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可以依双方当事人约定协商或因发生法定解除事由由一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或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当发生因不可抗力制式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等法定解除事由时,也可以依法解除该合同。
一、债权转让合同能解除么?
当事人可以依法解除债权转让合同,解除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相对方协商一致后,可以解除合同。合同约定的解除事由达成的,约定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合同一方根本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法定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房租承租协议如何解除合同
解除租房合同,需要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有法定或者约定的合同解除事由。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七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非因承租人原因致使租赁物无法使用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租赁物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
(二)租赁物权属有争议;
(三)租赁物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使用条件的强制性规定情形。
三、房屋买卖合同网签后可以退房吗
房屋买卖合同网签后一般是不能退房的,但双方可以协商解决房屋买卖合同。
《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的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未履行合同协议如何解除?
305人看过
-
签了电子合同如何解除合同协议
330人看过
-
当事人该如何协议解除合同
363人看过
-
协议违约合同关系如何解除
344人看过
-
如何正确理解协议解除,合同解除的程序
436人看过
-
被诱骗签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如何解除
77人看过
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一致,取消原有的合同,从而消灭合同关系。协议解除的方式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但必须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在协议解除时,双方需要达成书面协议或者签订书面的解除协议,并需要遵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协议解除... 更多>
-
如何解除协议和加盟合同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18合同一旦确立,就不能随意撕毁或中途终止。但是,也有加盟双方不遵守合同的事件发生。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到什么程度,另一方有权终止合同。当然,也应写明违反协议的一方是否有机会弥补其过失,以避免合同终止的后果。一般来说,合同终止后,加盟者不能再使用总部所有的贸易商标、名称、各种标志和其它权利,在一定时期内也不得从事相类似的经营业务。
-
协议解除协议范本,协议解除协议范本,合同解除协议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24合同解除协议范本甲方:乙方:根据实际情况,在平等协商,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本于诚信,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甲乙双方同意解除2007年7月16日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及其它相关协议。自协议解除之日起,甲乙双方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消灭。甲乙双方相互不再以任何形式追求对方的违约责任。 第二:甲乙双方同意对于合同订立、执行过程中各自的任何形式的损失自行负责担。 第三:鉴于合同未能履行是由于客
-
战略协议解除买卖合同如何申请解除河北在线咨询 2022-12-23(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可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不能按时履行。如供货方甲公司(生产性企业)因天灾造成生产线全部毁损,合同不能履行;部分毁损可以视情况确定为不能完全履行;因天灾也可能导致不能如期履行。 (2)预期违约。履行期尚未届满,债务人明示或默示毁约,这种行为被称为预期违约。所谓明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人以通知
-
合同履行完毕如何解除协议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26合同履行完毕能变更的情形有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
-
协议不能履行如何解除合同陕西在线咨询 2021-12-25如果合同不能履行,则可以终止。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终止合同:(1)因不可抗力无法达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届满前,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延迟履行主要债务,催促后在合理期限内未履行;(4)当事人延迟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