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作用有多大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4 08:23:35 239 人看过

一、人民陪审员作用有多大

人民陪审员作用有很大,具体如下:

1.发挥“审判员”作用,提高案件质量。

2.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的民事调解员作用。

3.发挥人民陪审员的监督员作用。

人民陪审员是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工作指导小组,指导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管理工作包括人民陪审员人事管理工作和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人事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政工部门负责。政工部门设立非常设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人民陪审员的人事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管理部门。

二、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条件

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条件如下: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年满二十八周岁;

3.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人民陪审员有工资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5: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履行职责相关文章
  • 人民陪审员具有审判资格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陪审员在审判中拥有与审判人员同样的权利,所以人民陪审员是具有审判资格的,法院要保障陪审员行使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人民陪审员法》第二条公民有依法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人民陪审员依照本法产生,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第三条人民陪审员依法享有参加审判活动、独立发表意见、获得履职保障等权利。人民陪审员应当忠实履行审判职责,保守审判秘密,注重司法礼仪,维护司法形象。刑事审判的意义在现代法治社会,刑事审判具有维护追诉正当性、保护被告人不受错误追究、保障辩护权等多方面的意义。1、审判具有维护追诉正
    2023-06-01
    438人看过
  • 人民陪审员的任期是多久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人民陪审员的任期为五年,一般不得连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八条人民陪审员的名额,由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审判案件的需要,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人民陪审员的名额数不低于本院法官数的三倍。第九条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从辖区内的常住居民名单中随机抽选拟任命人民陪审员数五倍以上的人员作为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对人民陪审员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征求候选人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条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从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名单中随机抽选确定人民陪审员人选,由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第十一条因审判活动需要,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和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推荐的方式产生人民陪审员候选人,经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进行资格审查,确定人民陪审员人选,由基层人民法院院长
    2023-06-11
    96人看过
  • 最新人民陪审员法
    一、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陪审员总数已超过1.3万人,其中基层群众占比六成。《人民陪审员法》将人民陪审员的学历要求规定为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要求为年满28周岁。此外,根据《人民陪审员法》,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监察委、公检法工作人员以及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被吊销律师证、公证员职业证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情形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那么人民陪审员是怎么选出来的呢?根据《人民陪审员法》,陪审员主要是随机抽选产生。同时,为了满足审判活动需要,也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的方式产生人民陪审员,但人数不得超过名额数五分之一。扩大选人范围,增强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二、审什么?如何审?人民陪审员关键在审。人民陪审员是不是陪衬员,就看说话管不管用。《人民陪审员法》明
    2023-04-25
    270人看过
  • 二审,人民陪审员参与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是提起上诉民事二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如果是发回重审或者再审的,按一审的程序组成合议庭,需要陪审员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民事诉讼二审程序1、立案:当事人对于一审的判决不服,可以在裁定的时间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移交送来的材料
    2023-06-20
    426人看过
  • 法院人民陪审员有报酬吗?
    人民陪审员没有工资,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付的交通、用餐等费用由人民法院补助。在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有工作单位的人民陪审员不得克扣或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在没有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人民法院将根据当地职工上一年度的平均货币工资水平,在实际工作日给予补贴。人民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应享受的补贴,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保障。担任法院人民陪审员有哪些条件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年满二十八周岁;(三)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八条人民陪审员在执行职务期间,由原工作单位照付工资;没有工资收入的,由人民法院给以适当的补助。
    2023-08-05
    244人看过
  • 离婚诉讼有人民陪审员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所以诉讼离婚案件,一般会有陪审员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离婚案件共同财产分割的处理方式在离婚案件共同财产分割中,需要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双方应有平等
    2023-04-17
    251人看过
  • 人民陪审员是否有工资收入?
    1.人民陪审员没有工资,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由人民法院给予补助。2.有工作单位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3.无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由人民法院参照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货币工资水平,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4.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应当享受的补助,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为实施陪审制度所必需的开支,列入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简易程序有人民陪审员吗简易程序没有人民陪审员。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于是比较简单的,不安排陪审员有利于案件的快速审理,节约诉讼时间和诉讼资源。在民事诉讼中有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两种审理方式,其中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是比较简单的,而审理的过程也比较简单,法院案件一名审判员就可以审理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八条人民陪审员在执行职务期间,由
    2023-07-04
    81人看过
  • 最高院一审是否有人民陪审员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刑事案件的,应该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或者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合议庭组成有什么要求1、合议庭由法院院长或者刑事审判庭庭长指定1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案件审判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人民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2、第一审程序的合议庭可以吸收人民陪
    2023-06-11
    296人看过
  • 人民陪审员年龄上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对人民陪审员年龄上限并没有作出规定,但需要年满28周岁,并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五条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年满二十八周岁;(三)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一)受过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公职的;(三)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四)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五)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六)其他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可能影响司法公信的。合议庭的审理规则1、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应当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并逐步增加审理案件的数量。2、依法不开庭审理的案件,合议庭全体成员均应当阅卷,必要时提交书面阅卷意见。3、合议庭
    2023-06-11
    296人看过
  • 人民陪审员如何任命
    刑事诉讼法
    一、人民陪审员如何任命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陪审员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任命后公开进行就职宣誓。宣誓仪式由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组织。2、《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一条因审判活动需要,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和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推荐的方式产生人民陪审员候选人,经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进行资格审查,确定人民陪审员人选,由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依照前款规定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不得超过人民陪审员名额数的五分之一。第十二条人民陪审员经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后,应当公开进行就职宣誓。宣誓仪式由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组织。二、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限是多久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2023-06-11
    120人看过
  • 人民陪审员民事审判培训讲义
    一、陪审制的概念陪审员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司法人员作为陪审员参加案件审判的一种诉讼制度,目的是为了克服司法职业化的弊端,促进司法与民意相互尊重,和谐互动。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陪审制度。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发达于美国。在英国宪政发展史上,陪审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官丹宁勋爵在《法律的未来》一书中,认为陪审团审判是英国法律的光荣,陪审制是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参加这种司法活动对于培养英国人的守法习惯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其他任何活动。陪审团制度对成就美国今天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法国和德国等传统大陆法系国家也都有陪审员制度。二、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由来、概念、法律依据及现实意义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起源于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就说过,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项很好的制度。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
    2023-06-08
    444人看过
  • 回避制度是否适用人民陪审员
    一、回避制度是否适用人民陪审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陪审员是属于审判人员之一,所以人民陪审员是适用回避制度的,有回避情形的,陪审员应该自行申请回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一审审判组织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第四十四条回避理由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
    2023-06-01
    258人看过
  • 人民陪审员是否适用回避制度
    一、人民陪审员是否适用回避制度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陪审员都是属于审判人员,所以人民陪审员是适用回避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第一百八十三条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
    2023-06-11
    468人看过
  • 司法人员能否担任人民陪审员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是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也不能担任陪审员,人民陪审员的名额数不低于本院法官数的三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五条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年满二十八周岁;(三)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第六条下列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一)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二)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三)其他因职务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一)受过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公职的;(三)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四)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五)因受惩
    2023-06-12
    202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履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提前履行合同如果符合当事人约定的不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当事人提前履行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对不履行合同的可以在合理情况下让其进行赔付、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履行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如下: 1、要... 更多>

