,但还缺乏一部可操作性强的法规来规范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这名负责人表示,流浪儿童的问题根源在家庭,孩子流落街头,就等于父母放弃了监护权。因此,根据《流浪儿童救助管理规定》,流浪儿童的父母将承担法律责任。此外,按照新规定,流浪儿童将不会简单地被集中起来管理,而是尽可能使他们回到家庭,或者接受家庭式的教育。
    2023-04-24
    413人看过
  • 保护儿童:政府应介入的“家务事”
    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已经实施了多年,但侵害儿童权益的事情却依然是屡见不鲜。这些侵害有来自社会的,但很多却是来自家庭内部,甚至来自儿童的父母。近日,媒体连续披露了两起发生在广州的父母虐待、残害未成年子女的恶性事件,读之令人愤然长叹。七岁的女孩丁丁在家中遭受残暴虐待达三年之久,致使遍体鳞伤、惨不忍睹。与丁丁相比,三岁的女孩芳芳的遭遇似乎更加令人匪夷所思:她的亲生母亲只因为讨厌她脸上的一块红斑,便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其抛入湖中。对此类虎狼不如的父母除了愤慨、谴责之外,我们还应当理智地思索一下,为了减少以至于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应当做些什么。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社会竞争日趋加剧。在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之下,人们如果不能正确调整心态,往往变得人格扭曲并进而产生暴力倾向。在一个家庭里面,这种暴力倾向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自然是那些弱小无助、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人员流动的加快与
    2023-06-11
    307人看过
  • 民政部拟建儿童大病救助机制
    民政部今年将会同财政、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研究建立儿童大病救助工作机制,并将在10个省市进行试点,争取一两年时间内建立起该项制度。4月8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参加2009年度中华慈善奖报告会上透露上述信息。窦玉沛表示,民政部今年要推动建立儿童大病救助机制。民政部将会同财政、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研究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的儿童大病救助工作机制。争取今年提出具体方案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开展了儿童大病救助工作。2009年,辽宁、河北、江西、山东、湖北等地曾开展儿童大病救助慈善关爱行动。截至2009年8月,全国正在实施的儿童大病救助项目已达64个,仅2009年度的救助资金总量就已达到1.9亿多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昨天透露,民政部目前正和几个部门协商,争取今年提出具体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先在10个省市试点,并争取用一两年时间,把这项制度建立起来。救助将与医保衔接
    2023-04-24
    110人看过
  • 委员张礼慧关于建立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的建议
    儿童失去保护,流浪街头无论是对儿童自身,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安全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近年来,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对流浪儿童如何进行保护和救助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是现今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仍存在很多问题:1、立法中没有体现国家对流浪儿童赋有的法定职责。《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而未成年人本身缺乏明辨力和自制力,对待其应有别于成年人,即对于流浪的儿童本应采取主动措施使其接受救助,但因为立法未明确,使得现实中一些救助站采取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措施受到合法性的置疑。民政部公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没有规定要将流浪儿童与流浪成年人分开管理的制度。同时《实施细则》规定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在实践中这一期限根本无法查清流浪儿童的来处,教育、矫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2、简单地送回
    2023-04-24
    486人看过
  • 对救助失学儿童的思考
    法律综合知识
    最早了解到希望之光,是听一位我很敬重的驴友说起.他做过义工,对其经历概括为那是对自己的教育.他也对我讲了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孩子居然对他表现出戒心和不愿意交谈.上来静默的看了一些帖子,有深深的触动,也有深深的担心:我们会不会在犯错?我们忽略过什么吗?由这位朋友的介绍,我明白这里行胜于言的操守,理解这个社区拒绝道德高标的原因.或许更重要的是,我出生于农村,家庭有过从小康到破落的底层经历,我看问题的角度,或许能对这里真性情的朋友有所帮助.我那位朋友自问:我为什么打不开孩子的心门?我做错了什么?是言谈流露出不屑吗?是在公开场合找他伤了他的自尊吗?为什么他会视那为伤自尊?为什么他会视接受救助为耻辱?!或许源头在于国人多有这样的潜意识看法:因果轮回,报应不爽.所以,一个妇女失去丈夫,大家不是同情,而是她克死了男人;所以,一个母亲失去早夭的儿子,大家不是同情,而是她对婆婆不孝的报应吧?;所以,一个家庭
    2023-04-24
    295人看过
  • 流浪儿童纳入家庭寄养范围
    在人性化方面,管理办法扩大了寄养儿童范围,不仅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被寄养,还提出“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承担临时监护责任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展家庭寄养,参照本办法执行”。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中在通报会上指出,按照管理办法,对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在继续查找的同时,要通过家庭寄养等多种方式予以妥善照顾。在规范化方面,管理办法提高了寄养家庭的准入“门槛”。为了让适合寄养的儿童回归到更具稳定性且健全功能的家庭,管理办法明确了寄养家庭在居住条件、收入水平、健康状况、道德品行、主要照料人年龄等方面应当具备的条件。管理办法还提出,每个寄养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不得超过二人,且该家庭无未满六周岁的儿童。寄养残疾儿童,应当优先在具备医疗、特殊教育、康复训练条件的社区中为其选择寄养家庭。与
    2023-05-05
    329人看过
  • 不属于流浪救助对象的如何处理
    一、不属于流浪救助对象的如何处理救助站对于不属于流浪救助对象的人员,应当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条《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第五条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应当及时安排救助;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二、社会救济与社会救助的区别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给予物质接济和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的制度。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社会救助
    2023-04-20
    411人看过
  • 大病如何申请政府救助?
