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
2.禁止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3.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4.禁止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
5.禁止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
产品质量欺诈行为都有哪些?
在市场经济中,一些不法生产者、销售者不是依靠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而是在产品质量问题上采用欺诈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为此,产品质量法针对实际中存在的典型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作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包括:
1、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质量标志,是指在产品上使用假造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质量标志的行为;冒用质量标志,是指在未经发证机构审查合格的产品上擅自使用发证机构的相应质量标志的行为。
目前我国比较常见的质量标志主要是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如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方圆认证标志、长城认证标志、PRC认证标志,以及由国际羊毛局颁发的纯羊毛标志等。质量认证标志等产品质量标志表明的是产品质量所达到的水平,是产品质量信誉的标志,可对消费者选购产品起到信誉指南的作用。只有经具备发证资格的机构按规定的程序认定产品质量符合发给质量标志的条件后,企业才能在该产品上使用质量标志。因此,任何以非法手段使用、冒充这些质量标志的行为,都是对产品质量事实真相的隐瞒,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应为法律所禁止。
2、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明该产品产地的,必须真实,不得伪造。例如,不是产自青岛崂山的矿泉水,不得将产地标为崂山;不是上海生产的服装,不得将产地标为上海。某些特定地区生产的某种产品,只有较好的质量性能,往往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传统的工艺制作方法等因素有关,消费者对这类特定地区生产的特定产品比较信赖和喜好。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伪造产品的产地,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必须予以禁止。
3、禁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的厂名、厂址必须真实。这里讲的伪造,是指无中生有,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厂名、厂址;这里讲的冒用,是指指擅自使用其他企业的厂名、厂址。伪造产品的生产厂名、厂址,隐瞒真实的生产者,一是当产品发生质量问题时,消费者难以找到最终的责任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冒用知名企业的厂名、厂址,目的是利用知名企业已建立起来的市场信誉,推销自己的产品,这既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也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必须予以禁止。
4、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不属于该产品的应有成分,从而导致产品品质下降的行为。例如,在豆制品中掺滑石粉,在化肥中掺炉灰等,通常是在产品中掺入廉价物,以牟取暴利。以假充真,是指以非此种产品冒充此种产品的行为。例如,以人造革冒充真皮,以镀铜物冒充金制品等。这里讲的以假充真不包括假冒商标、假冒专利的行为。假冒商标或假冒专利分别受商标法和专利法的规制。以次充好,是指以质量等级低的产品冒充质量等级高的产品,如以二等品冒充一等品。广义上的以次充好,也包括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行为。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都属于质量欺诈,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禁止。
《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五条,销售者销售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产品质量法明令予以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包括哪些
82人看过
-
商品价格欺诈禁止规定:揭示禁止性规定
423人看过
-
法律明令禁止产品质量欺诈有哪些
223人看过
-
哪些是销售产品的禁止性行为
268人看过
-
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禁止性规定
116人看过
-
产品质量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作了什么样的禁止性规定?
170人看过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
产品质量法明令予以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有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11.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这里讲的认证标志,是指产品经法定的认证机构按规定的认证程序认证合格,准许在该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的表明该产品的有关质量性能符合认证标准的标识。对未经认证合格取得认证标志的产品,伪造或者冒用质量认证标志的,属于商业欺诈行为,对购买者产生误导,扰乱经济秩序,产品质量法明令予以禁止。 2.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生产者、销售者如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明该产品产地的,必须真
-
哪些行为是《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2《产品质量法》第五条规定: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
被禁止的10类合同欺诈行为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0被禁止的10类合同欺诈行为《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明确了不得利用合同实施的10类欺诈行为:伪造合同;虚构合同主体资格或者盗用、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虚构合同标的或者虚构货源、销售渠道诱人订立、;发布或者利用虚假信息,诱人订立合同;隐瞒重要事实,诱骗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或者诱骗对方当事人履行合同;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订立、履行
-
证券公司的哪些欺诈行为是被禁止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2禁止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从事下列损害客户利益的欺诈行为:(1)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2)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3)挪用客户所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账户上的资金;(4)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5)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6)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7)其他违背客
-
产品质量纠纷欺诈要注意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3-03-29现在监督执法的部门很多,质监可以受理产品质量问题,工商可以受理商业交易欺诈、药品问题可以打药监局的监督电话联系当地的消费者协会也可以,一般遇到质量问题,厂家或者企业会以人为损坏为由推脱,这时候需要向质监送检,但是送检费用一般很高,这时候也可以选择向媒体投诉,各省都有维权的媒体吧,比如华声在线消费投诉网我在这投诉过获得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