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益角度看,理论上一般认为,构成犯罪应当同时具备违法性与有责性;违法性表征了行为对法益的侵害,其存在依据是刑法对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规定。而刑法第305条规定的伪证罪,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并不包括被害人,这至少表明立法者认为被害人作伪证并未侵害刑法上的法益,因而,被害人可以构成伪证罪很难从法益角度加以证成。退一步讲,即使认为被害人作伪证与证人作伪证同样会对司法客观公正造成侵害或者威胁,也很难据此得出前者构成伪证罪,因为被害人并不具有适法的期待可能性。刑事犯罪首先是对被害人权益的侵犯,相较于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被害人可以说是第一受害者。与企图脱罪而作虚假供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样,被害人也可能会基于报复或者自身利益考虑而作虚假陈述。但要求深受犯罪行为侵害之苦的被害人时刻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难免强人所难。因此,在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前提下,即使被害人作伪证侵害了法益,也不宜对其施以刑罚。
从法律规定看,在罪刑法定原则之下,纠结于被害人能否成为伪证罪主体,关键在于刑法第305条规定的证人是否包含被害人,或者说能否通过法律解释将被害人纳入证人的外延之中。刑法第305条限定了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的范围,因而探讨其中的证人范围也应当在刑事诉讼中进行。而且从理论上讲,无论刑法还是刑诉法,都是用来处置刑事案件的,如果对相同概念作不同的理解,势必给法律的统一适用带来困难。
从刑诉法的规定看,第48条明确将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作为两种并列的证据种类,第59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被害人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在作证保护、出庭作证等方面,刑诉法也表明了证人与被害人的不同。从刑法规定看,共有暴力取证罪等5个条文涉及到证人,另有9个条文涉及到被害人,二者的外延均十分清晰。由此可见,无论刑法还是刑诉法,立法者均未将二者混用。
从法条协调关系的角度看,刑法第247条规定了暴力取证罪,虽然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明确规定,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以暴力逼取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行为,但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以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该规定同时说明,本规定发布前有关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与本规定有重复或者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定。可以说,在刑诉法关于证据种类等规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最高检将上述试行规定中的被害人陈述从作为暴力取证罪对象的证人证言中剔除,无疑是刑法中证人不包括被害人的最有力证据。
事实上,在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之下,排除被害人的伪证罪主体身份,并不会帮助被害人逃避刑法打击,也不会对刑事司法秩序造成破坏。被害人如果恶意报复诬陷他人,可能会触犯诬告陷害罪;如果其肆意妨碍作证或者故意包庇他人,则有可能构成妨害作证罪或者包庇罪等罪名。反之,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虚假供述尚且宽容的司法环境下,对遭受犯罪侵害而作虚假陈述的被害人动辄追究刑事责任,无疑背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难以实现刑罚的社会效果。
从更广阔的视域观之,一些大陆法系国家与我国做法相似,证人与被害人的界定比较精细,不认为被害人是证人。虽然英美法系国家认为被害人就是证人,但不容忽视的是,英美法系国家有着浓郁的当事人主义传统、相对完备的被害人利益保护机制和证据效力甄别制度,证人和被害人的刑事角色定位与上述制度密不可分。在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在不具备上述传统和相关制度的情况下,秉持刑法的谦抑性,以严格的解释论和宽和的刑罚观,将被害人出罪于伪证罪的主体范围之外,不仅是刑法之理的延伸,也是司法美德的体现。
-
被害人是不是伪证罪的主体
228人看过
-
被害人、同案犯能否成为伪证罪主体
393人看过
-
被害人虚假陈述可以成伪证罪主体吗
125人看过
-
伪证罪主体有几个,哪些人可以成为伪证罪的犯罪主体
473人看过
-
重婚罪中的被害人包括哪些
447人看过
-
滥伐林木罪的主体包括哪些人
409人看过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
被害人能否成为伪证罪的主体啊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07一、被害人不能以证人的身份成为伪证罪主体 1、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分类的规定,包括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对当事人的分类包括被害人与证人,两者是平等的,从而否定了相含的可能性。陈兴良教授在解释暴力取证罪时,也涉及到了证人与被害人的关系问题,他认为鉴于刑事诉讼法将证人证言与被害人陈述作为两种不同证据形式,因此证人不能包括被害人。回关于“被害人陈述”,可以理解为是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程序主体权中的意见陈
-
伪造的发票罪主体包括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11、利用假发票偷逃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利用假发票列支非法支出的单位和个人。 3、利用假发票来挪用、侵占单位资金的业务人员。 4、利用假发票来套取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一些单位通过购买假发票入账等方式违规建立小金库,套取财政资金,进行发放职工补贴等违法违纪活动。
-
伪造出入境证件罪行为的主体及客体包括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13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国(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出入境证件包括准许出境和入境的护照、签证等。伪造是指无权制造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的人非法制造,变造是指利用涂改、擦消、拼接等方法制作。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向他人提供伪造、变造的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的行为。所提供的出入境证件必须是伪造或经过变造的虚假或无效的证件。所谓
-
被害人的伪证行为不构成伪证罪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22被害人的伪证行为,不构成伪证罪。关于被害人是否能构成伪证罪的主体,在司法界多有讨论。本人认为受害人的伪证行为虽然妨害了正常的司法活动,但刑法在第三百零五条明确将受害人排除在伪证罪特殊构成主体之外。被害人的伪证行为也无法构成诬告陷害罪,因为被害人的伪证行为发生在刑事诉讼开始之后。至于如何惩罚被害人的伪证行为,才应该是司法界的讨论主体。1《刑法》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
-
被发现做了伪证,妨害作证罪辨析具体包括什么内容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31(一)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共犯的界限 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经济诉讼或行政诉讼中,范围较广。但是如果行为人在刑事侦查或审判过程中,采用强迫、威胁、唆使或贿买等方法使证人作伪证,而且证人构成伪证罪的,行为人构成伪证罪的共同犯罪;证人没有构成伪证罪,行为人如果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则构成妨害刑事证据罪。如果证人是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则行为人单独构成伪证罪或妨害刑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