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起到哪些好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7 05:30:15 121 人看过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等,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受抚养权都是比较有利的。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拥有数量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未成年人约3.83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11.31亿的33.9%。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是,未成年人约有3.4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12.43亿的27.8%。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未成年人约有3.41亿,其中,0-14岁约2.65亿,15-未满18周岁约0.76亿。未成年人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13.08亿的26.1%。可见,从199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总数和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2)未成年人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从生理上看,未成年人的骨骼有较大的弹性和可塑性,呼吸肌较弱,肺活量较小,脑神经元幼嫩,脑细胞工作的耐力较差,少年期开始性发育,等等。从心理特征看,未成年人感知表象化,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好奇心强,模仿性强,自我控制力差,心理品质可塑性大,记忆的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等等。上述特征决定了未成年人非常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作为自然的人,其生长发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给予物质上的支撑和精神上的呵护,离开周围的人和社会的支持,就不可能正常发育,甚至不能维持生命;作为社会的人,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的文化、风俗、传统、习惯、生活方式和各种意识,随时随地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行为。社会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有责任扩大对未成年人的积极影响,避免或减少消极影响。

(3)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004年修正的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核心是使每个人的个性、人格、精神、道德和能力获得充分的发展。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并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为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对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的职责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为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时也是一部人权保障法,是我国人权保护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的修订完善,对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彰显我国保障人权的决心和成果,促进我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4)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就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作了较为全面的补充和修改,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明显增强,这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孩子的问题是社会的永恒话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个孩子出了问题,受影响的不仅是孩子本身,还包括孩子的家庭乃至这个家庭的亲戚朋友,孩子违法犯罪,更是直接影响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呵护儿童,关爱少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着力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16: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文章
  •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好处是什么?
    一、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好处是什么?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监护人为法律行为。二、法律定义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
    2024-01-04
    279人看过
  • 未成年人会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
    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应受哪些保护?(1)父母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儿童。(2)父母应当尊重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必须让青少年接受规定的义务教育,不得让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辍学。(3)父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要求,采取正确、适当的方法,对子女加以必要的管理和约束,不得随意打骂、处置。(4)父母应当保护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利,防止外来的非法侵害。未成年人在学校中应受哪些保护?(1)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有缺点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得歧视,应当耐心帮助教育。(2)学校应当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青少年学生。(3)学校职员应当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及杜绝其他侮辱青少年人格尊严的行为。(4)学校应当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不得使用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教学设施,保障青少年的安全。法律援
    2023-06-06
    451人看过
  •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否应该保护犯罪的未成年
    1.保护谁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包括未成年的施暴者。如果双方都未成年,受害者未成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他;加害者未成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保护他。对已经受到伤害的未成年受害者,对做出恶意行为的未成年加害者,显然《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有利于加害者的。2.被保护的人渣们作恶的未成年人游离于法律之外,不受法律压制,反而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2010年底,13岁的嫌疑人故意杀死4岁半的亲弟弟,因为不满14岁,不做处罚,被抓后不足十天即释放。2004年,13岁的沈某在偏僻处将14岁女孩强奸。被抓后,沈某承认罪状,因年龄不足14岁而释放。2005年,14岁的沈某将强奸女孩的母亲刺死,仅是劳动教养1年6个月。2015年,13岁的刘某、12岁的赵某、11岁的孙某将52岁的女教师杀死,仅承担民事赔偿,后被动到学校继续读书。强奸杀人抢劫犯罪的成本对为成年人来说,很低。要不没有刑罚,要不给点钱,要不劳
    2023-04-27
    136人看过
  • 哪几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保护未成年的四种方式如下:1、家庭保护: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等;2、学校保护: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等;3、社会保护: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国家鼓
    2023-08-11
    276人看过
  • 北京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给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已经实施了14年,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青少年面临着许多新的诱惑。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北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起草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不合格监护人将被依法撤销监护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已经实施了14年,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青少年面临着许多新的诱惑。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北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起草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不合格监护人将被依法撤销监护资格北京市1992年至今年6月查获和登记的25072名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九成以上。而一项对中学生吸烟的调查显示,我国学生初次吸烟的年龄是10.7岁,比六七十年代的调查结果早了2.3岁。为了预防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教师应当引
    2023-06-09
    295人看过
  •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一、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另外,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还特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不仅要保护其外在安全,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灵健康。二、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以下规定:第二十条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第二十二条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
    2023-04-24
    380人看过
