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证明的责任,同时在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应当由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败诉或不利的诉讼后果的责任。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具体包含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行为意义的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所承担的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结果意义的举证责任是指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法庭庭审是民事诉讼过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法庭庭审最基本的职能是查明双方当事人讼争之事实,对双方当事人讼争之事实进行法律上的裁判。而为发现双方当事人讼争的事实,正确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从而完成法庭对证据的认证,则是庭审的核心。
一、正确把握举证责任分配的时机
在法庭调查阶段,原告陈述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被告作出承认或否认原告请求的意思表示。原、被告对其主张的事实进行举证,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质证,法官根据质证情况对证据进行认证,从而完成法庭调查。那么在法庭调查阶段,法官应在何种情况下对举证责任进行分配,又如何分配呢!
1.在原告陈述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被告作出承认或否认原告请求的意思表示后,法官对所需要了解的事实进行发问,确认原、被告无争议的事实与有争议的事实,确认原、被告所争议的事实是否基于同一民事法律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一轮的举证责任分配。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通过第一轮举证责任的分配,明确双方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
(2)明确双方各自承担所陈述事实的举证责任。一般而言,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判应当以证据支持的事实为根据,依据实体法律规范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所以当事人对其陈述的事实进行了举证,那么人民法院基于已证明的事实进行民事法律关系的确认,从而进行实体法律规范的裁判应该是公平与公正的。
2.通过第一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被告必然对其所需证明的事实进行举证,然后引导当事人进行质证,再对当事人所举证据的证明效力进行认证,通过证据的认证,确认已被证据证明的争议事实。但是,证据对事实的证明存在三种情况,一是证明事实为真实,二是证明事实为虚假,三是事实真伪不明。前两种情况,不论事实被证明为真或者为假,人民法院均可以依据实体法律规范作出裁判。但在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进行第二轮举证责任的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如不能举证,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民事责任。所以,进行第二轮举证责任的分配的意义在于解决当争议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由谁提供证据证明并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在庭审中正确把握举证责任分配的时机,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明确民事法律关系,更体现裁判的公平与公正。
二、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
正确把握在庭审活动中举证责任分配的时机只是举证责任分配的前提,庭审中如何进行举证责任的分配即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更是整个庭审活动的核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7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本条确立了分配举证责任的三个层次的依据,即法律、司法解释以及法官裁量权。依此,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应是如下:
(一)、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若干规定》第2条、第5条、第6条明确了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在庭审中,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对产生权利或法律关系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凡主张已发生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应对存在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二)、举证责任分配的倒置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74条对举证责任倒置规定了5种情形,《若干规定》第4条对《意见》第74条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同时增加了产品缺陷侵权诉讼、共同危险侵权诉讼以及医疗事故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承担规则。
(三)、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不属于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依照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又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的情况。为此,《若干规定》第7条规定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该条规则的具体适用具有层次的效力性和适用前后顺序的排列性,即只有在出现了有关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形,并且《若干规定》和其他司法解释仍无法具体确定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负担时,法官按照审判职能又不能拒绝裁判,在穷尽现有法律法规后,法官才可以根据民法上的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并结合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各种因素具体确定证明责任的具体分配。
举证责任的分配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在审判实践中应审慎把握举证责任的分配。从审判实践来看,真正需要法官进行举证责任分配的情形较少,而真正进行举证责任分配时,更体现法官对《若干规定》第7条的掌握和理解。《若干规定》第7条对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虽寥寥数语,但涵盖所有民商法律基础,只有切实掌握并熟练驾驭庭审,才能体现法官的业务与威严,才能切实落实司法为民的理念。
-
谈法官释明权在民讼证明责任分配中的运用
166人看过
-
海事赔偿中承运人过错举证责任分配的启示
60人看过
-
举证责任在环境污染案件中的分配方式
172人看过
-
侵权责任分配中特殊情况下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分析
286人看过
-
举证责任分配的例外原则——举证责任倒置
248人看过
-
法律中举证责任分配错误的判断
209人看过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
举证责任在债权债务纠纷中的分配山东在线咨询 2024-12-14一、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1. 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其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 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 当事人名称在诉争的法律关系发生后曾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二、证明买卖关系存在的证据 1. 购销合同:《购销合同》、《供货协议》 2. 订(定)货单 3
-
继承权如何申请举证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05法定继承中存在的举证责任的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继承人身份的确认。 如果继承人系被继承人的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丧偶的女婿、媳妇对岳父、公婆尽到了主要的赡养义务,要求继承遗产,而其他继承人否认其为法定继承人的,应由主张自己有继承权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 (2)继承权的丧失。 如果均为法定继承人,对谁丧失继承权存在争议,主张他人无继承权的一方负有举证责任。 (3)继承权的放弃。 对是否
-
医疗事故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及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怎么规定的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9【医疗事故的诉讼】医疗事故侵权纠纷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人民法院要做出患者胜诉的判决,必须要确认下列事实存在: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受到人身损害;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着疏忽或懈怠的过失行为;患者所受的人身损害是医疗过失行为所致。对于第项事实,较易于证明。但对于第、项事实,一般的患者,则很难以证据证明。在现有的医疗服务水平下,误诊与否、治疗及时与否、手术及处置适当
-
什么是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是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8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证明的责任,同时在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应当由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败诉或不利的诉讼后果的责任。 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7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
表见证明的举证责任分配责任如何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18行为人若推翻人民法院依据经验法则所确立的表见事实,必须就该事件的通常经过,具有其他相反事由的事实存在,提出反证,使法官对此反证事实具有初步表面可信情形,从而对表见事实产生合理怀疑,对表见事实承担举证负担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再就该事件的内容加以说明或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