    #履行职责
    相关咨询
    • 法院审判过程中的人民陪审员是有何作用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9-14
      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审判长履行与案件审判相关的指引、提示义务,不得妨碍人民陪审员对案件的独立判断。人民陪审员对案件判断的独立性,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人民陪审员法对人民陪审员的独立性作了明确的规定。第二条第二款中规定,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审判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第三条第一款中规定,人民陪审员依法享有独立发表意见等权利。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三人合议庭审判案
    • 劳动合同诉讼中人民陪审员有什么作用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7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 诉讼中人民陪审员和陪审员的区别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1-11
      1、资格条件不同。人民陪审员不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除不能担任审判长之外,其他权力与义务是跟法官一样的,是一个案件的合议庭成员。而审判员需要取得法官资质证书,可以担任审判长。 2、报酬制度不同。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实行有偿制度。而审判员属于国家国家公务员,审理案件属于本职工作,领取国家工资。 3、案件处理地位不同。人民陪审员也不参加案件的执行工作,陪审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能和法官一
    • 人民陪审员和审判员有什么区别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4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中陪审员在庭审过程中与法官居于相同地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跟西方陪审制度是不一样的。其具体区别如下。人民陪审员在办案过程中和审判员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一致的.但是人民陪审员不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除不能担任审判长之外,其他权力与义务是跟法官一样的,是一个案件的合议庭成员。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实行有偿制度。西方陪审制度中的陪审团跟法官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学历要求也没有审
    • 人民陪审员的社会效果与陪审员的工作从哪方面认同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3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程序,并由其行使一定司法职能的制度。目的在于扩大司法民主,以普通民众参与行使审判权的形式,实现公民对审判权的分享与监督。让群众参与案件审理,体现政治民主与司法公正、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于人民陪审员的社会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他们参与审判可以从社会道德等方面分析案情,反映民意,能够消除双方当事人的怀疑和顾虑,减少法官与公众的隔阂,增加公众的对司法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