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期徒刑缓刑不算有期徒刑。缓刑是一种刑罚制度,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不能笼统说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
一、判处缓刑的条件如下:
1、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犯罪情节较轻;
3、悔罪;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二、缓刑考验期应注意事项:
1、准时到司法所报道,到司法局或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
2、入矫后,按规定进行周汇报。
总之,有期徒刑缓刑不算有期徒刑,判处缓刑需要构成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罪情节较轻、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
有期徒刑缓刑犯如何处理
1、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又犯新罪,或者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刑法第9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2、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3、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上述情况,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且应当公开予以宣告。
4、我国刑法中对军人违反职责罪还有特别缓刑的规定,即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如果缓刑犯违反了上述规定的话,那就会被撤销缓刑,然后收监执行原判刑罚,可以说这样是很不利的。当然,即使考察过关不用执行原判主刑,但此时也不影响对附加刑的执行,毕竟附加刑是不适用缓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种类】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
有期徒刑缓刑算不算有期徒刑
282人看过
-
有期徒刑缓刑算不算有期徒刑
227人看过
-
缓刑算不算有期徒刑
196人看过
-
缓刑算不算有期徒刑
331人看过
-
有期徒刑缓刑算不算累犯
226人看过
-
我国缓刑算不算有期徒刑?
315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缓刑算不算有期徒刑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02根据对有期徒刑的司法解释:有期徒刑是刑罚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而缓刑并不具备上述特征。 综合上述意见,缓刑和有期徒刑有着本质的区别,缓刑应该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
缓刑算有期徒刑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7-13缓刑和有期徒刑有着本质的区别,缓刑不属于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缓刑只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还是从属于所判处的主刑。 有期徒刑是刑罚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
-
缓刑是否算有期徒刑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4你所说有期徒刑是宣判刑,缓刑是缓刑考验期。所以有期徒刑缓刑是否属于有期徒刑。缓刑与减刑和假释都属于刑罚执行制度。 缓刑适用条件: 1、被告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至于再危害社会。 3、被告不是累犯 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缓刑即不属于主刑也不是附加刑。我国的刑法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型五种,附加刑有剥夺政治权力、罚金和没收财产
-
有期徒刑缓刑有期徒刑缓刑有期徒刑缓刑有期徒刑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25有期徒刑,刑罚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有期徒刑的期限各国规定不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修正案)第六十九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
-
法定有期徒刑缓刑怎么执行有期徒刑缓刑刑期怎么算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24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根据《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