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无效的合同可以重签,法院并没有禁止双方当事人再次签订合同,只要其签订的合同不存在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后还可以再签订有效的合同。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山东:他人代签合同无效
离开单位已经两个多月的张某,怎么也没想到原工作单位以他违约劳动合同为由,把他告上了劳动仲裁庭。近日,山东省胶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对此案作出裁决,结果作为申诉人的某公司反而败诉。
张某于1999年8月到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至2004年8月31日止,合同期满后张某再也没到公司上班。至2004年9月底,张某应聘到某鞋业有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11月10日,张某意外接到了一份劳动仲裁应诉通知书,他感到非常吃惊,但很快向仲裁庭提交了书面答辩意见,仲裁委便择日对此案进行了开庭审理。
在庭审中,张某阐明自己是在劳动合同期满后而离开单位的,不应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申诉人则称张某合同到期后,双方又续签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张某在合同期内而离开工作单位,理应承担合同违约责任,并向仲裁庭提交了劳动合同文本。张某对此给予否认,称该合同上的签名不是本人签的。经仲裁庭调查,张某劳动合同到期后,公司向合同到期的职工下发了续签合同通知书,并与职工又续签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当时,张某不在单位上班,同事刘某在张某劳动合同书上代签了张某的名字,对此张某一概不知。
市仲裁委在查明事实后,认为某公司与张某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无效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刘某在没有张某的委托下,私自替代张某在合同文本上签名,不能代表张某的真实意思,因而不具有法律效力。张某在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再愿意与企业继续签订劳动合同,张某有权与企业终止劳动合同,对此不应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市仲裁委在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规定,依法作出了裁决,驳回申诉人的仲裁请求。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在法院裁定合同无效后,能否重新签订合同?
128人看过
-
什么合同会被法院视为无效合同?
156人看过
-
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以前的合同无效吗
279人看过
-
公章重叠会让合同无效吗
202人看过
-
合同签名伪造法院判决无效
56人看过
-
签无效合同?
468人看过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
合同无效法院有权管辖吗合同无效如何法院管辖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26对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合同无效的管辖法院只能适用于一般区域管辖,即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不能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即管辖法院不能根据合同履行情况确定。
-
无第三人主张合同无效,法院是否会判合同无效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2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院在查明事实后发现上述情形,才会判决合同无效。
-
合同无效法院无权立案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02合同无效法院不立案是不需要报警的,不立案,依据最新的司法解释,现在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受诉法院或者上级法院投诉。涉嫌渎职犯罪的,可以去检察院报案。
-
合同无效分包合同合同签订后有效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1-10-20没有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说明》第七条规定,具有劳务工作法定资质的承包人和总承包人,承包人签订的劳务承包合同,当事人以承包建筑工程违反法律规定为要求确认无效,不予支持。
-
无效合同什么情况下法院会认定无效借贷合同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17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况是: 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