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规定遗嘱中的继承人是孩子可以吗
民法典规定老人房产遗嘱可以留给孩子继承,是受法律保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遗嘱处分个人财产】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二、立遗嘱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说遗嘱人要年满18周岁且精神状况正常。(如有人认为当事人立遗嘱时神志不清,对遗嘱效力存有异议,可在法院庭审时举证证明。
2、遗嘱的形式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根据规定,遗嘱的形式包括五种: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只要符合相应的规定,这些遗嘱都是有效的。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效力高于其他形式的遗嘱;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并签名,要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录音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
至于口头遗嘱,只有在危急情况下(指生命濒危、无法存续,无法以其他形式立遗嘱的情况下)遗嘱人才能立口头遗嘱,并应当有两名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但在危急情况解除后,若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录音形式立遗嘱的,之前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见证人以法院开庭时当庭的证言为依据。
3、遗嘱人在遗嘱中处分的只能是自己的财产(自己的财产想给谁就可以给谁),关于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分,夫或妻一方在立遗嘱的时候,只能处分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
-
民法典中是否规定遗嘱可继承基金?
324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继承人可以拿遗嘱吗,怎样立遗嘱是有效的
389人看过
-
民法典中遗嘱人的子女能否继承?
476人看过
-
民法典股份可以遗嘱继承吗,没有遗嘱如何继承房子
180人看过
-
民法典中腹中小孩可以是法定继承人吗
101人看过
-
《民法典》中规定被继承人不公开遗嘱违法吗
349人看过
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 更多>
-
民法典遗嘱中各种人被遗嘱人可以继承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18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有遗嘱的应当按照遗嘱进行继承遗产,只有符合下列条件,遗嘱中未注明的人,又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才能继承遗产: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
-
民法典规定继承遗嘱遗嘱继承人可否继承权新疆在线咨询 2023-01-011、法律对遗嘱能不能交给继承人保管没有作出规定,但一般情况下,遗嘱是由被继承人自己保管或者交由遗嘱执行人保管的。 2、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自然人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1)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 (2)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 (3)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 (4)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
-
民法典规定转继承可以是法定继承也可以是遗嘱继承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4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转继承既可以是法定继承也可以是遗嘱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
民法典遗嘱法定继承可以代书遗嘱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3-05-20遗嘱可以作为继承权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
-
民法典未成年的孩子可以继承遗嘱房产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201、未成年孩子可以继承遗嘱房产。 2、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