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起诉人研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4:21:29 361 人看过

一、行政诉讼起诉人概述

司法实践中原告必然是会引发诉讼程序的一方当事人,而起诉人只是有可能引发诉讼程序,不一定是诉讼程序的一方当事人。区分起诉人和原告,不仅是明确诉讼过程不同阶段的诉讼主体法律地位的要求,更是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权的需要。

二、行政诉讼起诉人法律分析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起诉人规定不健全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的是原告的诉讼权利,即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人要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必须要具备行政诉讼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资格条件。该条件是行政诉讼起诉人成为原告的限制条件,而不是行政诉讼起诉人的限制条件。但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将行政诉讼起诉人与行政诉讼原告混为一谈,致使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起诉人起诉范围审查不合理

《行政诉讼法》第41条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被界定为起诉人的起诉要件,不仅增加了起诉人起诉的额外负担,同时与行政诉讼的有关证据规则也不协调;而判断是否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更超出了起诉人的能力。司法实践中,行政争议只有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该起诉人才有可能对该行政诉讼案件拥有原告资格。长期以来,法院习惯于把受案范围等同于可诉性,实际上受案范围界定的是可审性而不是可诉性问题。

(三)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起诉人起诉程序保护不到位

1.起诉人的利害关系(权益)是否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是同其胜诉权相关的问题,如果用胜诉权的模糊性来否定了起诉人的起诉权,就等于是在司法审查之前剥夺了起诉人请求审查的权利。

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作为行政诉讼的起诉人往往和具体的行政行为不具有法律上直接的利害关系,例如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4条第2款和第3款的规定: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3.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能局限于可以或已经被立法冠名的权利类型。起诉人通过司法途径所期望得到保护的是权和益,甚至可能只是一种法律上的期望。最高院颁布的司法解释中规定只有当受侵害或发生争议的民事利益符合某个既定立案理由的规定时,法院才能受理立案,给予法律保护,否则将被驳回起诉。

三、行政诉讼起诉人制度完善

(一)完善行政诉讼起诉人的法律规定

由于起诉权不应当有任何限制,所以行政诉讼起诉人也不存在所谓的资格问题。原告不仅是起诉人,更是是起诉人在行政诉讼中诉讼地位的进一步演进。因此,必须完善现行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起诉人资格的规定,严格区别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与起诉人应当具备的法定条件,保护行政诉讼起诉人的法律权利。

(二)明确行政诉讼起诉人的审查范围

起诉要件,是指诉的适法提起所必须的要件,区别与《行政诉讼法》第41条规定的起诉要件,同时受案范围界定的是可审性而不是可诉性问题,可审性是同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范围有关,可诉性则是同起诉人的起诉权有关。因此,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时必须严格区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明确审查范围,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健全行政诉讼起诉人诉讼审查制度。

(三)加强行政诉讼起诉人程序上的法律保护

1.我国《行政诉讼法解释》第12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因此,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应当狭义地理解为实证法所明确保护的利益,而应当理解为起诉人可以期望通过诉讼得到法律保护的利害关系。

