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过起诉要回彩礼的,先写好起诉书,一式二份,然后持本人身份证,到法院立案庭申请立案,等待开庭通知即可。
1、彩礼,应视为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予;
2、如果订婚后反悔,女方不愿意退还彩礼,双方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退还彩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交纳。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四)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
(六)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本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规定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交纳标准。
-
起诉离婚多久给离婚证和彩礼?
254人看过
-
订婚没领结婚证拿了彩礼女方不给怎么办
172人看过
-
没有领结婚证彩礼案件起诉谁
460人看过
-
结婚没给彩礼如何起诉
320人看过
-
离婚女方没给彩礼钱能起诉吗?
56人看过
-
没领证办了婚礼要退还彩礼么
176人看过
-
-
给彩礼了,没领证,离婚用把彩礼返还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9-22《解释二》对彩礼应否返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1.在决定彩礼是否返还时,是以当事人是否己经缔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收受彩礼一方应当返还彩礼。给付彩礼后如果己经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才支持当事人的返还请求。 2.《解释二》第10条第2项、第3项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双方必须。 3.因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应当以绝对生活困难为判断标准,而不是以相对生活
-
没领结婚证彩礼没有退完,未领结婚证彩礼不退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3-06-161、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应当退还彩礼。 2、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领证了但是没领证离婚彩礼退不了怎么办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10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如果离婚的,彩礼是可以退的,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离婚起诉没登记离婚彩礼怎么办?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31、男女双方未登记结婚也就没形成合法的婚姻关系,也就不存在离婚的问题,双方分开时彩礼能退回。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男方当事人有权请求女方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法院经查证认为情况属实的,应当对男方的诉求表示支持。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