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质押人与质权人协商一致后,就可以签订质押合同。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情况;
(四)担保的范围;
(五)质押财产交付的时间、方式。
一、质押和抵押有什么区别
质押和抵押的区别:
1、抵押和质押生效的条件不同。质押合同自质物或质权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抵押担保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2、名称不同。质押的财产为质物,提供财产的人为出质人,享有质权的人为质权人;抵押的财产为抵押物,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
二、个人股权质押生效的要件是什么
股权质押的生效条件是:
1、股权需具有可转让性:某种财产权利要成为质押的标的物,必须具备一个最基本的要件:可转让性。
2、必须签定书面股权质押合同: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或者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质押合同。
3、必须办理出质登记: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4、禁止预设流质条款:在股权质押合同中预设流质条款,是指质权人和出质人在质押合同中约定,债权未实现时,出质的股权自动转让给质权人。
三、质押合同是指什么
质押合同是出质人与质权人根据主债务合同就质押担保达成的书面担保合同。质押合同与抵押合同相似,关键是谁在担保期内占有担保。质押合同是质权人签订的担保合同。质权人将某些财产交质权人占有,并向质权人设定质押担保。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的,质权人可以依法以处分质权所得价款优先受偿。质押合同来自合同,其效力属于主合同,即债权合同。因此,债权合同中主债权的具体内容直接关系到质押合同的担保范围,甚至质押权的可操作性。
-
有合同第三方签定管用吗
176人看过
-
第三方合同规定
473人看过
-
质押合同里的质押金是按合同约定的吗
439人看过
-
合同转租给第三方是否违反合同约定
222人看过
-
第三人动产质押合同怎么写?
333人看过
-
合同约定付款给第三方是不是合法
158人看过
质押合同是质权人与出质人之间签订的一种担保合同。出质人在将自己的一定的财产交给质权人占有后,应向质权人担保。在无法还请债务时,质权人可根据合同处理质押物,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以及主债权产生的利息、违约金、质押保管费... 更多>
-
买卖合同质押第三方担保协议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2在买卖合同第三方担保协议的问题上,借贷关系成立,担保关系也成立,银行可以自由选择找你还是找担保人索要贷款。你和担保人之间的收到条只能说明你和担保人之间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借贷关系。但是你该欠银行的还是在欠,并不是因为钱不用了你就不欠银行了。所以,选择你是正常的,银行尽管两方都可追讨,并且应该是你和担保人方都正在被追讨,而不是只追你一个。但因为你是主贷款人,所以肯定会向你索要,你想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当
-
第三方存单质押质押合同可以备注一般担保责任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7质押,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动产或权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合同订立并生效后,债权人成为质权人,对出质的财产享有质权。担保法规定,质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质权也消灭,也就是说只要主债权存在,质权也同时存在。因此,质押合同不需要约定质押期限。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特
-
股权质押第三方担保合同怎么写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03根据你问的股权质押第三方担保合同的具体范文如下 保证人(甲方):有限公司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电话:传真:邮编: 委托保证人: 住所: 法定代表人: 电话:传真:邮编: 反担保人(乙方): 持股公司名称: 注册住址: 姓名:身份证号码: 住址: 姓名:身份证号码: 住址: 根据甲方与委托保证人签订的年委保字第号《委托保证合同》的约定,甲方同意为委托保证人向(以下称贷款方或承兑方等)申请授信(人
-
合同中约定第三方责任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31这个协议本身就是你们两个公司签订的,是优先处理你们两个公司权利义务的协议,该条约定首先当然对你公司生效。按照字面理解也是如此。至于说括号内的实际起到了一个补充作用。说明对方也不能追究你司员工的责任。永不成你单位与对方单位去重点约定第三方的权利吧,这不符合交易惯例。这种事情如果对方在扯皮,继续打官司都打不赢。
-
抵押合同中约定质押保证有效期有法律规定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3-08-13担保合同中约定抵押质押担保期间无效,担保合同当事人根据自身意愿可以约定条款,订立合同。但是合同的条款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若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则该条款无效。遵守法律就是对合同意思自治的相对限制。在担保合同中,对质押、抵押担保物权期间的约定因为违反法律原则、违反法律规定,而失去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