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加大对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投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4:02:06 196 人看过

一月的杭城,夜里异常寒冷。杭州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主任姚建堂和同事,在城站火车站见到流浪儿小凡时,小凡身上只穿着薄单衣和一件极不合身的破棉袄。小凡16岁,来自安徽,前段时间刚搭火车来到杭州。对于这个陌生城市,他觉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流浪儿童的救助很难,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更多流浪孩子有家。省民政厅副厅长李立定,在关于改善救助保护城市流浪儿童工作条件的建议中指出,目前我省共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73个,按理各管理机构下都应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但事实上只有11个地级以上城市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其他62个机构因经费、环境等因素,原定的设立计划胎死腹中。

救助机构的人手不够

流浪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环境恶劣,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和牟利工具,甚至遭受摧残和虐待。

2008年,我省流动人口总数为1823万,按照有关部门流浪儿童的数量约占流动人口总数的5.44%。这一方法估算,我省城市的流浪儿童总数在10万人左右。

姚建堂说,从1997年至今,中心救助3000多人,2008年救助650人左右。每天,滞留在中心的达40多人,全年达10000多人。

救助群体在逐年庞大,救助人手却不够。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处长李忠说,救助机构的人员配置,已成为有效救助的最大制约。

从工作量来说,街头劝导、延伸救助一块,是有专门同事做一线工作,但人不是很多,也不会在路上见一个劝导一个,毕竟没这么多人力。

而困难的是,他们很难分清哪些孩子是独自乞讨,哪些是被成年人控制的。

一般来说,我们只能劝说,但有时孩子习惯自由生活,不习惯被约束,不接受救助的案例很多。

16-18岁孩子救助最难

从救助年龄来说,16岁到18岁的流浪儿救助最难。

流浪儿小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小凡生长在单亲家庭,来杭州前常在甘肃平凉火车站一带流浪。2003年底,他决定离开家乡外出闯一闯,于是坐上南下的火车。当他随着大批乘客下车后才发现,他已来到杭州。

从民法上来说,他们已具备自由行为能力,也有自己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维持生活,但无奈因为各种原因过着流浪的生活。

从救助心理来说,救助的头两天,被救助的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

有的会因为不了解政策,或救助愿望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姚建堂说,像小凡这样的孩子,他们救助过很多,每次工作人员劝他们回中心,过不了几天,他们还是要出去流浪的。

环境令孩子感觉压抑

从救助中心现在环境来说,我们有道封闭式围墙,进来不能随便出去。这给孩子们造成压力,在里面他们要适应一段滞留期,这令他们产生不理解、恐惧心理,认为自己是犯错才到这里。

从法律角度来讲,孩子到了救助中心,我们就是他的法定监护人,如果让他们出去出了问题,我们要负责的。姚建堂解释说,事出有因,我们不仅提供简单救助,还会在精神支柱上做工作。

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都会有专人妥善安排,每天都将安排课程,组织活动,如有需要,会指定工作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救助站不只是收容所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不是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它承担着巨大的社会管理职能。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处长李忠也参与提案调研。他说,目前,社会对民政部门的救助工作存在很大误解,简单把救助站理解成收容所。

城市大量流动人口中,有户籍信息的,纳入公安系统管理;没有户籍信息的城市流浪汉,经常是被送往各个救助站。李忠说,救助站已承担了大量的社会管理功能,但在职能属性上,却还是公益性质的纯事业单位。

李立定呼吁,救助管理机构应统一列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从全国来看,城市救助机构实行参公制度管理不在少数。新疆、辽宁、上海、重庆、西宁、郑州、昆明、青岛等地区都已有类似做法。

更多流浪儿童需要家

据了解,全省有62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因经费、环境等因素,没有设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目前,我省挂牌的地级以上城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有11家,但都是依托救助管理站而建立的,其环境、设施、功能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流浪儿童救助、教育和保护工作的需要,设施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同时,跨省区救助护送的费用以及精神病人、危重病人等的支出也比较高。

