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佃权与清代农民生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2-04-09 22:49:31 245 人看过

【正文】

永佃权制是中国古代租佃制度的特色之一。水佃式的租田关系很早就为学术界所重视,不过却存在着诸多的分歧和争论,主要集中在永佃权的起源、永佃制租佃关系的基本特征、永佃权与佃农的权利与义务、永佃制的进步性与落后性等方面。(注:主要成果有:傅衣凌《明清农时社会经济》,三联书店1961年版:韩恒煜《试论清代前期佃农永佃权的由来及其性质》,《清史论丛》,第1辑;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6年版;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与《论中国永佃权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罗雍《永佃权献疑》,《争鸣》,1989年第4期;杨周《永佃权试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黎民《永佃权小议》,《平准》5上;董蔡时《永佃制研究》,《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刘秋根《永佃权源于何时》,《晋阳学刊》,1991年第1期;方行等著《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尽管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永佃权可能萌芽于宋代,但明以前主要局限于东南一些省份,到了清代。永佃制租佃关系已经成为遍及全国各地的普遍行为;永佃制的基本特征体现为地权与佃权相分离,而不是永远耕种;永佃权是佃农的一种权利,而不是地主剥削佃农的一种手段;永佃权的产生意味着佃农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独立性的增强,而不是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永佃制是租佃关系中的新现象,是先进租佃关系的代表,而不是落后残余的延续。

综观现有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对永佃制的理论阐释非常充分,而对永佃权与农民生活的关系却很少关注。事实上,永佃权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影响到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讨永佃制与农民生活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立体地了解清代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上述正在争论的理论问题的把握。

一永佃权与农民的安身立命、兴家创业

永佃权的产生是佃农长期斗争的结果。随着万历以来土地交易中的地租买卖现象日益普遍化和佃农转佃土地的合法化,(注:据统计,《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辑中明代早期列有地租数量的契约只占所收契约的近一半,万历以后,所收契约几乎件件都列有地租数量,而且有些契约把土地面积和四至都省略了,哭出的只是地租数量;《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中收有许多明代佃农转佃的契约,其中还有经过官府验证的赤契。参见方行等著《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1775、1781页。)到了清代,永佃制下佃农的各项权利义务关系已经非常完备了。此时佃农所享有的自主权不只是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诸如如果不愿耕作,可以随时将田退还业主,接取原银,业主不敢留难等内容了,他们可以随意转让、馈赠和出卖所佃得的土地,而业主无权过问。这种新型的租佃关系无疑对佃农的生活和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成为佃农谋生活命、养家糊口的重要源泉。在清代强大的人口压力面前,获得一块土地的耕种权等于获得了生活保障。在一般租佃关系中,佃户是不可以将佃耕的土地转让给他人的,这就有可能出现下述情况:一方面有耕种权的佃农无力耕种,而又不敢懒惰、抛荒及私相授受;另一方面,一些有能力耕种的人却又无田可耕,只有两相望田兴叹。永佃权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它使更多的直接生产者加入到租佃关系中来,使更多的人借此获得了生存的机会。乾隆时福建永福县黄用东有田一处,原是族人黄宗劝世代承耕。乾隆十年(1745),黄宗劝兄弟缺乏耕本,把这田给罗起光耕种[[1](P524)];广东新宁县人陈建安,由嘉应挈眷来宁,佃耕度日。建安承批陈振公、陈崇弼田六亩。乾隆九年(1744)二月内,因人少难于讲管,得钱二千文,转顶与世纯邻人陈子忠耕种[[1](P614)];湖南湘潭县人刘昌远租种地主莫玉山的地,乾隆三十五年(1770)冬,因自己种植不完,将十分之四转租与刘明光[[1](P670)];湖南茶陵则形成了凡是佃户无力讲种,把佃冲田地顶给别人的俗例[[1](P702)]。那些无田可耕的赤贫者对这种机会更是趋之若鹜:乾隆四十年(1775),直隶热河八沟农民徐大年因没有地种,合小的(许万良)商量,小的因合他相好,就把地分给他一半耕种[[1](P679)];福建宁德县十一都乡民钟林生一家,兄弟五人,年少时靠一块佃田养活,后来各自长大成人,分家时佃田分给了尚未成家的小兄弟钟林全。乾隆三十二年(1767),次兄钟林清贫苦无聊,思及佃田原系公钱承讲,心怀不甘,便向长兄钟林生告诉,经钟林生功令将田(与四兄)对半分耕,各留余谷给还钟林全[[1](P571)]。不过,赤贫的承佃者有时要接受较苛刻的条件,承受更重的剥削,不仅要养活一地主,而且要养活二地主,但只要生产力许可,这些条件他们是可以接受的,此种情形,方志中多有记载。乾隆《龙溪县志》卷五《赋役》载,邑民受田者,往往惮输赋税,而潜割本户米配租若干石,减其值以售,其买者亦利其贱而得之而租与田遂分为二。而佃户又以粪土银私授受其间,而一田三主之名起焉;道光《宁都直隶州志》上说,佃人承赁主田,不自耕种,借与他人耕种者,谓之借耕。借耕之人,既交田主骨租,又交佃人皮租;道光《龙岩县志》上说,岩地山多田少,耕农者众,往往视田亩租额有赢余者,多出资钱,私相承顶(注:类似记载参见前揭《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第1790页。)。

