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Tsera将23家知名企业告上法庭,声称这些公司侵犯了他们在掌上设备触控技术上的专利。被告既包括苹果、微软这样的美国巨头,也包括LG、iRiver、Cowon等韩国大厂,BO、飞利浦、TrekStor等欧洲名牌,甚至我国厂商魅族也被列入了被告行列。
Tsera声称拥有一项“通过触控板控制便携电子设备”的技术专利,该专利于1999年提交,2003年获得授权。该专利的具体内容是:“便携设备可以识别用户手指在触控板上的多种滑动操作,不需要给出视觉反馈,用户也无需观看屏幕即可完成操作。”根据他们的说法,苹果iPod系列上的“ClickWheel”触控转盘,微软Zne上的“ClickPad”触控板,以及LG巧克力VX8500手机,iRiver、Cowon、魅族等公司的多款掌上媒体播放器产品的触控操作技术都涉嫌侵犯该专利。
Tsera将此案主攻方向放在了苹果身上,表示他们2004年9月就已经知会苹果该专利的存在。但苹果却一再无视他们的要求,继续制造涉嫌侵权的产品iPodclassic和iPodnano等,拒绝支付专利授权费用。因此,Tsera要求苹果向他们支付3倍于标准的赔偿金,其他二十多间公司也需要支付标准赔偿金,并在今后长期向Tsera缴纳专利授权费。
媒体普遍认为,Tsera的专利描述含糊,并没有明确界定该触控技术的特殊性与独创性,提出该诉讼明显是要靠多家巨头的赔偿金实现一夜暴富,胜诉的可能性不大。不过,由于陪审团往往有同情弱者的心情,也不排除他们会最终得偿所愿的可能。
-
苹果微软申请零接触控制专利
380人看过
-
微软申请电子书触屏翻页专利苹果或构成侵权
269人看过
-
苹果被诉侵犯8项专利微软或由此受益
466人看过
-
微软、谷歌被控3D绘图专利侵权
426人看过
-
微软控告TomTom侵犯FAT文件系统专利
103人看过
-
软件商Openwave指控苹果RIM侵犯其5项专利
347人看过
专利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以生产经营或者谋取一定的利益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他人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 更多>
-
专利侵权中如何被告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26企业被告专利侵权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落入了专利保护范围。 其次,如果产品确实落入了专利保护范围,接下来应该判断专利权是否稳定,如经过检索分析认为专利不具备授权专利权的条件,可以向专利局提出无效。 最后,如专利权稳定,且产品落入了保护范围,而被告又对侵权没有主观故意,应当提供合法来源、在先使用等能够证明其不具备主观故意的证据。
-
苹果公司侵权案件辽宁在线咨询 2021-08-02苹果公司和披头士乐队关于苹果标识和名称的争斗上演了“连续剧”。其战斗最早要追溯的1978年,那时披头士创办的音乐出版公司“苹果公司”指控苹果公司商标侵权,后来苹果公司赔偿了8万美元,并承诺永不进军音乐业务,才了结了官司。但是,这一承诺显然在岁月的流逝中,被抛到了脑后。 1991年,当苹果公司的Mac开始内置MIDI软件时,双方在法庭再次短兵相接。随后达成第二次和解,苹果公司支付2650万美元,从而
-
被告的专利在原告专利有效期内被告人提出的专利侵权案件法院受理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07你的观点是错误的,法院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是出在被告身上,既然被告的专利在原告专利之后,如果想赢的诉讼,只有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立即去专利局申请宣告原告专利无效,并同时要求法院中止审理案件,也就是说,申请宣告对方专利无效,是对被告最有利的途径。在原告专利有效的情况下,去法院进行诉讼,对被告是非常不利的。二是向法院证明,你的产品没有侵犯对方的专利,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和对方的专利是不同的。如果
-
软专利如何评价成果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5软科学研究成果鉴定方法;软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应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时,可采用下述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指标主要用来考察和衡量成果已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近期和远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对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该指标主要用来考察和衡量成果对国家、部门和地区重大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三)科学价值和意义:该指标主要
-
如何对待专利侵权被告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5企业被告专利侵权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落入了专利保护范围。 其次,如果产品确实落入了专利保护范围,接下来应该判断专利权是否稳定,如经过检索分析认为专利不具备授权专利权的条件,可以向专利局提出无效。 最后,如专利权稳定,且产品落入了保护范围,而被告又对侵权没有主观故意,应当提供合法来源、在先使用等能够证明其不具备主观故意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