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监视居住后会判: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执行期间,犯罪嫌疑人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住处或者指定居所的,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及时报告所属县级公安机关,由该县级公安机关征得决定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同意后予以批准。
一、监视居住批捕前会被送到看守所吗
监视居住批捕前不会被送到看守所。监视居住一般会在本人的住所或者指定的居所执行。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取保候审后公安传唤会被重新羁押吗
取保候审后被公安传唤:
1、如果没有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不会被重新羁押。
2、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案件,在执行期间,被取保候审人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及时报告所属县级公安机关,由该县级公安机关征得决定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同意后批准。
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有:
1、可能判处、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三、异地监视居住由谁执行
异地监视居住由住所地所属县级公安机关执行。在执行期间,犯罪嫌疑人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住处或者指定居所的,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及时报告所属县级公安机关,由该县级公安机关征得决定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同意后予以批准。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核实被监视居住人的身份和住处或者居所,报告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后,通知被监视居住人住处或者居所地的派出所执行。
-
监视居住后多久才能上法院啊
384人看过
-
监视居住多久下判决书
420人看过
-
猥亵罪监视居住多久能判下来
122人看过
-
办理监视居住多久能出来
448人看过
-
法律上监视居住什么意思?
140人看过
-
法律上律师能会见被监视居住的人吗
419人看过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 更多>
-
法律规定居住多久才能被监视居住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14根据法律规定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独立计算,看守所押了的一个月包括在内。从性质上来看,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在法律上只是涉嫌犯罪,所有公民未经法院判决都不得认定为有罪。因此在这一阶段,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及其近亲属或朋友可以聘请律师介入侦查。 监视居住只是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依法对刑事案件
-
监视居住法院打进去多久能判刑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0监视居住是事实诉讼侦查阶段过程中的强制措施,这就意味着监视居住只是一种刑侦手段,它的存在的目的就是更好的能促进案件的侦破,这就跟这就跟取保候审,拘传一样的仅仅是一项侦查手段。而法院判刑之后,这就意味着刑事诉讼的结束,判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大刑罚,所以与监视居住是完全不同的阶段和概念。当然被判刑的人,根据犯罪情节,以及罪犯身体状况等特殊情况,可能会出现保外就医的情况,意思就是
-
监视居住多久下判决书江苏在线咨询 2024-03-31监视居住从被刑事拘留开始计算,一般情况下,大致需要四到六个月。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强制方法。
-
多久能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山西在线咨询 2023-05-191、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解除,监视居住最长不超过六个月解除。 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3、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
-
释放多久监视居住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