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等,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受抚养权都是比较有利的。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拥有数量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未成年人约3.83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11.31亿的33.9%。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是,未成年人约有3.4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12.43亿的27.8%。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未成年人约有3.41亿,其中,0-14岁约2.65亿,15-未满18周岁约0.76亿。未成年人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13.08亿的26.1%。可见,从199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总数和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2)未成年人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从生理上看,未成年人的骨骼有较大的弹性和可塑性,呼吸肌较弱,肺活量较小,脑神经元幼嫩,脑细胞工作的耐力较差,少年期开始性发育,等等。从心理特征看,未成年人感知表象化,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好奇心强,模仿性强,自我控制力差,心理品质可塑性大,记忆的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等等。上述特征决定了未成年人非常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作为自然的人,其生长发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给予物质上的支撑和精神上的呵护,离开周围的人和社会的支持,就不可能正常发育,甚至不能维持生命;作为社会的人,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的文化、风俗、传统、习惯、生活方式和各种意识,随时随地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行为。社会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有责任扩大对未成年人的积极影响,避免或减少消极影响。
(3)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004年修正的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核心是使每个人的个性、人格、精神、道德和能力获得充分的发展。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并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为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对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的职责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为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时也是一部人权保障法,是我国人权保护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的修订完善,对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彰显我国保障人权的决心和成果,促进我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4)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就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作了较为全面的补充和修改,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明显增强,这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孩子的问题是社会的永恒话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个孩子出了问题,受影响的不仅是孩子本身,还包括孩子的家庭乃至这个家庭的亲戚朋友,孩子违法犯罪,更是直接影响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呵护儿童,关爱少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着力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
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有哪些作用?
327人看过
-
未成年儿童保护法有哪些,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有哪些
388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哪些保护
187人看过
-
未成年入室盗窃:法庭处理与未成年人保护?
262人看过
-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的
254人看过
-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人年龄是多少
280人看过
未成年人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怀,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他们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权利,国家... 更多>
-
未成年工工人对未成年工有何保护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27根据《劳动法》第六十五条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条例》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定期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一)安排工作前;(二)工作满一年;(3)年满18周岁,距前一次体检已超过半年。第十条未成年工上岗前,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未成年工体检登记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和承担。禁止未成年工从事相关劳动。
-
哪些法律可以保护未成年人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4《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 。另外,我国还特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专门保护未成年人。
-
未成年人违法找不到监护人能否直接处罚未成年人四川在线咨询 2024-09-14对于已经年满十四岁但尚未达到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罪者,应当依据法律规定,从轻或减轻其惩罚力度。此处所提到的“从轻”,是指在法定刑罚的最低限度内进行量刑处理;而“减轻”则是指在法定刑罚的次低档位上进行量刑,例如原本应该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实际判决结果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次,如果由于年龄未满十六周岁而无法对其实施刑事处罚,那么将责令其父母或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管教;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政府亦有权
-
我国对未成年工的法律保护有哪些?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劳动保护措施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5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为了保障未成年工的正常发育和继续组织他们完成文化技术学习任务,一般对未成年工实行缩短工作日制度,并且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加班加点和夜班工作、对于某些经过批准允许招收16周岁以下的学徒的特殊行业,国家还规定了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保证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例如,1961年5月劳动部就在《关于教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劳动、休息时间的暂行规定》中指出,未满
-
如何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作了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26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学校、家庭,更要涉及社会这一大环境。社会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的作用也就体现在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作了如下规定:第二十条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