    向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大病医疗救助申请。一、大病救助申请流程如下:1、填写《大病救助审批表》;2、向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大病医疗救助申请;3、提交住院发票、出院小结等材料;4、符合条件的,发放救助款。二、大病医疗救助是指依托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平台,资金投入稳定、服务平台共用、信息资源共享、结算支付同步、管理运行规范、救助效果明显、能够为困难群众提供快捷服务、覆盖城乡科学规范的一种新型医疗救助制度。三、申请大病补助的条件如下:1、总工会所核定的特困职工。2、城乡的低收入家庭成员。3、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享受民政部门定期补助的重点扶优对象。5、农村的五保对象。6、在城镇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人员。7、其他符合条件的情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救助暂行办
    2024-04-20
    194人看过
  • 阳泉财政加大社保资金投入做好救助管理工作
    一城镇低保人员应保尽保。从1998年开始,在阳泉市城、矿区的“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困难对象中试点城市低保制度,到2001年底,扩面到全市城市居民。从2003年到2012年,全市城市低保对象由最初的39024人增加到42803人,城市低保标准从最初的110元/人月,提高到现在的380元/人月(城区、矿区、开发区)和355元/人月(郊区、平定、盂县),年发放资金总量由2736万元增加到1.27亿。二农村低保工作全面铺开。2004年3月,在平定县锁簧镇、治西镇试点农村低保制度,2005年,平定、盂县、郊区3个农业县区全面推行。2005年到2012年,全市农村低保对象由最初的23660人增加到40898人,农村低保标准从最初的50元/人月,提高到现在的200元/人月,年发放资金总量由1109万元增加到6241万元。三城乡医疗救助全面落实。2005年开始,
    2023-05-29
    276人看过
  • 新加坡政府加强儿童监护措施预防虐待儿童
    新加坡一家孤儿院的主管上月因向一名男童头上泼尿而被起诉,新加坡政府由此加强了儿童监护措施,以有效防范虐待儿童事件发生。据当地媒体报道,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日前强化了访客委员会功能,希望该委员会成员走访更多家庭,有效预防虐待儿童事件发生。访客委员会目前有14名成员,均是自愿者,由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任命,从1989年起对少年法庭指定的家庭进行现场检查。今后,他们将根据新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提供的名单,对更多家庭进行检查。他们家访时事先不通知目标家庭,重点是检查儿童生活环境,确定他们是否受到不公正待遇。新加坡访客委员会负责人说,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正考虑增加该委员会成员人数和家访次数。目前该委员会成员每两个月检查一次相关家庭,该部门希望今后能做到每月家访一至两次。
    2023-04-24
    158人看过
换一批
#妇幼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儿童救助是指对失去家庭监护、陷入困境或面临危险的儿童提供紧急救助和保护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提供食宿、医疗、心理辅导、教育等方面的帮助,以及寻找合适的家庭或收养人等。儿童救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等基本权利,促进儿童的... 更多>

    #儿童救助
    相关咨询
    • 大病如何申请政府救助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4-25
      向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大病医疗救助申请。 一、大病救助申请流程如下: 1、填写《大病救助审批表》; 2、向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大病医疗救助申请; 3、提交住院发票、出院小结等材料; 4、符合条件的,发放救助款。 二、大病医疗救助是指依托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平台,资金投入稳定、服务平台共用、信息资源共享、结算支付同步、管理运行规范、救助效果明显、
    • 怎么收养流浪儿童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1
      依照本法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应当经其所在国主管机关依照该国法律审查同意。收养人应当提供由其所在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有关收养人的年龄、婚姻、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该证明材料应当经其所在国外交机关或者外交机关授权的机构认证,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该收养人应当与送养人订立书面协议,亲自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收养关系
    • 各级政府该怎么加大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9
      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保障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近些年来,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总的来看,投入比重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投入水平。各级政府要
    • 民法典关于流浪救助的规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2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
    • 一些城市中可以看到流浪儿童在街边乞讨。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1
      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会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我国高度重视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设立了多种形式的流浪儿童救助场所和福利收养机构,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 发现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应采取如下救助措施:一是由救助场所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