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情形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付双倍工资:(一)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劳动法规定员工的体检费由谁出
员工入职体检费用的承担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因为有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法条,通常认为体检费用是由企业承担的。
体检是在面试通过,企业决定录用后,要求应聘者参加的一项健康检查。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先让员工自己垫付,体检合格,入职后,再给予报销,若不合格则多数由求职者自己承担费用。也有些公司,通过外包公司指定医院并且结算费用,无需个人支付。具体情况,在得到体检通知时,可以详细咨询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员工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200人看过
-
雇主拖欠员工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
418人看过
-
未签合同劳动者将面临哪些挑战?
315人看过
-
不签劳动合同的雇主会面临哪些后果?
195人看过
-
劳动法规定:企业未签劳动合同将面临何种法律后果?
266人看过
-
根据劳动合同法,外国人能否与中国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180人看过
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签订,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包括: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更多>
-
雇主拖欠雇员工资且未签订劳动合同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28由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决定解除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等。 在劳动争议中,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员工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
-
雇主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如何追回工资?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10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且无故克扣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寻找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资料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劳动者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只要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
劳动法规定:不签合同的劳动者将面临两倍工资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7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知,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就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
雇主未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员工工资未发放的处理办法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
-
雇主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违法?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24公司未能及时与员工签署书面劳动合同,违反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该条规定企业未与员工签署书面劳动合同的行为,实质上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侵害。 针对这种情况,接到侵权指控的劳动者有权向劳动监察机构提出投诉并进行劳动仲裁申诉。具体而言,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结束劳动合同,而无需承担任何违约的经济或法律责任。如果企业因为未签署书面劳动合同而给员工带来任何经济损失,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