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以执行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契机,不断创新维权机制,积极延伸维权触角,强化维权执法,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年1—8月,该县共受理消费者举报、投诉28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2万余元。
勉县着力建设消费者维权网络建设,积极拓宽维权渠道、提升维权效能。大力推进一会两站建设,在19个镇建立消协分会,在243个村(社区)设立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在商场、超市、旅游景区等21个重点场所设立消费维权联络公示牌,聘请联络员298名,形成了由工商所、联络点和联络员组成的三级维权网络,畅通投诉受理、分流、处理的快速渠道,努力把消费纠纷解决在基层,做到农民投诉不出村、权益受损获赔偿。同时,推进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效能化建设,积极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对消费者的申诉举报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截至目前,12315消费者维权平台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7件、咨询800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2万余元。一会两站受理调处消费投诉220余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万余元。
同时,勉县强化维权执法,推进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行政执法建设。针对家用电器、服装鞋帽、装饰装修材料等重点行业领域,出动执法人员486人次,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查处销售不合格商品违法案件19件,向4户销售标识不合格珠宝首饰的经营户下发整改通知书。积极开展红盾春雷专项整治工作,突出解决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违法经营问题,维护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
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对策
173人看过
-
房屋适用消费者权益法吗,维护消费者权
479人看过
-
新疆消费者权益维护电话号码
394人看过
-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着力解决消费者维权难
153人看过
-
中消协呼吁维护“海娜号”消费者权益
216人看过
-
维护消费者权益是王道
82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消费者维护权益的法律规定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2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维护全体公民消费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规定》进行第一次修正。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
产品质量法中的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新疆在线咨询 2021-10-27一、消费者社会监督权利《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查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应负责处理。第二十三条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可以就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提出有关部门负责处理,支持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害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社会组织主要指各级消费者协会和质量管理协会等。 二,销售者必须对消费者购买的产
-
消费者购物前如何维权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购物前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15消费者购物前维权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清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维权各项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购买前了解商品属性。对于商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原材料、结构、合格证,出厂日期、消费期限、使用说明、售后服务等有关商品自身的情况以及商标、厂家、生产地、经销者等关于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情况应尽可能地了解。 3、保存购买凭证。购买后应尽可能
-
鹰潭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22市政府设立的鹰潭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协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决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研究解决疑难问题。领导小组下设的鹰潭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权益保护中心),负责受理金融消费者申诉、指导金融消费者依法保护合法权益、评价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情况、披露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等各项日常工作。权
-
消费欺诈消费者的权益如何维护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07遇到欺诈消费者如何维权的方法: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的;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