因此,提案建议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这项工作的资金支持,以使更多流浪儿童能获得救助和保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15: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儿童救助相关文章
  • 爱心救助脑瘫儿童
    法律综合知识
    3月22日晚,护工照顾孩子们睡下。在河南汝州市的金庚康复医院,来自河南省各地福利院的100余名脑瘫患儿在这里接受免费的中医治疗。2009年初,这家医院的院长宋兆普在调查了一些福利院收养孩子的情况后,决定接收100名脑瘫患儿进行免费治疗,帮助孩子们重获新生。医院从2009年5月开始收治患儿,先后送来了118名脑瘫孩子。宋兆普招来了70余名护工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为了救助这些孩子,宋兆普每天都要坐诊10多个小时,用医院其它科室的收入弥补治疗脑瘫孩子的费用。经过针灸、按摩、中药调养等治疗以及智力开发,这些孩子的病情在慢慢好转,有56个孩子已经可以站起来走路,有的还能自己吃饭穿衣。
    2023-04-24
    423人看过
  • 民政部拟建儿童大病救助机制
    民政部今年将会同财政、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研究建立儿童大病救助工作机制,并将在10个省市进行试点,争取一两年时间内建立起该项制度。4月8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参加2009年度中华慈善奖报告会上透露上述信息。窦玉沛表示,民政部今年要推动建立儿童大病救助机制。民政部将会同财政、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研究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的儿童大病救助工作机制。争取今年提出具体方案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开展了儿童大病救助工作。2009年,辽宁、河北、江西、山东、湖北等地曾开展儿童大病救助慈善关爱行动。截至2009年8月,全国正在实施的儿童大病救助项目已达64个,仅2009年度的救助资金总量就已达到1.9亿多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昨天透露,民政部目前正和几个部门协商,争取今年提出具体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先在10个省市试点,并争取用一两年时间,把这项制度建立起来。救助将与医保衔接
    2023-04-24
    110人看过
  • 委员张礼慧关于建立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的建议
    儿童失去保护,流浪街头无论是对儿童自身,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安全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近年来,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对流浪儿童如何进行保护和救助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是现今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仍存在很多问题:1、立法中没有体现国家对流浪儿童赋有的法定职责。《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而未成年人本身缺乏明辨力和自制力,对待其应有别于成年人,即对于流浪的儿童本应采取主动措施使其接受救助,但因为立法未明确,使得现实中一些救助站采取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措施受到合法性的置疑。民政部公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没有规定要将流浪儿童与流浪成年人分开管理的制度。同时《实施细则》规定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在实践中这一期限根本无法查清流浪儿童的来处,教育、矫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2、简单地送回
    2023-04-24
    486人看过
  • 对救助失学儿童的思考
    法律综合知识
    最早了解到希望之光,是听一位我很敬重的驴友说起.他做过义工,对其经历概括为那是对自己的教育.他也对我讲了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孩子居然对他表现出戒心和不愿意交谈.上来静默的看了一些帖子,有深深的触动,也有深深的担心:我们会不会在犯错?我们忽略过什么吗?由这位朋友的介绍,我明白这里行胜于言的操守,理解这个社区拒绝道德高标的原因.或许更重要的是,我出生于农村,家庭有过从小康到破落的底层经历,我看问题的角度,或许能对这里真性情的朋友有所帮助.我那位朋友自问:我为什么打不开孩子的心门?我做错了什么?是言谈流露出不屑吗?是在公开场合找他伤了他的自尊吗?为什么他会视那为伤自尊?为什么他会视接受救助为耻辱?!或许源头在于国人多有这样的潜意识看法:因果轮回,报应不爽.所以,一个妇女失去丈夫,大家不是同情,而是她克死了男人;所以,一个母亲失去早夭的儿子,大家不是同情,而是她对婆婆不孝的报应吧?;所以,一个家庭
    2023-04-24
    295人看过
  • 不属于流浪救助对象的如何处理
    一、不属于流浪救助对象的如何处理救助站对于不属于流浪救助对象的人员,应当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条《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第五条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应当及时安排救助;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二、社会救济与社会救助的区别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给予物质接济和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的制度。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社会救助
    2023-04-20
    411人看过
  • 流浪救助站救助期限一般是多长
    一、流浪救助站救助期限一般是多长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救助站是指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站。《城市着流浪乞讨员救助管理办实施细则》第十二条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二、救助站不救助哪些人求助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救助站不予提供救助,并告知理由:1、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救助条件2、拒不提供个人情况3、进站前患有危重病、精神病、传染病、求助人身上有明显损伤,但本人拒绝说明。二、流浪乞讨人员在救助时需要提供哪些信息1、被救助人应该提供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2、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3、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4、近亲属和其他关
    2023-04-21
    483人看过
换一批
#妇幼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儿童救助是指对失去家庭监护、陷入困境或面临危险的儿童提供紧急救助和保护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提供食宿、医疗、心理辅导、教育等方面的帮助,以及寻找合适的家庭或收养人等。儿童救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等基本权利,促进儿童的... 更多>

    #儿童救助
    相关咨询
    • 一些城市中可以看到流浪儿童在街边乞讨。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应当应该如何救助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22
      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会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我国高度重视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设立了多种形式的流浪儿童救助场所和福利收养机构,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发现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应采取如下救助措施:一是由救助场所予以
    • 一些城市中可以看到流浪儿童在街边乞讨。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应当怎么救助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22
      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会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我国高度重视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设立了多种形式的流浪儿童救助场所和福利收养机构,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发现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应采取如下救助措施:一是由救助场所予以
    • 政府应该如何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29
      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保障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近些年来,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总的来看,投入比重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投入水平。各级政府要
    • 一些城市中可以看到流浪儿童在街边乞讨。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应当怎样救助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14
      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会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我国高度重视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设立了多种形式的流浪儿童救助场所和福利收养机构,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发现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应采取如下救助措施:一是由救助场所予以
    • 一些城市中可以看到流浪儿童在街边乞讨。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应当如何救助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2
      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会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我国高度重视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设立了多种形式的流浪儿童救助场所和福利收养机构,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发现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应采取如下救助措施:一是由救助场所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