对于拥有永佃权的佃农来说,他手中的永佃权无疑给他创造了改变现状和发家致富的机会。假设他是一位老实巴交的良民,由于永佃权不仅有效地防止了地主增租夺佃,而且使他可以参与地租和剩余产品的分割,佃农的生产积极性必然因此而空前高涨,他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本,通过改良土壤和改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土地的收益。清初的垦荒活动是佃农永佃权的重要来源之一。当时的开垦工作十分艰辛:其祖父则芟刈草莱,辟治荒芜,筑土建庄,辛勤百倍,而子孙求为佃户而不可得,实于情理未协。(注:此为《清高宗实录》卷一七五所载甘肃省的情形,清初与永佃权有关的开荒辟地、围水造田的行为遍及全国各地,不一一列举。)正是为自己或子孙谋求独立的不受干预的永佃权的利益所驱动,他们才在垦荒中表现出如此大的热情。乾隆五年(1740),江西安远县蔡友习被殴身死一案,其起因也正由于佃农蔡相叔父子将转顶来的田面,顶耕年久,田成膏腴,从而引起原佃蔡友习的嫉妒,欲图谋夺耕。[[1](P493)]许多地方将佃农投入了工本的永佃田称为粪土田,不难想像,如果没有意外原因,这些永佃农是有可能通过诚实劳动逐渐成为富裕农民的。清代力农致富是常被人称道的现象,他们中许多就是由佃农起家的。

然而老实巴交者毕竟是少数,在人多地少、土地成为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多数佃农必然会发现永佃权营利性的特点,他们主动地将佃权转入流通,用这种既省力又盈利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福建,康熙《政和县志》载,民间主佃交易,又有顶田皮诸契,始贪小利而取顶手,过手而递顶更换不一矣[[2](P1790)];在江苏,佃户揽种包租田地,向有取用顶首等名目钱文,名为田面。其有是田者,率多出资顶首,私相授受[[3](P30)];在广东增城县,有的田面被顶耕多次,几易佃户,田主仍有不知者(注:具体情形详见嘉庆《增城县志》卷一,《物产》。)。可见,用田面权来获利已成为当时农村社会中的一种风气,刑科档案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样的个案:乾隆时浙江诸暨县人三汉英将田面顶出后,又因近今佃价昂贵,足值十千钱,想赎出转顶,多得几千钱[[1](P663)];江西信丰县人王维尧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将田顶给温汝玉,得价钱六两,到了乾隆初年,田价比往年贵了几倍,温汝玉的儿子将田转顶给温常秀,反得厚价[[1](P496)];江西会昌县邱姓佃农在前明时,顶得金姓土地耕种,到乾隆时邱世传这一代曾转顶于人,只因路远收顶租不便,欲将田转退,金姓闻知,便请邱世传饮酒,议定酌还顶价银十二千文。后来邱家以田亩宽阔,价轻未允,并凭中另退与王感怀,得钱二十四千六百文。[[1](P687)]大量事实表明,在清代的地权流通过程中,田底权和田面权的流通是并行不悖的,有时田面权的流通比田底权更有营利性,田面的价格超过田底的价格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在福建,如近水腴田,田皮之价反贵于田骨[[4](P100)];在陕南,光绪《孝义厅志》卷三载,若顶主顶地于人,作时值而顶土反得其八,以其二与地主,谓之二八回堂;在江西,光绪《雩都县志》卷五亦称,田有田骨田皮,田皮属佃人,价或高于田骨。有论者将道光咸丰年间徽州地区的田骨与田皮价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不但田皮的价格高于田骨的价格,而且田皮的总价银远高于田骨的总价银,这表明,在当时当地,田皮的流通远快于田骨的流通,投入田皮买卖的银两远高于投入田骨买卖的银两。[[2](P1803)]由于永佃权的这种赢利性特点,使得农村中的一些人专门从事田面权的经营活动。他们凭借雄厚的资财,或从亲戚友人处借来本钱,到一些山区或偏远之地有意地收买永佃权,然后将这些田地另租给直接生产者去耕种,自己则坐收田租。如《西江政要》卷一中描述,江西有一种人,始则向田主佃田,饵以现银数两,名曰退价,又曰顶耕,必令业主写立退字付执。业主贪得目前微利,受其圈套。继则多贪退价,将田私佃他人,竟以一主之田分佃至数十人。甚有任意典卖,得价回籍者。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卷一一的记述表明,陕南山区也出现了吝佃只认招主,并不知地主为谁,地主不能抗争的情形。

