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合同中的重大误解和解除规定详细分析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7 10:44:52 104 人看过

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法定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一方当事人享有仅凭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示即可使当事人双方间现成的法律关系消灭的权利,其行使无须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约定解除则是通过双方协商或事先约定解除的条件,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

职工持股会股权转让显失公平重大误解

职工,持股,公司,股份,转让,股东职工持股会股权转让(收购/回购)显失公平重大误解职工持股纠纷呈现新趋势近来,有关职工持股的纠纷屡见报端,纠纷的类型也由前两年的持股资格说法与职工身份、劳动合同关系相联系,演变为是否能强制职工退股,股份回购或转让应该遵循什么法定程序?股价如何确定?怎么界定股权转让行为的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等等?笔者就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谈谈意见,抛砖引玉。关于公司股份回购和职工持股会收购职工股的问题股份回购(又称为股份的赎回和重购)是指出于特定目的,公司通过一定途径将已发行在外的股份重新购回而使公司减少发行在外股份的行为。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第143条对股份回购的条件作了限制,允许股份公司在下面四种情况下回购公司股份:(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三)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并规定如公司采用以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为目的的回购,则其“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这意味着以奖励给本公司职工为目的的股份回购其资金来源只限定于公司的税后利润,公司没有税后利润就不能进行以奖励给本公司职工为目的的股份回购。“回购”的主体是发行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本身,而不能是包括职工持股会和发起人在内的其他公司,因为无论是职工持股会还是公司发起人,他们与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民事主体。职工持股会收购股权实质是一种投资行为,职工持股会是代为管理职工股权的机构,其成员是全体持股的职工。从程序上讲,如果职工持股会要收购职工的股份,必须经持股会成员大会作出决议,公司的董事会或股东会只能决定公司自身的事务,而不享有处分股东股份的权利,不能将股东会或董事会的职权扩及到股东个人权利或固有权利的范围,从法理上讲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即使作出职工持股会收购职工股权的决议也是无效的。从经济上讲,投资的前提是必须有自有资金。职工持股会必须有资金才能收购职工的股权,事实上职工持股会仅是一个代职工管理股权的机构,没有注册资本金,是非经营性机构,根本没有自有资金,所以是不可能收购职工股权的。有的企业经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要求职工退股由职工持股会收购,而职工的股权转让款却以公司资金直接支付,这种方式实质上是用公司的资金收购了公司的股权,明显违法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关于公司职工持股会能否与内部职工私下达成对职工明显不利的内部职工股转让协议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39条的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作为股份转让的前提是,股东必须享有相应的知情权,从某种意义上说,真实有效的信息是决定股东处分自己股份的必要前提。股东的知情权对公司经营情况的知情权,也包括对公司资产情况的知情权。股东有权及时了解所发生的与公司运营有关的重大情况,公司管理层有及时披露的义务。与上市公司相比,内部职工作为私募股份的持有人,其获取发行人投资经营信息的能力明显处于弱势,与公司职工持股会在信息占有上处于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同时由于内部职工股的私募性质使其无法享有公开市场的制度保护,因此在股权转让时不具有准确评估股份价值的能力,与职工持股会通过私下协商的方式达成的股份转让协议,通常难以实现公平、公正的结果。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的规定,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协议转让,必须遵循公司法、证券法确立的关于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基本原则,即“股东转让其股份,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是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惟一合法场所”。内部职工股的转让同样可以参照该通知的规定,在一定程度的证券公开交易规则和制度的保护下,通过双方当事人的充分协商,其转让结果才有可能实现公平。如果公司或职工持股会利用自己占有的信息优势,故意向股东隐瞒公司的真实财务情况或者是故意向股东提供不正确的信息,导致股东基于不实信息作出了股权转让的行为,则应认定转让行为无效或可撤销,股东有权对公司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2日 22: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股权转让相关文章
  • 合同中的重大误解
    1、合同重大误解的概念重大误解指合同当事人所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是当事人为意思表示时所不知或者误认为所致。2、重大误解的构成条件(1)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如果仅仅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大误解。(2)误解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误解人的误解与其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3)误解是由误解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这也是误解和欺诈、胁迫及乘人之危的主要区别之一。即误解人的错误认识不是源于对方当事人的遗错行为,而是由于自己的不谨慎。(4)误解是误解人的非故意行为。在此不允许当事人以重大误解为借口,而实属于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为来撤销合同。律师提醒您: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建议咨询相关律师,仔细分析合同的条款,防止出现合同重大误解。
    2023-06-09
    391人看过
  • 权利和义务的详细解析
    在我国,宪法确认公民有劳动权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于宪法第四十二条。劳动权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要求提供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和切实保证劳动取得报酬的权利。宪法确认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于宪法第四十六条。受教育权指公民有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权利,而且每个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接受教育。并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继承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继承人有以下权利及义务:1.继承人有接受继承和放弃继承的权利。继承人是否接受继承,是法律赋予的权利。2.继承人有取得遗产的权利。没有放弃继承的继承人自继承开始便可以取得已死亡的被继承人的财产。3.继承人有请求分割遗产的权利。遗产被几个继承人同时继承,如经其中某一继承人的请求,那么可以将遗产予以分割。当然,分割遗产不得侵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4.继承人有管理遗产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哪些实际占有遗产的继
    2023-06-30
    60人看过
  • 如何区分重大误解与欺诈 重大误解合同怎么解除
    重大误解与欺诈有以下区别:1.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误解一方陷入错误认识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并非因为欺诈的结果。2.在欺诈的情况下,受欺诈的一方陷入错误认识并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是欺诈行为造成的。重大误解合同可以变更和撤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一、民法典中土地出让合同可否撤销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撤销合同。如果有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况的,不利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
    2023-06-20
    213人看过
  • 如何区分重大误解与欺诈重大误解合同怎么解除
    一、如何区分重大误解与欺诈在重大误解和欺诈中,都存在着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且都会对该当事人造成损失。但两者有着明显有区别。重大误解与欺诈根本区别在于:在重大误解中,误解一方当事人的错误认识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对方欺诈所致。而在欺诈情况下,受欺诈的一方发生错误认识并不是由于自己的错误所致,而是对方欺诈的结果。在一方当事人(表意人)因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之后,对方当事人知道对方已发生了误解并利用此种误解订立合同,在此情况下是否构成重大误解?尽管对方当事人恶意,但这并不影响重大误解的构成。因为在单方误解的情况下,不论对方是否知道,都可以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对方当事人具有恶意可以在合同效撤销以后作为确定责任的一种根据,而不应作为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当然,如果对方当事人知道表意人已发生认识错误,又实施欺诈行为进一步诱导表意人发生更大的错误认识,则应按欺诈处理,此时,表意人先前的误解可以作
    2023-03-30
    251人看过
  • 重大误解解除合同的期限
    有重大误解可撤销合同的期限为1年。根据《民法典》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民法典》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一、民法典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期限有多长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2023-06-26
    303人看过
  • 重大误解解除合同的后果
    一、重大误解解除合同的后果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该条明确规定了可撤销合同之情形:所谓重大误解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因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认识而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结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该规定解释了重大误解的合同的基本内容。二、解除合同后能主张违约金吗如果因违约导致合同被解除的,主张解除合同与主张违约责任是可以并存的,也就是在因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可以在解除合同的同时要求违约方赔偿相应损失,此等违约责任并不因合同的解除而归于消
    2023-04-26
    110人看过
换一批
#股东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更多>