2.由于法律条文的规定具有滞后性,无法及时全面涵盖一切可以涵盖的范围,因此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应该加强司法实践解释,拓宽行政诉讼起诉人的资格范围,避免出现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3.一个立案的理由对应着一个或一组民事权利,使得行政诉讼起诉人的起诉权受制于既定权利类型,无法及时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加强高素质法官群体队伍的建设,适时恰当地对既定权利的推陈出新或造权。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进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行政诉讼侵害公民权益的方式越来越合法化,对于行政诉讼起诉权的保障,不仅有助于其他诉权的实现,还关乎起诉人实体权利能否得到法院保护及行政行为能否得到法院监督,亦即行政诉讼制度目的的实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5日 07: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诉讼当事人相关文章
  •  研究动迁行政诉讼的写作方法
    根据因动迁事由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起诉状必须包含以下内容:原告和被告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住址等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包括支持自身诉讼请求的事实和理由,以及相应的法律依据和证据。最后由起诉人签字及写明日期。根据因动迁事由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起诉状必须包含以下内容:原告和被告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住址等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包括支持自身诉讼请求的事实和理由,以及相应的法律依据和证据。最后由起诉人签字及写明日期。 动 迁 诉 讼 如 何 写 ?动迁诉讼是指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的诉讼。动迁诉讼的当事人包括拆迁户和拆迁单位。拆迁户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而拆迁单位则是指负责拆迁的政府部门或企业。在动迁诉讼中,拆迁户和拆迁单位之间可能会产生各种矛盾和纠纷,例如拆迁价格、拆迁补偿等问题。拆迁户认为自己得到的拆迁价格过低,无法满足其生活需要,因此提起诉讼。而拆迁单位则认为拆迁价格已经合理,并且已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
    2023-09-01
    406人看过
  • 审视行政诉讼程序:评析与研究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首先应当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应当全面审查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审查不受上诉人在诉状中止范围和上诉内容的限制。行政诉讼的二审审理方式可以分为两种:(1)书面审理。二审的书面审理适用于一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二审法院经过一审法院报送的案卷材料、上诉状、答辩状、证据材料等进行审查,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再传唤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调查核实,只通过书面审理后,即可作出裁判。(2)开庭审理。二审法院开庭审理与一审相同。主要适用于当事人对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或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等情形。刑诉第二审程序的提起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但是
    2023-08-17
    444人看过
  • 研究生跳出两起诉讼
    仲裁委员会
    1995年9月,任强,当时23岁,刚刚大学毕业,进入镇江某公司,从事生产技术工作。这个年轻人聪明能干,进步很快。几年后,于2000年9月担任公司醋酸气厂车间副主任,为进一步培养和储备人才,于2003年3月,镇江一家公司决定投资派遣任强等16人参加化工硕士专业学位培训。3月3日,镇江一家公司与任强签署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训协议》(以下简称《培训协议》)培训协议签署后不久,镇江市一家公司于2003年3月中旬与任强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劳动合同(以下简称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003年3月1日至2月28日,2013年,《劳动合同》第十条违约责任第二款规定,任强违约并解除合同的,按合同期限每月提前承担违约金1000元/月。培训由镇江某公司出资,且合同期限或约定服务期限未到期的,任强违约并解除合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双方约定的比例赔偿镇江某公司支付的培训费。《劳动合同》第14条还规定,镇江某公司与任强签
    2023-05-07
    366人看过
  • 行政诉讼案件受理的范围研究
    行政诉讼受理的具体受案范围是: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通过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加以规定。从这些规定来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仅限于外部的、具体的、涉及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其范围的狭窄限制了司法审查的力度,不能有效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拓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非常必要,建议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受保护的权利范围,采用概括式规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当前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法中第2、11、12条,是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这四条规定形成了概括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行政诉讼受案体系。一是概括式,即对法院受理行
    2023-07-02
    162人看过
  • 诉讼范围研究
    行政公益诉讼
    (一)起诉的条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起诉的条件如下:1.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原告必须是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同时原告必须是由于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原告与其案件存在着法律上的利害关系。2.有明确的被告。除非讼案件外,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侵害其民事权益或与其发生民事权益争议的被告是谁,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被告,诉讼程序就无从进行,法院也无法对案件进行审理。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要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益的内容,对被告实体权利请求的内容,以及提出诉讼请求的事实依据和理由,这是起诉书的核心内容。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即原告提起的诉讼应当属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的管辖范围,否则法院无权对案件进行审理。(二)起诉状的内容
    2023-07-05
    283人看过
  •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研究
    一、我国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必须遵循两个规则:一是被告必须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者,即谁行为,谁被告;二是被告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只有行政机关、被授权的组织和被委托的行政机关才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共同签署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以做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非行政机关不能当被告。二、我国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不足(一)忽略了行政诉讼自身的价值。诉讼法既有工具性价值,还有其自身的价值,即目的性价值,正当法律程序或者程序正义成为诉讼法自身重要价值。一般而言,诉讼法的内在价值包括程序自由、程序公正和效益价值。通过程序的正当化,以程序来吸收当事人的不满是诉讼程序的价值所在。然而行政行为的实施方和被实施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2023-06-06
    43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权利救济请求制度研究
    首先,针对起诉的审查原告只要证明四个要件,原告的诉讼请求中的权利救济往往不能得到准确的回应;其次,行政案件不同于民事案件,它旨在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诉讼中重在审被告,把诉讼请求放在一边,导致原告的权利救济往往得不到解决。最后,针对行政判决方式,是一种客观判决,过分强调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造成纠纷解决功能的弱化,在判决内容,也没有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作出具体的判决内容,没有实现当事人的权利诉求,百姓的救济实现不了,因此我国行政诉讼法存在修改的必要。行政诉讼在百姓心中的定义就是民告官,正因为这样形成了政府与法院的对抗,百姓与政府的博弈,行政诉讼是主观诉讼客观裁判,只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百姓的救济主张实现不了,诉的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主张,根本就不予重视,只管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百姓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只好走上上访的路径,这不仅造成我国现阶段上访的压力。百姓的主张实现不了,就会照成政府、法院
    2023-06-06
    108人看过