清代永佃权已成为佃农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财产,如同房屋、生产工具一样,年轻的佃农可以用它来谋生、创业和营利,老迈的佃农可以将它馈赠亲友或传给子孙。对于并不富裕的佃农来说,永佃权是他们留给子孙的一项珍贵遗产,许多佃农的永佃权都是承自祖上的。例如福建福州府闽清县民黄宗福兄弟,有租田一段,在辖下磐谷地方,向是小的(宗福)父亲世代承耕,费有顶耕银子;[[1]P525]浙江庆元县范礼堂,承父手遗水田皮一段,土名坐落砻耒堀。[[1](P569)]当佃户的子女较多时,永佃田地也是分家析产时的重要财产。直隶宣化府怀安县民庞太始将刘姓地主河滩荒地一顷开垦成熟,取得了永佃权,嗣太始物故,庞氏子孙相继分种,到乾隆时其孙庞正喜分得了二十五亩。[[1](p486)]有些佃农没有子嗣,其宗族、亲戚便想方设法取得田面的继承权。例如乾隆三十一年(1766),浙江庆元县杨朗坑村民范兰吉去世,其堂兄范义辉向知县呈称:窃身堂弟范兰吉,生前嘱咐身三子维经承祧,所有出卖砻岱凹及外砻两段之田皮,令身子自种。[[1](P567)]一些地方将祖遗或继承的田面与从其他途径得来的田面权作了区分,如湖南祖遗之佃,祖孙父子,世代相传[[5](P40)]福建古田佃权有手置,有祖遗[[5](P40)];广东惠州也有祖遗佃业田之称.

二永佃权与农民生活中的意外和变故

明清农民生活的贫困化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有论者把当时农民生活的状况形象地比喻为一个人站在齐颈深的水中,经不起来自意外事件的一个小浪头。与此相关,政府的救荒政策和士绅的济民活动也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对于佃农而言,永佃权在应付意外事件中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通过转让永佃权来自救,在清代农村中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

人难免要生病,但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佃农生病,常常意味着家计的转折。如果他是一位享有永佃权的佃农,即可通过转佃来缓解眼前的困境。如广西武宣县磐古村佃农韦扶欢,家中贫苦,无钱还租,乾隆二年(1737)正月起又患痢疾,就只得于二月内将扶元(田主)的田二丘,暂当与覃扶福,得银四两,食用度日;[[1](P490)]浙江松阳县棚民刘茂贵与儿子刘六妹及女儿、女婿同棚居住,乾隆十八年(1753),王国兴拜刘为干父,也同棚居住。乾隆十九年(1754),刘茂贵父子患病,把佃种阮得英的田顶与王国兴耕种。原说过,每年除完了田主的租谷,再给妻父(刘茂贵)一石谷子。[[1](p628)]家庭成员突然死亡是农民生活中的大不幸,贫困的佃农常常因人亡而家破。安徽芜湖佃农宗启贵原顶佃曾凡臣屯田十亩,随田庄房三间两厦,乾隆十八年(1753)三月因欠债,凭中将田转顶宗义先佃种,得了二十一两银子,议定三年回赎。到了乾隆二十一年(1756)闰九月里,年限已满,因小的(宗启贵)母亲死了,帐目不能清偿,就只得再在永佃权上做文章,托人向宗义先找价,虽议定找银九两,但仍欠四两未清,宗义先就死了,宗烨杨(义先子)又没有银子找清,佃农宗启贵终因债务紧迫,至十月二十二日,只得把庄房拆卖与李汉公,后来,围绕永佃权的争夺,他又杀死了自己的妻子。[[1](p547)]至于那些丧子丧夫的妇女和老人,永佃田地更是她们的救命之田。福建永春州村妇黄氏描述了她的悲惨遭遇:小妇人丈夫陈保让在日,雍正二年(1724)向陈伯君买有普涵墩佃田一段后来丈夫死了,小妇人将田转给夫叔陈助承耕,年纳小妇人佃租六石。如今陈助又故,小妇人原要雇人耕种[[1](p528)]。