    #股权转让
    相关咨询
    • 股权转让重大误解解除合同的内容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2-15
      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法定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一方当事人享有仅凭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示即可使当事人双方间现成的法律关系消灭的权利,其行使无须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约定解除则
    • 合同的重大误解怎么分析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31
      第一、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该错误的产生是当事人的内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当事人的意思真实与其内心意思是一致的,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等内心意思的缺陷,使其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第二、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误解的对象是合同内容,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因此使当事人订立了合同。合同的内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认识发生误解,才能够成为重大误解
    • 如何区分重大误解,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重大误解,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23
      重大误解还包括: (1)对标的物品种的误解。如将冷冻机误解为冷藏机。因为对标的物品种的误解属于对合同标的本身的误解,所以将造成合同的目的落空,使误解者遭受重大损失,当归属重大误解。 (2)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如将赝品当作真迹,将合金当作纯金购买,即属重大误解。但仅对标的物的非主要功能或效用发生的误解不属重大误解。 (3)对标的物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的误解。如果对上述的误解造成了
    • 股权转让合同解除后
      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27
      股权转让合同的解除可以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约定解除是当事人双方协商可以解除所有权转让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达成后可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情况,解除合同的情况出现的情况下,解除权解除合同。法律规定的合同解除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四种:1、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比如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后,发生了地震,公司不存在了。此时双方都有权解除合同。
    • 怎么区分重大误解与欺诈,重大误解合同怎么解除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5-10
      一、怎么区分重大误解与欺诈 在重大误解和欺诈中,都存在着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且都会对该当事人造成损失。但两者有着明显有区别。 重大误解与欺诈根本区别在于:在重大误解中,误解一方当事人的错误认识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对方欺诈所致。而在欺诈情况下,受欺诈的一方发生错误认识并不是由于自己的错误所致,而是对方欺诈的结果。 在一方当事人(表意人)因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之后,对方当事人知道对方已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