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乘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一、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加班工资需根据日工资基数或小时工资作为基数来计算。而“工资”本身是一个大的概念,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奖金、补贴、提成等等,国家尚未明确规定哪些项目应计入加班工资基数,哪些项目可不计入加班工资基数。因此各地劳动仲裁的结果也不一致。合理的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应当只包括标准工作时间工资,而类似于“销售提成”、“业绩奖金”这种根据实际业绩和表现才能核算出的薪酬项目,不应当计入加班工资基数。理由是,加班工资的性质是一种工时薪酬,与工时没有必然联系的工资科目不应当作为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广东等地方的司法适用意见已经明确认可了这种观点。
HR应当查询当地的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按照当地规定和政策执行。以《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为例,职工的工资基数,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1)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以及休假期间工资标准确定;
(3)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
(4)依照前述规定确定的加班工资基数以及各种假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可见,首先应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本人工资标准来确定职工日工资基数和小时工资基数。假设企业不在劳动合同里约定明确的工资标准,是否对企业有利呢?从上述规定看,这样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劳动者通常不难证明自身的实际应得工资。从工资卡的对账单或工资条上就可以查明实际工资,而工资卡对账单或工资条上往往还包含了提成、奖金等很多项目,所以存在把工资基数认定得更高的风险。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具体的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可以更巧妙地设计薪酬结构,在劳动合同里只约定较低的标准工作时间工资(多称为“基础工资”或“基本工资”),这样就可以降低计算加班工资的工资基数。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标准工作时间工资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就不违法。
-
最新日工资、小时工资、加班费计算方法
233人看过
-
对日工资和小时工资计算方法的质疑
222人看过
-
加点工资、休息日与节假日加班工资计算
461人看过
-
工资计算规则:员工日工资如何计算
426人看过
-
小时工资率计算规则
148人看过
-
误工费日工资月工资怎么计算?
114人看过
日工资是指当月的计薪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制度工作日加法定休假日。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日工资制计算的三种方法是按照平均每月应出勤天数计算、按照平均每月日历天数计算、按照... 更多>
-
-
工作日与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26月计薪天数、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方法为: 1、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不扣除11天的法定节假日)。 2、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3、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劳动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
-
节假日加班工资计算赔偿,平时加班一小时怎样算工资?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16加班费,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继续生产劳动或者工作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劳动法加班费的规定:《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
-
法定工作日时间及工资计算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28法定工作日 1、属于全体人民的节假日有:元旦(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三天;国际劳动节(5月1日、2日、3日)放假三天;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三天。因此属于全体人民的节假日共计有10天。这些节日适逢公休假日,顺延补假。 2、属于部分人民的节假日有:妇女节(3月8日),青年节(5月4日)建军节(8月1日)等等,为了便于开展纪念活动,有关的公民可以放
-
误工费计算方法:个体户每日工资与8小时工作制的关系福建在线咨询 2024-12-13根据受害人的实际工资损失数额确定,误工费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受害人的收入状况来决定的。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对于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计算,是以受害人有无固定收入为界,分别采用两个计算标准:对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对无固定收入的以最近三年平均收入为准计算。如果不能证明最近三年,则按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年度相同或相近行业平均工资为标准计算。 这样的规定较为明确,但在司法实践中,受害人的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