除了病与死之外,自然灾害也是造成人们生活变故的重要原因。清代是我国自然灾害的频发期,《清实录》所载清前期水、旱、虫、雹、地震等自然灾害即达2524次(注:该数据取自陈振汉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第2分册第692-706页的统计表,原表说明称:历年各省区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不论灾情轻重、范围大小都加以统计。),被灾时,死者相枕藉、人相食等惨况世屡见于史籍。此外,赌博、被骗、遭人陷害等任何意外事件都有可能导致农民生活在一夜之间陷入困境。在商品经济关系十分发达的清代农村,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意外和变故,总是要落脚到缺少货币上来,在苦境中挣扎的佃农往往用永佃权来换取货币以救急。在洪焕椿编的《明清苏州农村经济资料》、杨国帧著的《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及《徽州千年契约文书》等著作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田面权买卖的契约。田面权的买卖有顶、退、揽、写、卖等不同的名称,因时因地而异。在这些契约中,一般写上因无银用度、因债务紧迫等句子作为出卖永佃权的原因。如,雍正四年(1726),立赔契人张赤奴今因缺少银两使用,情愿托中将此田皮出赔与吴宅边;乾隆四十年(1775),立卖小赔田契人卢世炯今因缺少银两使用,无所从办,情愿央中即将赔田前去出卖等等,[[6](P285-286)]不一一列举。

生活的厄运不仅仅降临在佃农身上,一些拥有田产的业户也会遭受生活的变故而家道中落。这时,他们会选择牺牲所有权而保留田产的永佃权,由业户沦落为享有永佃权的佃农,生活状况的继续恶化有可能使他们送一步连使用权也失掉,不过此时的永佃权使他们在家境衰败的进程中,着实喘了几口气。乾隆二十三年(1758),湖南醴陵县民杨永贵因欠了谭惟石的银子,被谭惟石催逼不过,小的(杨永贵)只得把自己分受的地名易家坪田一石三斗,并母亲膳田七斗四升,共二石零四升,作价一百三十八两,出卖与谭惟石,说过永远佃种,每年纳租谷三十石,后因欠租,谭惟石要他退耕,他认为小的因从前原图长佃,所以贱价出卖。如何便要退耕?[[1](P554)]

三永佃权与民间冲突和纠纷

永佃权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围绕永佃权的冲突和纠纷司空见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的《清代地租剥削形态》一书收有乾隆刑科题本中永佃权类和转租类的命案共118件,刑科题本中未录或未酿成命案的冲突事件应更多。冲突和纠纷是民间矛盾激化的产物,在此过程中,农村社会中的各种制衡力量都粉墨登场,成为了解清代农民生活状况和世态人情的一个极好窗口。透过上述冲突事件的分析,不难发现,农民的冲突与纠纷既有理性化的一面,也有非理性化的一面,由此演义出清代农村社会生活的一曲曲人生悲喜剧。中国农民的勤劳、憨厚、朴实以及保守、闭塞、愚昧的根性在这些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农民冲突和纠纷的理性化的一面表现为民间纠纷一般能在国家法律或乡间俗例所界定的范围内进行。即使他们有谋利的动机或其他个人小算盘,也希望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解决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清代大多数地方有土地买卖后又找价或回赎的乡例。《大清律例》卷九(乾隆六十年)对此也有明文规定,如契未载绝卖字样。或注定年限回赎者,并听回赎。若买主无力回赎。许凭中公估找贴一次,另立绝卖契纸。若买主不愿找贴,听其别卖归还原价,其自乾隆十八年(1753)定例以前典卖契载不明之产,如在三十年以内,契无绝卖字样者,听其照例分别找赎;若远在三十年以外概不许找赎。正因为如此,以找贴和回赎为理由的冲突在清代永佃权的争夺中是最常见的冲突形式,刑科题本中所载的冲突事件,大都与找赎有关。乾隆初年,浙江临海县佃衣项冠卿将佃田一亩五分转佃与黄永春耕种,因当地乡例,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冠卿之子项阿贵便备了佃价向黄永春取赎,黄永春不肯听他取赎;[[1](P485)]康熙末年,江苏长洲县人章敬山把八亩五分的田面,得银八两,立契顶与小的(章茂甫)耕种还租。到乾隆三年(1738)上,又加绝了十两银子去有正找文契可凭的;[[1](P510)]雍正时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民赖永赛,有土名岑川粪质田种六斗,雍正七年(1729)凭中曾世广得价银三十九两五钱,卖与彭国镇兄弟为业。雍正十年(1732)小的(赖永赛)向国镇找价钱一千三百文,立有增契,原写明永不取赎。乾隆十六年(1751)十一月内,小的没田耕种,又因田价比前贵了,要向国镇取赎,国镇不肯;[[1](P527)]江西赣县佃农张元吉将佃田退与钟应昆、钟国政顶耕,得价银二十二两,契载永远耕作,不得找价取赎,乾隆十八年(1753),张元吉因家贫失业,意欲措还原价赎回自耕,先以情恳,国重不允,致相争阻。[[1](P531)]这些纠纷最终都酿成命案。在纠纷的解决方法上,农民们也常常求助于村老或族人来协调,使自己的行为得到村民或族众的认可。上引康熙末年苏州府长洲县人章敬山把佃种的租田转顶与章茂甫耕种一例,本来田已找绝,但乾隆九年(1744),章敬山的侄子章子华备足了原顶价,问茂甫取赎这田。因茂甫不肯,小的告诉了亲族,出来理论,终于凭亲族议令小的赎田四亩;[[1](P510)]乾隆十二年(1747),广东河源县佃农刘成章也是备足原价,浼同乡老廖廷章、钟毓章,往向国玉取赎被辗转出顶的佃田;[[1](P512)]乾隆三年(1738),广西武宣县佃农韦扶穷和业主罗扶元因田面权的纠纷在田间争闹,罗要拉韦去告官,韦的叔子走来,叫不要去告官,有话到村中去说。于是他们到村中投知村老理论。[P490]

