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枪支罪是指一般主体为了非法占有枪支,对枪支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抢走的行为。该罪适用于故意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以下条件会构成抢劫枪支罪:
1.抢劫枪支罪适用于一般主体;
2.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
3.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4.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者对枪支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抢走的行为。
抢劫枪支罪属于哪种罪名?
抢劫枪支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枪支、弹药等武器装备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枪支罪属于严重侵犯公共安全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之一。
抢劫枪支罪的处罚是极其严重的,其最高刑罚为死刑,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没收财产。这是因为枪支是国家的致命武器,抢劫枪支行为是对公共安全的最严重威胁,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根据刑法的规定,抢劫枪支罪的罪犯应当依法从重处罚,同时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外,由于枪支具有高度的致命性,抢劫枪支罪也属于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因此对于这种犯罪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抢劫枪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于这种犯罪行为,应当依法严厉打击,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抢劫枪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抢走的行为。抢劫枪支罪属于严重侵犯公共安全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之一。其最高刑罚为死刑,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没收财产。对于这种犯罪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同时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什么是抢劫枪支罪?
417人看过
-
什么是抢夺枪支罪,抢夺枪支罪判多少年?
130人看过
-
持枪抢劫罪的判决标准及刑期
153人看过
-
抢劫罪携带枪支属于什么罪
408人看过
-
抢劫枪支罪是如何构成的
185人看过
-
枪支罪在抢劫罪中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54人看过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
抢劫枪支判刑标准2017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04抢劫枪支罪判刑标准是:抢劫枪支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抢劫枪支是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夺取枪支行为。如果行为人是出于抢劫财物的目的,而抢劫的是枪支的,构成抢劫罪。无论是公共场所、荒郊野外,拦路抢劫、入室抢劫,还是空中、海上,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
抢劫罪和持枪抢劫罪的区别, 持枪抢劫罪量刑标准, 持枪抢劫罪判几年安徽在线咨询 2022-02-11抢劫罪和持枪抢劫罪都属于抢劫罪,但是情节的严重程度不一样,量刑标准也别一样。持枪抢劫罪要加重处罚。详细内容如下:一、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的基本要求坚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多次结伙抢劫,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及老人等弱势群体实施抢劫,在抢劫中实施强奸等暴力犯罪的,要在法律规定的量刑幅度内从重判处。对于罪行严重或者具有累犯情节的抢劫犯罪分子,减刑、假释时应当从严掌握,严格控制减刑的幅度和频度。对
-
抢劫枪支罪判刑标准是什么,2023最新规定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12抢劫枪支罪判刑标准是:抢劫枪支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抢劫枪支是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夺取枪支行为。如果行为人是出于抢劫财物的目的,而抢劫的是枪支的,构成抢劫罪。无论是公共场所、荒郊野外,拦路抢劫、入室抢劫,还是空中、海上,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
抢劫枪支的法律规定抢劫枪支的量刑是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3-10-15抢劫枪支罪的量刑规定是:抢劫枪支、弹药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抢劫枪支罪在法律上有什么标准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15《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危险物质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数量达到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五倍以上的; (二)盗窃、抢夺军用枪支的; (三)盗窃、抢夺手榴弹的; (四)盗窃、抢夺爆炸装置,危害严重的; (五)达到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并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