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概念是怎么规定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11 21:10:29
393 人看过
意思表示一致,就是多个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意愿有统一性。实际上,协商一致的合同,就是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
1、虚假表示又称真实保留,指行为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做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是一种自知并非真实的意思表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隐藏行为隐藏行为是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3、重大误解,《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伪装行为,即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此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描述意思表示的概念
192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意思表示的解释如何确定
437人看过
-
民法典真实意思的表示如何认定?
307人看过
-
民法典中的侵占概念
401人看过
-
民法典中意思表示的作出方式有哪几种
439人看过
-
合同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吗?
468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民法典对于意思表示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4-12-191. 表示具有相对人身份的意志表示; 2. 表示没有相对人身份的意志表示; 3. 表示公告方式的意向表示; 4. 表示明示和默示的指示表示; 5. 表示意思表示的撤回; 6. 表示意思表示的阐明。
-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有哪些种类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0《民法》的意思表示,从有效时间来看,1、用对话方式制作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3、以公告方式制作的意思,公告发表时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可视为意思。
-
民法总则对虚假意思表示的规定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1-08-13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内心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的意思的意思表示。【原则上有效,如果真意保留的事实为相对人所明知的,无效】 2、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同谋而为的虚假的意思表示。【如果虚伪表示隐藏的行为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有效】 3、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可撤销】
-
民事法律行为是意思和意思表示的统一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23意思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间志和愿望: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这种意志和愿望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 民事法律行为就是这二者的统一,这是因为: 其一、如果行为人仅有意思而没有以一定的行为表示出来,是不会发重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 其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以他的真实意思为基础。行为人所为的行为,必须是他的真实愿望,如果他的意思表示不是出于真实意志; 那么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将会受到影响,意思表示构成了民
-
民法典规定以公告做出的意思表示什么时候生效云南在线咨询 2021-10-14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九条 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公告,是指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或者公开宣告,宣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告的使用表述为:“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公布依据政策、法令采取的重大行动等; 二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公布依据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