清代民间冲突非理性的一面表现为冲突方式的直接性、琐碎性以及冲突行为的强争性、愚昧性,乾隆三十四年(1769),浙江仙居县佃农张锡文在田面权的争夺中,因周桂芳不配合,以致小的止种得九分田,心里不甘。到三十六年(1771)九月初三日,小的见周桂芳的田内谷已成熟,就叫了儿子张富松到他田里割了五箩谷来抵数。周桂芳知道,随(遂)于初四日也到小的种的田里割稻,遂发生冲突,周桂芳又举扁担向小的打来,小的用拄棍格伤他左胳膊,并打他头上一下,不料伤着他顶心[[1](P666)]乾隆四十年(1775),江苏娄县佃农张南荣将许姓租田四亩顶与施胜林承耕,田旁有地一段仍由张南荣承管。八月十八日这天,小的(施胜林)到田里斫草、张南荣也到峰地里种萝卜,他竟在岸边翻锄。小的因田岸窄狭,恐被他侵削坍塌,阻他不要乱锄,两下争论一回散了,过了二天,他们又为侵削田塍的事争吵,并发生斗殴,施胜林用铁锄砍中张南荣的咽喉致死。[[1](P680)]清代刑科题本中以永佃权为焦点的纠纷和冲突中,大都是此类因琐碎的事由和强争的冲突方式引发斗殴而酿成的命案。这种非理性行为与前面所说的理性化的一面形成一对矛盾,即既有希图合理合法地解决冲突的一面,又有在特定场合下,难忍一时之气和争强好胜而冲破法令习俗的一面。这种矛盾性也许正是民间冲突的一大特色。记载表明,农村妇女也大量卷入永佃权的冲突之中,她们虽然无力强争,却能放赖耍泼,谩骂中伤,不过也常因此而惹来杀身之祸。如乾隆三十五年(1770),浙江诸暨县佃农王汉英与苏邦信因田面纠纷而略有怨隙,王汉英便到苏家去借牛用,想乘此和息,不想邦信不在家,他妻子陈氏见小的牵牛,口里就骂。小的牵牛要走,陈氏又上前用右手拉住牛绳不放,王汉英用木棒槌打伤陈氏的手背,陈氏便放手乱骂,低着头撞过来,小的又用木棒槌打去打伤她脑后右边倒地。[[1](P663)]乾隆五十五年(1790),贵州大定府妇女奶都将前夫佃种的田转佃与人,不料前夫的侄子杨文成赴田强行翻犁,蚁母奶都同侄女付姐前往拦阻,被杨文成将蚁母奶都、侄女付姐一并殴死。[[1](P704)]在争夺永佃权的冲突中,有些佃农所用的手段十分愚蠢和荒唐。前引安徽芜湖人宗启贵,由于不甘心失去田面权,竟把妻子带到仇人宗烨扬门口,用剃刀杀死,以图赖宗烨扬[[1](P548)]。无独有偶,广东茂名县佃农邓禹光因在田面争夺中出过顶钱,田又不得耕种,反被他们父子(佃农张储元等)辱骂,心里气他不过,要想寻事讹诈消恨,于是他与妻子商量把妻前夫之子黎亚陈杀死,好去图赖张家,说他争耕谋害。十一日天亮时,小的拿了家里用的一把小尖刀藏在身上,叫起亚陈,哄他同到争耕的田里,乘亚陈不备,连砍数刀将其杀死。[[1](P627)]清代农村和农民的落后、愚昧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水平和篇幅所限,本文所论仅及以上三个方面,不过已足以表明:永佃权与清代农民生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立体地认识清代农村社会,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史学界关于永佃权理论的一些新认识,是一个值得送一步探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清代地租剥削形态[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方行等.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3]李程儒.江苏山阳收租全案[A].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清史资料:第2辑[Z].北京:中华书局,1981.

