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嫌疑人是可以取保候审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满足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的条件: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同时办理相关的取保手续后才可以。
一、被刑事拘留有谅解书可以取保吗
二者没有没有必然的关系,不以必须取得受害人谅解为必要条件,符合法律规定,即可申请办理取保。申请取保候审不以取得受害人谅解为前提条件,但是取得受害人谅解对办理取保候审更有利。
以下情况可以取保候审:
1.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保释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
3.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刑事拘留可以取保侯审吗
刑事拘留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但是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如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会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一般是三年有期徒刑,并且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发生社会危害性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或者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者孩子在哺乳期的妇女等。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未决犯可以取保候审吗?
未决犯若满足法定的取保候审条件也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的具体适用条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取保候审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嫌疑?
399人看过
-
取保候审是否可以直接提请逮捕
253人看过
-
酒驾取保候审后可否取回车辆?
246人看过
-
取保候审是不是直接可以解保?
313人看过
-
取保候审超期直接起诉可以吗
249人看过
-
公安机关直接取保候审
306人看过
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驾并不存在量刑标准。因为一般的酒驾行为仅仅是行政违法行为,并不会触犯刑法。因此,法院并不会对一般的酒驾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有量刑标准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主要是指醉驾的行为。... 更多>
-
醉驾解除取保候审之后会直接被取保候审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06醉酒驾驶是很危险的一种交通违章行为,是要受到严重的处罚的,那醉酒驾驶能不能取保候审?《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案件情况,可以拘留或者取保候审。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对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由此可见,醉酒驾
-
醉驾了,交警直接取保候审可以的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6取保候审与刑事拘留、逮捕一样,都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有条件的在外等待开庭审判,并不代表案件了结、当事人无罪。取保候审也与如何判决没有直接关系,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能够取保候审的,都是罪行较轻的,判决也不会太重,争取缓刑的机会也大。
-
取保候审不拘留可以直接取保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22取保候审条件是《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
-
诈骗罪取保候审能直接取保候审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5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符合条件是可以取保候审,办理取保候审的流程如下: 1、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 3、决定取保候审的,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
-
取保候审时间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直接诉讼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4不可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