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7 08:04:00 100 人看过

一、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1、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叫犯罪行为。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1)首先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2)其次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具有刑罚当罚性。

二、犯罪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1、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行为的特征是指:

(1)主体性,行为的主体性涉及行为主体的问题,它揭示了行为是人的行为,将一定的行为归属于人。

(2)举止性,因果行为论曾经强调行为的有体性,即行为人在意欲的支配下,必须导致身体的运动,并惹起外界的变动,具有知觉的可能性。

(3)自愿性,行为的自愿性,只有在意志自由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才可归类于行为人。

(4)实行性,行为的实行性,是指作为罪体之行为具有实行行为的性质,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9日 15: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人身权相关文章
  •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什么的法律?
    我国刑法对犯罪有如下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一、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二款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
    2023-03-05
    271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危险犯是行为犯
    根据刑法规定危险犯不是行为犯,行为犯,是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完成了犯罪行为,就视为犯罪的完成,构成了犯罪的既遂。这类常见的犯罪有:强奸罪、奸淫幼女罪、脱逃罪、诬告陷害罪等。危险犯,是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这类犯罪不是以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为标准,而以法定的客观危险状态的具备为标志。例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都是以行为人的破坏行为造成足以使火车、汽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而
    2023-06-26
    340人看过
  • 违反消防法规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违反我国的法律条例,是需要受到处罚的,我们国家的法律对于消防方面的也有规定,违反消防法的规定,发生消防事故或者知道而不报告事故,导致后果严重到构成犯罪的,会追究刑事法律责任,如果违反消防的管理规范,经过专门机关督促仍然不改正的,还是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导致伤亡等严重后果的也是构成犯罪。新消防法更新时间最新消防法更新时间为2018年1月24日。对于小区内的消防设备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定期进行检查。新《消防法》主要在8个方面对旧法内容作了调整和完善: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1、确定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新消防工作原则;2、建立健全了政府、部门、单位、公民为责任主体的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和责任体系;3、重点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消防监督检查制度、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制度等消防监督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4、对农村消防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强化;5、完善了社会消
    2023-07-01
    241人看过
  • 《刑法》中规定玩忽职守的行为结果犯罪的行为是什么
    1、不以职守为己任,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上不严肃;2、擅离职守,不坚守岗位,逃避职责义务;3、不认真执行职责权限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义务;4、不完全执行职责权限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义务;5、其他玩忽职守的行为;6、造成严重后果。一、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怎么区分?1、两罪侵犯的直接客体不同《刑法》第九章中渎职罪的同类客体是“国家部门的正常管理活动”。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均属于渎职罪,当然其同类客体也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但渎职罪中的各种具体犯罪,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必须研究各种罪的直接客体,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该罪的本质属性,划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2、两罪在客观上有三方面区别(1)行为性质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在客观方面的本质属性是对职权的“滥用”。这种“滥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超越职权的滥用,即行为人超越法定权力范围,违法决定无权决定的事项、擅自处理无权处理的事务;二是违法行使职权
    2023-03-01
    322人看过
  • 法律规定虐待行为是什么?
    1、虐待罪中的虐待行有对被害人肉体和精神进行摧残、折磨、迫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方式而言,既包括积极的作为,如殴打、捆绑、禁闭、讽刺、谩骂、侮辱、限制自由、强迫超负荷劳动等,又包括消极的不作为,如有病不给治疗、不给吃饱饭、不给穿暖衣等,但构成本罪,不可能是纯粹的不作为。单纯的不给饭吃、不给衣穿或有病不给治疗,构成犯罪应是遗弃罪。就内容前言,既包括肉体的摧残,如冻饿、禁闭、有病不给治疗等,又包括精神上的迫害,如讽刺、谩骂、凌辱人格、限制自由等,不论其内容如何,也不论具方式怎样,是交替穿插进行,还是单独连续进行,都不影响本罪成立。2、行为必须具有经常性、一贯性。这是构成本罪虐待行为的一个必要特征。偶尔的打骂、冻饿、赶出家门,不能认定为虐待行为。3、虐待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所渭“情节恶劣”,指虐待动机卑鄙、手段残酷、持续时间较长、屡教不改的、被害人是年幼、年老、病残者、孕妇、产妇等
    2023-04-04
    224人看过
  • 偷税行为法律界定为犯罪还是违法行为?
    偷逃税是犯罪。偷逃税款的量刑标准如下: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4、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5、税务、海关、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本罪犯罪人相勾结,构成本罪共犯的,应当从重处罚。偷逃税款罪的的犯罪构成偷逃税款罪的犯罪构成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犯罪客体是国家税收的征管秩序,包括征收对象、税率、纳税期限、征收管理体制等内容。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2023-07-07
    336人看过
  •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一、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1、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二、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该怎么办1、在平时工作时经常碰到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案件,像“上下班途中不是机动车引起的伤害是否是工伤”、职工早退是否是工伤”、雇员在上下班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雇主是否承担赔偿责任、还有“在单位因生产安全事故是否可以得到双倍赔偿等等,我个人认为法律是死板的,而用法律的律师、法官却是活的,法律
    2023-06-11
    177人看过
  • 行为实施是犯罪既遂的规定是什么
    行为实施是犯罪既遂的规定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就构成犯罪。常见的行为犯有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限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行为),抗税罪,猥亵儿童罪,报复陷害罪,非法搜查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破坏军婚罪,妨害公务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窃、侮辱尸体罪,赌博罪,妨害作证罪,窝藏、包庇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协助组织卖淫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战时造谣惑众罪,遗弃武器装备罪等。一、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区别有哪些?1、犯罪结果不同:未遂的结果是犯罪目的无法完成,既遂则是完成了犯罪目的。2、定义不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实施完成的是既遂。3、量刑不同: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
