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中一方欺诈另一方,让另一方还高利息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及时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借款合同。而该合同被撤销后,就自始无效,当事人需要返还因该合同所得的财产,借款人也不需要再向贷款人承担还款的责任。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手段有哪些
常见欺诈手段主要以下几种:
1、伪劣产品替代履行法。
在签订买卖合同时,欺诈方出示真实的质量较高的样品,而在履行时却代以质量低劣的伪次品。
2、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欺诈法。
当事人一方在自身无履约能力或虽有一定履约能力的情况下,自订立合同起,就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而是想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履行合同。
在骗取对方履行合同之后,非法占有对方履行的款项或产品,而自己却不再履行合同,使对方造成重大损失。
3、假单位欺骗法。
所谓假单位,又称皮包公司,是指根本不存在或未经合法注册的单位。
这样单位没有注册资金、没有固定场所,没有经营管理设施,甚至连从业人员都是虚假的。
4、虚假价格欺诈法。
供方使需方在陷入错误认识的情况下与之订立合同,从中获取不法利益。
这种欺诈手法一般是通过所谓的大甩卖、大清仓等实现的。
5、长线大鱼欺诈法。
所谓长线大鱼,即放长线钓大鱼。
这种欺诈手段的特征:
一是欺诈方在实施欺诈行为之前已先与被欺诈方签订履行了几份小额合同,付小额定金,并履约积极、顺利,制造本身履约能力强、重合同守信誉的假象,骗取对方信任。
然后谎称因生产生活需要,签订大额买卖合同,骗取大量货物或钱款。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凭样品进行买卖交易时,买卖双方当事人需要封存样品,并且对样品的质量情况进行说明。
出卖人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时,标的物应当与样品及其说明的质量相同。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用欺诈手段借款不还属于诈骗吗
167人看过
-
买卖合同欺诈手段:哪些手段具有欺骗性?
470人看过
-
债务人以欺诈手段签订的担保有效吗合法吗
267人看过
-
合同欺诈都有哪些手段
490人看过
-
欺诈的手段借钱但一直承认借款算诈骗吗
486人看过
-
贷款欺诈手段有什么
156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有哪些合同欺诈的手段?江苏在线咨询 2023-03-03(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
保险公司以欺诈手段退保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01保险公司的做法不合法。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如果撤销权人主动向对方作出撤销的意思表示,而对方未表示异议,则可以直接发生撤销合同的后果。如果对撤销问题双方产生争议,则必须提起诉讼或仲裁,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裁决。所以建议尽快收集证据诉讼或者仲裁。
-
空白合同是欺诈手段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13如果当事人处于不知情状态,行为人有欺诈故意的,并且实施了欺诈行为的,属于欺诈。对于欺诈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 有的业务员为达到个人目的,利用空白合同将业务拉到自己经营的企业或相熟的企业,使签约单位误以为是与加盖公章的企业订立的合同从而受到欺诈。使用空白合同既欺诈了合同签订方,也对加盖公章的企业进行了隐瞒。
-
借款合同欺诈让还高利息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23借款合同中一方欺方,让另一方偿还高额利息,另一方可以及时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贷款合同。合同被撤销后,从一开始就无效,当事人需要返还合同所得的财产,借款人不再需要向贷款人承担还款责任。
-
什么是合同欺诈手段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04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合同民事欺诈有四个特点:一、欺诈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