  • 拆迁纠纷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研究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拆迁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如何计算(一)直接起诉的期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二)对复议及对复议不服的起诉期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
    2023-07-03
    127人看过
  • 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研究
    一、诉讼中止延期审理是针对开庭审理这一特殊的诉讼阶段,而诉讼中止则是针对整个审判程序而言,即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法定特殊原因,使诉讼程序无法继续进行时,法院裁定暂停诉讼程序,等特殊原因消失以后再行恢复诉讼程序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裁定中止诉讼: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这一情形实际是自然人作为当事人时,其诉讼权利义务承担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运用。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此时需注意,如果可以作为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若干人互相推诿,人民法院确定其中一人作为诉讼代理人,该被人民法院确定作为诉讼代理人的仍然是法定代理人,民事诉讼中没有指定代理人。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与义务承受人的。这一情形实际是法人作为当事人时,其诉讼权利义务承担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具
    2023-06-11
    284人看过
  • 行政强制执行的可诉性研究
    行政强制执行具有可诉性,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
    2023-07-06
    158人看过
  • 中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机制研究
    论文关键词: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大学出版社,1999、[4]张正钊.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德)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M].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6]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7](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问题[M].法律出版社,2000、[8]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诉讼证据规则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0、[9]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2023-06-06
    382人看过
  • 行政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研究与探讨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履职期限的特殊性及其计算是什么“不依法履行职责”是不作为违法,是对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不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状况的一种拟制。因为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要遵守立案、调查取证、听取意见、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所以拟制的不作为违法应当充分考虑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要的时间,只有期限届满仍然未全面充分履行法定职责的,才构成“不依法履行职责”。在行政公益诉讼中,有两个因素可能影响被告行政机关的履职期限:一是“双阶构造”程序决定履职期限计算的时间起点;二是行政机关履职过程中调查取证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调查对象的天然阻抗性以及“行刑衔接”的复杂性等因素,影响履职期
    2023-07-03
    270人看过
  • 行政拘留案件管辖权及诉讼问题研究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侵权人对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做法有利于及时制止侵权行为。因商业秘密本身的性质是一种信息,一旦泄露,其扩散可以是很快的,同时会给商业秘密权人带来不可挽救的损失,所以规定行政处罚可使商业秘密权人方便地请求工商局采取及时措施,对侵权行为有效地加以制止。在发生侵权行为时,受害人可主动向工商行政管理局请求查处。依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的规定,使侵犯商业秘密权人承担的行政责任为:1.、停止侵权行为。对于侵权行为“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罚款。负责监督检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侵权行为规定行政处罚是我国法律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特点。行政处罚的规定还加重了侵权者的责任,即不但要赔,而且可以罚,加强了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制裁力度。行政拘留程序:调查: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
    2023-07-05
    164人看过
  • 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研究行政诉讼
    近日,由中国法学会主办、浙江省杭州市中级法院和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诉讼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表示,为充分发挥行政诉讼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应有作用,要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对行政诉讼法的历史使命进行系统性反思和整体性设计;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体制性、机制性和保障性障碍;对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和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周密设计和科学修改;全面加强行政诉讼的功能,实现解决争议、救济权利与监督权力的平衡,促进行政审判水平提高,确保法律正确统一实施。
    2023-06-06
    80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参加人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行政行为而与国家行政机关发生法律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诉讼,并受法院判决约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原告是指因行政行为受到侵害,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更多>

    • 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的内容是哪些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07
      《行政诉讼法》第6条规定,行政案件的审判实行合议制。第4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上述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均以合议制形式,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据统计,行政诉讼法颁布二十年来(1989-2008),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1405085件,审结1401532件,大量涉及“官民”之间的行政争议得以化解,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 如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应当如何起诉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3-03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行政诉讼起诉状的范文,行政诉讼起诉状怎么写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21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人民法院,依法审查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作出判决,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行政诉讼诉状应当明确原被告双方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最后签字,签署日期。同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诉讼时,应当提交以下起诉材料:(一)原告身份证
    • 提起行政诉讼是起诉行政机关还是起诉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3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被告是行政机关,而不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所以应由行政机关承担责任。行政机关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和所属工作部门。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职权的人员。
    • 如何区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诉讼、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和行政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14
      行政复议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加以严格、明确的规定,形成了法定的程序。行政申诉程序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范性文件来调整。与行政复议相比较,在受理、裁决等程序方面更为灵活。在处理时限上,对行政申诉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要由处理机关灵活掌握。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有效方法。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