[4]李文治.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韩恒煜.试论清代前期佃农永佃权的由来及其性质[J].清史论丛,

1999、

(1).

[6]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9日 19: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中国的永佃权
    永佃权
    在中国,永佃权最早出现在何时无可考证,但据史料可以判断,最迟出现于宋代。至明清,永佃权逐渐发展而盛行于江苏、江西、安徽等地,称土地所有权为田底权,称永佃权为田面权,称田地为地骨,田面称为地皮。清朝户部则例规定:民人佃种旗地,地虽易主,佃农依旧,地主不得无故增租夺田。清末修律,在《大清民律草案》中,参照德国法和日本法的立法例,在物权编设4章规定他物权,其中用益物权分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3章,没有规定典权。在《民国民律草案》中,他物权的立法体制略有改变,各种他物权分章规定,共设有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典权6章。至《中华民国民法》正式颁布,物权编共设7章规定他物权,分别是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典权和留置权,形成了完备的他物权制度。其中第842条规定永佃权:称永佃权者,谓支付佃租永久在他人土地上为耕作或者牧畜之权。永佃权之设定,定有期限者,视为租赁,使用关于租赁之
    2023-06-08
    434人看过
  • 永佃权的建立
    永佃权
    首先,永佃权的主体一方是土地所有人,另一方是租佃耕作人。在我国,农地所有人是集体或国家,农民是农地的使用人,这符合永佃权的主体要求。其次,永佃权的客体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完全一致,均为农地。再次,永佃权的内容是租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是承包经营,二者虽有差异,但在基本方面相同,如二者均为使用他人土地进行耕作畜牧而取得收益,均须向土地所有人交纳租金或承包费,均准许转佃、转包。也就是说,永佃权人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标的物都有使用、收益和部分的处分权能,而土地所有人仅享有部分的收益和处分权能。
    2023-06-08
    382人看过
  • 永佃权的基本特征
    关于永佃权之名义,一般称之为田面权,地主之所有权与之相对应称之为田底权,田底、田面之称,江南各地,异名颇众。计有大买、小买,卖租、顶首,田骨、田皮,民田、客田,小租、大租,田面、田根,上皮、下皮,大业、小业,大苗、小苗,粮田、质田等数种。永佃权之基本特征亦即地主与佃农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佃户以缴纳地租或押金形式获取地主之土地用益物权。2、佃户获取自由佃作的权利并可自由退佃,地主无权干预对土地之直接经营权,更不得随意撤佃。此即民间著名之只准佃辞东,不准东辞佃;同时,土地所有权的转移、继承、赠与均不影响佃户之土地用益物权,此即民间法谚所谓换东不换佃。3、佃户之用益物权可自由处分,地主无权过问更不得向第三人追及。就民间习惯层面而言,土地用益物权不仅可以继承,还可以出租、典卖或设定抵押。14此点使永佃权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之外,尚具有融资功能,为土地商品化开辟了更为
    2023-06-08
    231人看过
  • 永佃权的形成途径
    永佃权之历史演进过程说明封建大地产的规模化与佃农人身自由化使用佃权制度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人、地关系的高度失衡又必然催生一种新的土地租佃关系,正是基于此使得永佃权具有了与其他民事契约关系不同的特质。一般而言,永佃权制度之形成途径或原因有以下几种。1、农民基于开垦地主之荒田或无主荒田而享有永久佃作之权利。以该种方式取得土地用益物权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租佃契约形式从国家或地主处取得土地用益物权,此类为常态;另一类则是以竞争缔约方式取得土地用益物权,此点足有可多者。就宋代而言,此类竞争性缔约方式已然相当发达,以招标、投标方式缔结契约于当时具有普遍性,以官方对土地经营权之处分为例,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八月,朝廷对浙西州县积水减退后的露出的田土采用实封投状方式进行招标远年逃田、天荒田、草葑茭荡及退滩沙涂等地,并打量地亩、立四至座、著望乡村,每围以千字号为号,置籍拘籍,以田邻见纳租课比
    2023-06-08
    236人看过
  • 永佃权是用益物权吗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在性质和作用上存在区别。用益物权是对他人财产的使用权,担保物权是为债务履行提前给予的承诺。用益物权一般不具有处分权利,而担保物权可以在债务不履行时优先受偿。 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而担保物权是为保证债务履行而提前给予的一种承诺。用益物权一般不具有处分权利,而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时,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因此,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在性质和作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永佃权的法律性质及适用范围 永佃权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依法享有的长期稳定的使用权,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质。它是一种用益物权,是土地承包经营者依法取得的权利,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活动。永佃权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永佃权的设立需要符合法定程序,并受到法律保护。永佃权的
    2024-01-05
    133人看过
  • 永佃权的历史渊源