    2023-04-02
    387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什么是羁束行政行为
    法律规定羁束行政行为是指在限制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作出的。法律明确规定了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程度、方法等,行政机关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严格依照法律作出的行政行为,羁束裁量权的行使,其权限范围、幅度行为方式、数量界限等都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只能严格依法裁量、判断。一、实行行政仲裁可以复议吗按照规定行政仲裁是不能进行复议的,行政仲裁是指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依法对其内部发生的行政争议做出最终裁决的一种行政司法行为。《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二)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行政复议请求、事实、理由和调解结果,并加盖行
    2023-06-24
    340人看过
  •  因告发他人犯罪行为而被定罪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本文介绍了诬告陷害罪的相关规定。该罪行为包括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或者对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进行诬告陷害,致使被害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使其遭受严重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等损害,或者使司法机关正常的工作遭受特别重大损害。根据法律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司法机关错误地追究了被害人的刑事责任,或者使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等受到重大损害,或者使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害。依照本款的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判 刑 标 准 】 污 告 陷 害 罪 刑 罚 规 定 有 哪 些 ?污告陷害罪,又称诬告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或者使人受刑事追究,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或使被害人遭受严重后果的行为。我
    2023-09-10
    379人看过
  • 预先规划犯罪的行为是什么
    我国对于预备犯罪行为有着明确的定义,即行为人为了进行犯罪活动而着手准备相关的工具,为犯罪创造了相应条件的行为。预备犯罪的主要构成要件首先得行为人主观是有犯罪的意图的,其次是该行为人已经实际的为了犯罪而做了准备,创造了条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犯罪预备的行为人来说,可以参考犯罪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理。犯罪预备和预备犯罪的区别是什么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预备是着手实施前的阶段,而犯罪未遂则是已经着手实施,但是因为其他外界原因没得逞,比如想盗窃因为有人巡逻没偷成,比如想抢劫因为遭到反抗没抢到钱,但是行为实施时已经构成犯罪,只是没有得到财物而已。但如果为盗窃去购买钳子等作案工具,为抢
    2023-06-30
    201人看过
  •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规定是什么?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规定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构成要素,才能够对此按照故意杀人罪处理。(1)、行为的非法性,即没有非法阻断的理由。有合法依据的行为则不能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正当防卫中杀死不法侵害者、对死刑犯依法执行死刑等。(2)、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行为可以是积极的作为,如枪击、利用他人或动物,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如母亲不给婴儿喂奶导致其饿死。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比较少见,一般要求行为人对防止被害人的死亡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责任或义务的形式或者基于身份、职务,或者基于先前行为,如一成年人带一未成年外出,在遇野兽侵害时,有能力救助而不救助,放任其死亡结果的发生,就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3)、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犯罪既遂的情况下,行为必须与死亡结果之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一、故意杀人罪,如何量刑?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属于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
    2023-04-12
    212人看过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是不是违法行为
    不是,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违法行为涉及到他人隐私的,曝光违法行为是会侵犯隐私权的,曝光违法行为时,应该对违法人员采取打码、匿名等处理手法。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一、侵犯隐私权的认定条件1、主观具有过错侵害隐私权因属于一般侵权行为,
    2023-02-25
    211人看过
  • 犯罪行为的特征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是犯罪的概念,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三大基本特征。一、犯罪构成的特征1、犯罪构成是主体、客体以及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2、犯罪构成是违法性与有责性的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刑法学》(第三版)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客观要件的总和。(虽然刑法理论界近年来对这一概念和由这一概念建立起来的犯罪构成体系有诸多质疑,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接受了这
    2023-02-28
    78人看过
换一批
#人身损害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身权
    词条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 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 更多>

    #人身权
    相关咨询
    • 变造货币是违法犯罪行为,不可为!,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10
      近日,贵阳一男子因变造货币被刑事拘留。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所谓“变造货币”,是对真货币采用剪贴、挖补、揭层、涂改、位移、重印等方法加工处理,改变真币形态、价值的行为。 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变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
    • 酒驾是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澳门在线咨询 2023-11-25
      酒驾包括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但是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属于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
    • 法律对公司犯罪行为有什么规定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20
      公司犯罪员工干活,员工不知情的不会受到刑事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 有时效性的犯罪行为有什么法律规定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11
      违法犯罪具有时效性。对于需要给予治安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对于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五年不再追诉;对于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十年不再追诉。
    • 法律规定犯罪的预备行为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1-09
      犯罪的预备行为主要指的就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的一种行为。根据我们国家《刑法》第22条,当中明确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情况之下,就是属于犯罪既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