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5 15:00:23 321 人看过

诽谤罪是刑事案件。诽谤罪是捏造事实,侵害他人名誉,严重的话,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构成犯罪了,就是刑法调整的案件了,但仍不免除民事职责,导致损失还是要赔偿的。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一、刑法诽谤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诽谤罪的量刑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一般判多久

诽谤罪既遂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5日 06: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恶意诽谤罪判多久刑事案件
    1.若有人蓄意捏造不实之事以诋毁他人声誉,情节严重者,将被认定为诽谤罪名成立,面临着最高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甚至可能被剥夺政治权利等一系列严厉处罚。2.所谓故意诽谤罪,其实质在于行为人为达某种目的而恶意编造出涉及他人人格和社会地位的虚假事实,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从而达到贬低他人形象、损害他人名誉的恶劣效果。《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20
    121人看过
  • 刑事案件分工诽谤罪怎么判
    一、刑事案件分工诽谤罪怎么判诽谤罪被认定为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格权益的犯罪类型,依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指出,若有故意捏造事实进行诽谤且情节较为严重者,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惩罚。值得强调的是,倘若行为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诽谤言论且情节特别严重,那么就会触犯到诽谤罪的界限,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严厉惩处;然而,我们要认识到,只有当诽谤行为达到相当严重程度并给社会秩序及公共利益带来严重损害时,才能够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普通的个人纠纷,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
    2024-07-22
    201人看过
  • 自诉刑事案件诽谤罪如何定罪
    诽谤罪系指故意捏造并公然传播不实之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尊严、破坏他人声誉形象的犯罪行为。在此类以被害人为原告进行控诉的刑事案件中,准确判断诽谤罪的构成需要综合权衡诸多方面的要素。首要条件即为存在捏造事实真相的违法行为,并且此种行为应当属于明知故犯的性质。次要的前提则是传播出去的虚假内容必须达到了“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尊严、破坏他人声誉形象”的较高标准。例如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渠道广泛传播,从而对被害人的职业生涯、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其恶劣的负面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20
    62人看过
  • 诽谤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网络诽谤案件审理指南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3年9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文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会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立案: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毒品、枪支、淫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为实施
    2023-07-16
    388人看过
  • 刑事自诉案件诽谤罪立案条件包括什么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诽谤罪被视为一类刑事自诉案件,其正式立案所需具备的关键条件如下:首先,证实行为人确实存在虚构某种事实的行为,即凭空编造并传播不实传闻或虚假信息。其次,行为人需已实际实施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将所捏造的虚假事实广泛传播至他人知晓。再次,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进行的,特定的对象既可能为单一个人,亦可能为多个个体或群体。最后,诽谤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实质性损害,例如导致受害者的社会声誉受损、精神遭受严重创伤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0
    239人看过
  • 诽谤罪是自诉案件吗,如何认定诽谤罪
    一、诽谤罪是自诉案件吗?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一般属于自诉案件,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二、诽谤罪的认定是怎样的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
    2024-01-17
    89人看过
  • 诽谤算是刑事罪还是民事罪行为
    一、诽谤算是刑事罪还是民事罪行为诽谤是刑事。诽谤罪可以由当事人自己向法院进行起诉。由于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不主动起诉,检察院公安机关不会主动处理。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二、如何面对他人的诽谤1.无端的诽谤必定有不可见人的企图,我们的愤怒、冲动反而落入他的陷阱。2.不必与他唇舌相讥,诽谤就如飘荡的乌云,毫无根基,风来则散。3.诽谤犹如水面上的蚊虫,跳过,却不留痕迹。无需让它停留在你的心田。4.人生的路上羁绊无数,流言蜚语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个。抬起高傲的头颅,蔑视它。从不止步。5.你的成功是最有利的回击,你的微笑是它致命的伤害。任它蜚短流长,只顾追求你的梦想。6.诽谤,是一支带毒的箭。迎上去,身心俱焚。我们选择无视。诽谤亦是生活赠予你的一份厚礼,纳得之,前途辉煌。用你的
    2023-07-04
    115人看过
  • 威胁恐吓诽谤辱骂是刑事案件么
    在我国,威胁恐吓诽谤辱骂在一定上程度上可以构成犯罪。一、《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公安机关不能直接受理诽谤罪的刑事案件,此案件属于自诉案件。二、所谓的恐吓威胁罪,刑法修正案(八)在寻衅滋事里面增加了恐吓的内容,此刻开始我国现行法律中虽没有以这个威胁恐吓罪名称命名,但实际上已经有了刑事处罚威胁恐吓的条款,那就是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罪。如果是情节轻的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主席令第三十八号)》第四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主席令第三十八号)》第四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
    2023-04-29
    343人看过
  • 诽谤罪怎么才能成为刑事案件
    诽谤罪在满足特定要件的情况下,将被视为触犯相关法规的刑事案件。具体而言,如果某人实施了恶意的诽谤行为且该行为达到了“情节严重”这一基本标准,那么便可以被判定为构成犯罪。而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以下各类情况:屡次捏造虚假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通过捏造事实的方式,给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害;通过捏造事实的方式,对他人进行诽谤并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反响;或者是通过诽谤他人的手段,使受害者陷入精神错乱甚至导致其自杀等严重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30
    415人看过
  • 诽谤属于哪一类刑事案件?
