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事人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为最终裁决,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您可以提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意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七条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仲裁裁决为最终裁决,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用、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被收买怎么办?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仲裁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通过送礼、娱乐、旅游、金钱或其他形式的利益来收买劳动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如果劳动者或其代理人在仲裁过程中遇到了被收买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
1. 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投诉,提供相关证据,要求重新审理被收买劳动仲裁裁决。
2. 寻求法律咨询,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寻求法律帮助。
3.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助。
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如果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员受到用人单位的威胁或利诱,可以采取上述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劳动仲裁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劳动仲裁裁决的执行力度,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采取多种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劳动仲裁机构的监管力度,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
-
劳动仲裁的仲裁期限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97人看过
-
遭受劳动仲裁不公,怎么办?
255人看过
-
社保证明缺失,劳动仲裁是否受影响?
451人看过
-
公司是否担心遭受劳动仲裁?
158人看过
-
劳动仲裁出不受理申请法院有影响没
309人看过
-
合同未签署是否影响劳动仲裁的受理
386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请病假遭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09劳动者可以和公司私底下协商解决,如果不愿意调解或者协商不成,当事人应当在仲裁时效期间内提出。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者应该收集好自身已申请病假的证据,以及因申请病假导致为解雇的文书通知。
-
劳动仲裁影响失业金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20建议你具体咨询公司所在地的劳动局,问询失业保险金的领取问题。 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劳动仲裁应该是不冲突的。 对于单位的解除行为,如果你没有过错,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单位关于得有上一个单位的解除证明,这说说法没有什么依据。领取失业金主要是以缴费年限计算的。 可以看一下失业保险条例。
-
劳动仲裁影响今后求职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04劳动仲裁不会影响以后的求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
-
用人单位受疫情影响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解决云南在线咨询 2022-09-01因受疫情影响造成当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时效期间申请劳动人事争议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难以按法定时限审理案件的,可相应顺延审理期限。
-
劳动仲裁中遭遇伪证仲裁怎么办?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12申请劳动仲裁的时候是需要证据,一些申请劳动仲裁的人为了仲裁结果能够偏向自己,但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证据,于是就会铤而走险作一些伪证。那么,在劳动仲裁时遇见伪证我们该怎么办? 作伪证是应负法律责任的,如果情节严重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