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购房合同后才发现房产中介少算了将近3万元的税款,一边是购房费用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一边是不按时办过户手续要承担违约责任。日前,市民何先生遇到这样的尴尬事。他怀疑房产中介可能存在交易欺诈。
前不久,何先生通过宁波海鑫房产经纪有限公司介绍,看中了鄞州彩虹社区两套店面房。经房产中介工作人员测算,购买该两套店面房的税费大约6.7万元,何先生认为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就于3月13日正式签订了购房合同,最终以95.8万元与房东成交。
可是,当他去鄞州地税部门缴纳税费时,却被告知实际所要缴纳的税费是9.4万余元。这让何先生措手不及,如果早知道要交9万多元的税,我当初就不一定会买了。
对此,房产中介公司史经理说,当初业务员的确忘算了一笔土地增值税,但依据合同约定,买方要缴纳的税费是按税费发票或收据按实结算,多退少补。
史经理还说,鄞州区地税部门去年7月推出一项新政:对鄞州钟公庙街道的二手商业用房买卖,要加征土地增值税,其他地方则不用。而他们之前还没有办理过相关业务,因此对这项政策还不熟练,导致失误。
然而,记者从鄞州地方税务局税政科得知,鄞州并没有专门出台过上述政策。国家统一开征土地增值税已经有多年了,实施对象和范围也是由市里统一规定的。
对于中介给出的理由,何先生表示无法接受,房产中介本身就从事房屋买卖业务,对各种征税项目应该清楚。更让何先生为难的是,现在购房合同已经签了,如果不及时缴纳税费,不能拿到完税契证,他就无法到房管和土管部门领到房产证和土地证;同时,根据合同约定,如果他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将承担违约责任。因此,何先生认为,房产中介这样做,不排除存在交易欺诈,要不就逼迫我接受高价;要不就使交易失败,收取违约金。
前天下午,该房产经纪公司法定代表人胡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和何先生进行协商,妥善解决。
-
和中介签了合同,中介存在欺诈怎么处理
316人看过
-
与中介签订合同后,发现中介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怎样处理
276人看过
-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欺诈的
372人看过
-
中介是消费欺诈吗
489人看过
-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与反欺诈,买卖合同存在欺诈法律后果
404人看过
-
房产中介欺诈报警可以吗,中介欺诈法律纠纷有哪些
381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在赠与合同中存在欺诈情形属于欺诈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03没有效。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所以,赠与合同存在欺诈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相关延伸】 问:撤销合同有时间限制吗? 答:针对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撤销权有时间限制,权利人应该在法定时间内行使权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
-
与中介签订合同后,发现中介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怎样处理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3和中介签了合同,中介存在欺诈,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黑中介欺诈能判多少年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22诈骗,分为诈骗违法行为、一般的诈骗罪、扰乱市场秩序的合同诈骗罪、金融类诈骗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另外,再加上渎职犯罪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相对于前述“主动型”的诈骗犯罪,那该罪则是“被动型”的被诈骗犯罪,我们也将进行简要阐述。
-
欺诈3万五应该判多少年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8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
-
房地产中介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法律对此有何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5-01-05房地产中介机构的欺诈行为包括以下几点: 1. 进行虚假宣传,以诱骗消费者签订合同。 2. 签订霸王合同,使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3. 违规操作,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4. 利用各种手段收取各项费用。 5. 退还费用困难,让消费者感到不便。 根据《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员不得有以下行为: 1.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或者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串通捂盘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