  • 未成年保护法怎么保护未成年工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劳动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劳动者利益进行保护,包括不得招录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不管安排未成年劳动者参加法律禁止的工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2023-06-14
    365人看过
  •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有哪些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如下: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2、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3、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受到歧视;4、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
    2023-08-11
    267人看过
  • 突发事件优先救护未成年人解读新未成年人保护法
    解读突发事件应优先救护未成年人解读新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12月29日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该法自1992年1月1日施行以来,我国立法机关对这一法律的首次修改。在实践中暴露诸多问题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制度,通过此次修改法律得以重铸。新法中引人注目的新增规定是: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明确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没有专门的规定。作为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这明显是一个缺憾。修改后的法律弥补了这一缺憾,在总则中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考虑到受教育权对未成年人的特殊重要性,新法把这一权利单列出来。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
    2023-06-06
    410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对监护人处罚吗
    未成年人犯罪给他人造成损害,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除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不承担任何其他责任。一、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承担什么责任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承担责任如下: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已经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民事责任;2、未成年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能力人,应该由其监护人来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监护人在监督、教育、管理被监护人方面没有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监护人的赔偿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该从其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二、未成年子女损害责任谁担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承担责任。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因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
    2023-03-23
    386人看过
  • 什么是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别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因此,未成年人是指从出生之日起至未满18周岁的全体公民。未成年人,以其年龄阶段为标准,可划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以其各自的特征和所处的状况为标准,可划分为普通的未成年人、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有特殊天赋的未成年人、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以其职业情况为标准,可划分为在校学习的未成年人、待业的未成年人、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从业的未成年人;以其性别为标准,可划分为男性未成年人和女性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是未成年人所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由未成年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生理和心理特性决定的;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维护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尊严,以及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
    2023-04-22
    498人看过
  • 未成年人监护人哪些行为违背家庭保护法
    只要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行为都违背立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
    2023-03-13
    172人看过
  • 未成年人询问监护人到场法条
    询问不满十六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四条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被询问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更正。被询问人确认笔录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询问的人民警察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要求就被询问事项自行提供书面材料的,应当准许;必要时,人民警察也可以要求被询问人自行书写。询问不满十六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询问未成年人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不一定要监护人,也可以是其他成年亲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
    2023-04-13
    194人看过
  • 未成年儿童保护法有哪些,未成年儿童保护法实施时间
    未成年儿童保护法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儿童保护法的具体实施时间是2021年6月1日,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一、未成年儿童保护法有哪些未成年儿童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对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主体等作出明确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的法律。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二、未成年儿童保护法实施时间未成年儿童保护法实施时间是2021年6月1日。《中华人
    2022-07-08
    370人看过
换一批
#妇幼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未成年人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怀,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他们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权利,国家... 更多>

    #未成年人保护
    相关咨询
    • 未成年工工人对未成年工有何保护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27
      根据《劳动法》第六十五条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条例》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定期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一)安排工作前;(二)工作满一年;(3)年满18周岁,距前一次体检已超过半年。第十条未成年工上岗前,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未成年工体检登记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和承担。禁止未成年工从事相关劳动。
    • 哪些法律可以保护未成年人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4
      《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 。另外,我国还特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专门保护未成年人。
    • 未成年人违法找不到监护人能否直接处罚未成年人
      四川在线咨询 2024-09-14
      对于已经年满十四岁但尚未达到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罪者,应当依据法律规定,从轻或减轻其惩罚力度。此处所提到的“从轻”,是指在法定刑罚的最低限度内进行量刑处理;而“减轻”则是指在法定刑罚的次低档位上进行量刑,例如原本应该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实际判决结果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次,如果由于年龄未满十六周岁而无法对其实施刑事处罚,那么将责令其父母或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管教;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政府亦有权
    • 我国对未成年工的法律保护有哪些?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5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为了保障未成年工的正常发育和继续组织他们完成文化技术学习任务,一般对未成年工实行缩短工作日制度,并且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加班加点和夜班工作、对于某些经过批准允许招收16周岁以下的学徒的特殊行业,国家还规定了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保证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例如,1961年5月劳动部就在《关于教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劳动、休息时间的暂行规定》中指出,未满
    • 如何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作了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26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学校、家庭,更要涉及社会这一大环境。社会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的作用也就体现在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作了如下规定:第二十条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