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利贷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高利贷是一种超过正常利率的借贷,一般表现为:期短、息高、复利。高利贷款的年利率一般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息4倍以上,如果逾期未还,还实行利滚利。
高利贷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借贷利率超过法律规定的“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包括利率本数)”的,就构成高利贷。
(二)计算复利是一种高利贷常见表现形式,不过并非所有计算复利的都属于高利贷,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分为两种:
1、当其利率小于或等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时,不属于高利贷;
2、当其利率大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时,超出部分法律不予支持。
(三)在借款时将利息扣除的,出借人等于减少了借款人实际得到的借款,变相地提高了利率,所以在借款时将利息先行扣除的,应当按实际出借款数计息。
(四)以他人资金转手高利出借。民间个人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属于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货币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款。
如果出借人已经收取了部分高利贷利息,在法院认定利率超过法定标准后,先收取的高利息可抵充未偿付的合法部分的本息。
二、高利贷的利息如何计算
高利贷的资金价格都是指1元钱一个月的月息,比如,如果说高利贷是6分利息,就相当于年利率是72%,1毛则相当于年利率是120%,这远远高出银行贷款利率。那么,在这种利率下,高利贷利息怎么算呢?通常,计算方法是利滚利,即复利法。复利计算利息,公式为:
F=P×(1i)^N(次方)
F:复利终值
P:本金
i:利率
N:利率获取时间的整数倍
但有时候借款人虽然了解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有时候民间借贷的形式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显示出是高利贷,只是利息过高而已。不过,在我国对于高利贷是不予保护的,这点大家请注意。
-
3分利息算高利贷吗高利贷有哪些表现形式
52人看过
-
挂名股东有哪几种表现的形式?
490人看过
-
高*贷表现形式有哪些,高*贷有哪些后果
95人看过
-
受贿形式有几种不同的表现
305人看过
-
高利贷有哪些表现形式,借高利贷要注意什么问题
480人看过
-
高利贷的具体表现形式高利贷该如何处理
270人看过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 民间借贷的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就可以认定为高利贷。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本金和合理的利息是要偿还的。 由于高利贷引起的诉讼,时效2年,从... 更多>
-
高利贷 有哪些表现形式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9一、民间借贷利息多高算是高利贷民间借贷的利息多高算是高利贷,这个问题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因此现实中有着不同的说法很正常。高利贷之所以如此命名,其前提就是利息过高。那么,如何高利贷利息如何界定可参照合法利率来界定,以下以举例形式进行说明: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基准贷款年利率为6%,而法院目前支持的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即年利率为24%属于法律保护范围。反之,借贷利率高于24%部分不受法
-
高利贷有哪些表现形式,放高利贷犯法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12高利贷的表现形式: 1、借贷利率超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的“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包括利率本数)”的,就构成高利贷。 2、计算复利是一种高利贷常见表现形式,不过并非所有计算复利的都属于高利贷,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分为两种: (1)当其利率小于或等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时,不属于高利贷; (2)当其利率大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时,超出部分法律不予支持。
-
挂名股东有哪几种表现的形式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5导读: 1、被借名而挂名的股东根据实际出资人借名的不同原因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实际出资人为规避法律,由于自已的身份受到有关法规、政策的限制不宜公开,而借用他人身份设立公司。如在《公司法》修订前的实质一人公司却 1、被借名而挂名的股东根据实际出资人借名的不同原因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实际出资人为规避法律,由于自已的身份受到有关法规、政策的限制不宜公开,而借用他人身份设立公司。如在《公司法》修订前的
-
高利转贷罪有什么表现形式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22高利转贷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信贷资金的发放以及利率管理秩序。 2、客观上表现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有借贷关系的自然人或单位。 4、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而且以转贷牟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
防卫过当有哪几种表现形式?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1我国法律规定的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有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1、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2、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是过于自信过失的防卫过当。3、防卫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