    诽谤算刑事案件,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别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上,犯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捏造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别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4、在主观方面,这种犯罪必须主观上是故意的。行为人知道自己散布的虚假事实足以损害别人的声誉,其行为会损害别人的声誉,并希望这种结果会发生。以侮辱、诽谤形式侵害名誉权和侮辱罪、诽谤罪的区别(1)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要件不同。在侵害名誉权中,不法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即不法行为人过失损害他人名誉也可以构成侵害名誉权。在侵权赔偿中,确定赔偿范围一般不考虑不法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即行为人主观状态一般不影响其责任范围,只有在精神赔偿中才考虑不法行为人的过错类型和程度。而在侮辱罪、诽谤罪中,
    2023-07-13
    60人看过
  • 传播淫秽物品罪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一、传播淫秽物品罪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对于以传播淫秽书籍、影片、音频、图像或其它相关物品等行为为代表,我们应坚决抵制、严厉打击,确保国家在对淫秽物品的管控方面的秩序得到维护,保护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一款、第四款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向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从重处罚。第三百六十六条单位犯本节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三百六十五条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
    2024-07-30
    391人看过
  • 诽谤罪是否可以刑事立案
    诽谤罪,乃蓄意编造并公之于众、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尊严与社会名誉的不法行为,此类犯罪在性质上无疑可达到刑事案件的标准而予以严峻查处。诽谤罪的判刑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行为人必须存在捏造事实的行为;其次,该捏造事实必须被广为传播;再次,诽谤行为有针对性地指向了具体的群体或个人;最后,诽谤恶行的严重程度也将影响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23
    318人看过
  • 侮辱诽谤罪是民事还是刑事责任
    一、侮辱诽谤罪是民事还是刑事责任刑事责任。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人格尊严,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步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尊严、诋毁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二、侮辱罪和诽谤罪有什么区别侮辱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其次,侮辱必须是公然进行的,再次。侮辱必须是针对特定的目标和对象进行的。诽谤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事实的行为,其次则要求散步捏造的事实,即将所捏造的虚假的足以伤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虚假事实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使公众广为周知。再次,诽谤的对象也必须是特定的。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三、诽谤罪
    2024-01-21
    157人看过
  • 刑事法律如何处理诽谤案件
    诽谤罪是刑事案件。诽谤罪是捏造事实,侵害他人名誉,严重的话,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构成犯罪了,就是刑法调整的案件了,但仍不免除民事职责,导致损失还是要赔偿的。当今社会,很多人搞不清楚诽谤罪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以至于不少人在网上信口开河,故意中伤他人,而被辱者又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名誉,即便极少数人想要采取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是以刑事案件上诉呢,还是以民事纠纷上诉并不得知。刑事上诉流程立案: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管辖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为: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故意伤害案(轻伤)、重婚案、遗弃案、妨害
    2023-07-05
    41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诽谤算民事还是刑事,案件不成立可以撤案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1
      根据事情的情节和造成的后果不同,诽谤可以作为三类情况: 1、情节轻微,被害人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2、侮辱、诽谤他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报案后可以行政拘留或罚款; 3、网上诽谤点击超过500,或者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者有自杀倾向,构成刑事案件,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 诽谤算刑事案件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5
      诽谤罪是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诽谤罪是捏造事实,侵害他人名誉,严重的话,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构成犯罪了,就是刑法调整的案件了,但仍不免除民事职责,导致损失还是要赔偿的。
    • 诽谤罪能判刑多久? 刑事案件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9-03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或者。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
    • 刑事自诉案件败诉以后就是诽谤罪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2
      刑事自诉案件败诉后不一定构成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
    • 诽谤罪既遂刑事案件的处罚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6-08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