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析产起诉状
原告:彭xx,女,汉族,1949年7月2日出生,退休教师,住xxx号。
原告:苏xx,男,汉族,
年
月
日出生,住址同上。
原告:苏xx,女,汉族,1980年7月10日生,住址同上。
原告:苏xx,女,汉族,1981年11月20日生,住址同上。
被告:苏xx,女,汉族,1979年1月22日生,住xxx号。
诉讼请求:
1、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分割原、被告共同所有的xx20号面积为120平方米xx房屋;
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原告彭xx系被告之母,原告苏xx系被告之父,原告苏xx及苏xx系被告之妹。原告苏xx为城镇户口,年,彭xx民办教师转正,户籍性质转为非农业户口。原告苏xx及苏xx和被告苏xx共一户,系农业户口。2002年1月2日,被告以户主的身份在原告苏xx、苏xx及被告共有的基地上申请建房,当时在册人口有原告苏xx及苏xx及被告三人。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在四原告共同出资下,于2002年9月15日,建成面积为120平方米的房屋14间,原告及被告共同迁入新居。同年10月,原告因与被告不和,被告将原告逐出家门,致使原告搬回老宅基地。
原告认为,诉争房虽以被告名义办理建房证,但系原告共同出资,系家庭共有财产,原被告共同共有。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现原告要求分割共同所有的诉争14间房屋。
此致
XX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月日
分家析产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分家析产时,要把家庭共有财产和家庭成员的个人财产区分清楚。
分家析产只能是分割家庭共有财产,属于家庭成员的个人财产是不属于分割范畴的。
(二)分家析产时,要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分割家庭共有财产。
在分家析产时,对家庭共有财产的分割,特别是对某些生产、劳动工具、设备等财产的分割,要尽可能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发挥家庭成员各自的专长。对于某些
特定的不便分割的财产,也可以特别协议的方式作变通处理,以充分发挥该项的效用。分家析产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今后生活安排的问题,因此,应当通过订立分家
析产协议书的形式进行,这样,就不至于有分家后因某项财产产权的归属不清发生纠纷。于生产,有利于发挥家庭成员各自的专长。
-
分家析产协议和分家析产起诉状
215人看过
-
民事起诉状范文: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434人看过
-
医疗纠纷起诉状范本(2023)
162人看过
-
同居关系析产纠纷起诉状的范本有什么样的?
185人看过
-
起诉借款纠纷的诉状书范本
103人看过
-
房产纠纷起诉状范本基本概况是什么?
92人看过
共同出资是由两个以上出资者或股东共同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或者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组织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投资各方以现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投... 更多>
-
分家析产诉状范本分家析产诉状范本诉状范文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21原告:彭xx,女,汉族,1949年7月2日出生,退休教师,住xxx号。 原告:苏xx,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址同上。 原告:苏xx,女,汉族,1980年7月10日生,住址同上。 原告:苏xx,女,汉族,1981年11月20日生,住址同上。 被告:苏xx,女,汉族,1979年1月22日生,住xxx号。 诉讼请求: 1、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分割原、被告共同所有的xx20号面积为120平方米xx房屋; 2
-
分家析产纠纷起诉流程是怎样的(分家析产纠纷起诉状)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02分家析产纠纷牵涉所有财产共有人,要列明所有人名字以及相关信息。起诉前积极准备证据,要确定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起诉后,积极应诉。
-
分家析产诉状范本需要如何办理呢?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6原告:彭xx,女,汉族,1949年7月2日出生,退休教师,住xxx号。 原告:苏xx,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址同上。 原告:苏xx,女,汉族,1980年7月10日生,住址同上。 原告:苏xx,女,汉族,1981年11月20日生,住址同上。 被告:苏xx,女,汉族,1979年1月22日生,住xxx号。 诉讼请求: 1、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分割原、被告共同所有的xx20号面积为120平方米xx房屋; 2
-
分家析产纠纷诉状应该如何样写有效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01分家析产纠纷起诉状主要内容有:立约人的基本情况,在家庭中的辈份称呼;分家的理由、原因和目的;分割家庭共有财产的合意以及对原家庭债务清偿的安排;分割后的财产细目及其所有人姓名;见证人姓名,见证人不是必须的,可以自愿设立;立约人、证人签名和手印;立约的具体时间及执行日期。
-
分家析产纠纷答辩状是如何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28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具体地就是要求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所以,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既应追求法律效果,又应追求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