    以目前之史料而观之,永佃权制度于西方产生甚早。永佃权(Emphytesis)概念本来自于希腊语,足证远在古希腊时期永佃权已具原始雏形。1延至公元二世纪正式成为一种法律概念,优士丁尼时期形成一种完备的制度并为后世所因袭。2有学者认为永佃权制度萌芽于《汉穆拉比法典》,其时土地归王室或公社占有,耕地则分配给各家使用,使用者以缴纳赋税或服劳役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该种权利可世袭。3中国永佃权最早始于何时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但在唐中叶以后,随着大地产的形成,土地用益物权本身获得了历史性进步。人地资源的严重失衡必然带来新的土地租佃关系,而远在三国时期农村佃农业已基本脱离人身性依附,取得了自由的人身权利。4如所周知,唐中叶以前之土地兼并主要是土地占有权之兼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租税合一制度成为该种土地所有权之内在支撑。唐中叶以后,土地私有化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趋势,均田制之瓦解直接衍生了庄园制经济,同时佃农
    2023-06-08
    291人看过
  • 地上权、永佃权和地役权
    地上权是使用公共国家土地的权利,例如在街边摆摊。永佃权是按年向土地所有人交付租金,而长期或永久地使用、收益的权利。列如国家公有住房,单位分发的房子(非商品房)国家给农民的耕地。收益就是比如你把这样的房子租出去。或者把地上的作物买掉!地役权是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而使用的权利。列如你盖了个酒店国家支持你,就会吧附近的地批给你做停车场,但是这块地并不是你的,但你在地役权到期之前都可以使用它。
    2023-06-08
    240人看过
  • 新型永佃权制的思考
    法律综合知识
    一、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现实基础及可行性新型永佃权是在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权利,它在我国有着现实基础及可行性。(一)政策基础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归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而国家和集体不能直接利用土地,必须通过农民来实现土地价值及增值,所以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科学的用益物权--新型永佃权是一种较好的选择。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倡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提出土地承包关系三十年不变、三十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为土地新型永佃权化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二)现实需要1.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佃权化。土地权利的期限、广度和确定性是影响农民是否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
    2022-04-20
    348人看过
  • 永佃权为什么是绝对权
    永佃权的主体是农地所有人和农民,客体是农地,内容是租佃和承包经营。永佃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主体、客体和内容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永佃权人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都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能,而土地所有人仅享有部分收益和处分权能。 【问题0:永佃权的主体要求是什么?】 永佃权的主体一方是土地所有人,另一方是租佃耕作人。在我国,农地所有人是集体或国家,农民是农地的使用人,这符合永佃权的主体要求。 【问题1:永佃权的客体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完全一致吗?】 永佃权的客体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完全一致,均为农地。 【问题2:永佃权的内容是什么?】 永佃权的内容是租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是承包经营。二者虽有差异,但在基本方面相同,如二者均为使用他人土地进行耕作畜牧而取得收益,均须向土地所有人交纳租金或承包费,均准许转佃、转包。也就是说,永佃权人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标的物都有使用、收益和部分的处分权
    2024-01-05
    271人看过
  • 新型永佃权——开启农地制度困境的钥匙
    目录1绪论2历史中土地制度考察.1罗马法之永佃权制度2.2日尔曼法之土地制度2.3中国固有法之土地制度3学术界对历史中土地制度的认识偏差3.1历史中土地制度的定性3.2永佃权式微的分析4构建我国新型永佃权制度的必要性4.1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4.2学术界为农地制度改革提出的方案4.3我国农地制度及农村社会的现状5构建我国新型永佃权制度5.1新型永佃权制度的主体5.2新型永佃权制度的客体5.3新型永佃权制度的内容结论1绪论目前,农村、农民、农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利益的主要源泉是农地。农地制度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启动中国改革的钥匙;作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使十多亿中国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法宝,可谓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此制度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现行农地制度的困境,法学界、社会
    2023-04-24
    192人看过
  • 代表建议催生“小地主”“大佃户”农业生产模式
    利辛县是皖北平原的一个农业大县,人口156万,基本农田土地180万亩。80年后和全国一样实行土地包产到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与大生产、高效率的生产力发展矛盾凸显。2009年12月30日在利辛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永兴镇代表团人大代表李子田、沈涛等提出关于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建议对制约农民收入的要素进行分析,并建议政府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县政府为落实代表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对利辛县永兴镇寨东村等1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进行设计规划,意在率先建起农村产业园示范点,然后逐步推广。该规划总体设置了六个功能区:粮食生产区,经济作物和实施农业区,养殖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区,循环农业展示区,农产品加工区。实行无公害、专业化、优质化生产,合理布局,规模生产,发展特色和品牌农业,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
    2023-04-24
    327人看过
  • 新生代农民工打扮体面不再干农活
    在济南有不少由务工人员自发组成的劳务市场,位于省城北部的全福立交桥底就是其中最大也是最有名的一个。每天一大早,就有数百名务工人员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等待雇主的到来。他们大多来自于济南的城郊、农村或者周边的一些地市,很多人是骑着摩托车或者电动车来的,而几乎每一辆车上都武装着自己的全部家当。从这里走过很多次,也经常看到这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生代农民工。近日,我连续两天来到这里,我要做的事儿,就是要和新生代农民工们一起,在这里体验等活儿。家里的农活基本不会干了在打零工的过程中学手艺9月25日早上8点钟,记者到达了全福立交桥,在桥底的西北处已经有好几百号人在那里等活了,在一个桥墩处,记者看到了两个年轻人正坐在摩托车上聊天等活,于是就走了过去跟他们聊了起来。他们俩年龄跟我差不多,一个叫李立华,一个叫徐庆峰。李立华是个木匠,今年26周岁,他的老家是德州农村,因为家里没多少地,他自己又不会
    2023-06-05
    197人看过
  • 留学生与永久居民区别
    很多人可能认为,办理留学可能更加省时省钱。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享有公民一样的福利,获得永久居民身份后反而有更多的优势。如今,许多家长选择以美国投资移民的方式来获得永久居民的身份,为孩子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求学空间。其实这种方式比单纯留学划算的多。永久居民比留学生在入学、学费、打工兼职、生活等各方面都享有绝对的优势。一、在大学入学阶段,留学生和永久居民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录取率。美国大学每年留学生招收人数约为总招生数的5%~10%,并且是面向全世界,可想而知入学的竞争是多么大。而针对美国永久居民或公民,美国大学留有90%~95%的名额。以哈佛大学为例,近年来,平均每年仅有7名中国留学生有机会进入哈佛,而哈佛每年面向本土学生提供2000个左右名额。二、很多留学生到了学校以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学费上的巨大差距。粗略估算下,美国留学生的学费基本上都是数倍于本土生的。美国永久居民和公民可以享受到政府教育投入带
    2023-06-05
    176人看过
  • 组织生活会与民主生活会区别与联系
    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除了组织方式不同有不同外,基本相同。党内的民主生活会是指党支部或党小组以交流思想,总结交流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活动制度。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召开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区别是什么第一,参加人员。参加民主生活会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第二,召开会议的时间不同。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第三,作用不同。民主生活会作用主要是在领导班子内部分清是非,增进团结,克服缺点,改进工作,促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组织生活会主要作用是统一支部全体党员的思想,增强党性和组织观念,加强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条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
    2023-07-21
    37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农民土地被开发了农民怎么生活?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31
      如果是土地被征收,应根据补偿标准给予你们一次性补偿。可来电咨询,专业土地法务律师为您解答。
    • 生活中农民如何付孩子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30
      按照实际收入的月25%-30%支付或按照当地人均消费性支出计算支付
    • 农民工同志的生活维权途径有哪些呢?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20
      根据《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 拖欠农民工多久没发生生活费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20
      违法的,双方协商,协商不好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处理要求进行支付
    • 农民工非标准生活有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09
      非工伤死亡,不需要有任何赔偿。全国统一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