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建房私下过户的法律风险
一般来说,如果是重大城建拆迁或城中村改造的还建房,土地性质为国有划拨性质,就意味着还建房为经适房属性,如果是经济适用房,那么根据《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房产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后五年方可在市场上出售。出售时,还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缴纳收益。
很多还建房因为手续不全,无法办理两证,除了不能对外交易和在银行抵押外,还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隐患。比如卖房人消失或者死亡等一系列状况,将会给购房者的居住或交易带来不小麻烦。陈亮提醒,判断还建房小区是否能办理两证,可以在规划国土部门网上查询该小区是否办理了规划许可等手续。
办理还建房过户手续需要的材料
1、开发商名下的房产证原件。
2、开发商的法人。
3、拆迁前个人房产证原件或房产证注销证明。
4、被安置人身份证复印件。
5、拆置协议。
6、房屋移转过户申请书。
7、房屋权属登记申请书。
8、测量分户平面图。
9、如被拆迁人死亡应提供死亡证明和代理人证明及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办理安置房过户的程序
1、内勤收件即收取买卖双方应提交的相关资料,初审合格后,打印收件单。2、外勤复审、实地勘测调查后,签署调查意见。3、内勤收费。4、科长审批。5、主任审批。6、外勤打印意见、登记表、转件单。7、内勤移交产权产籍管理中心。
还建房过户费用怎么算
1、交易手续服务费:住宅6元/平方米(房改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减半收取:3元/平方米),非住宅10元/平方米。买卖双方各承担一半。
2、登记费:普通二手房住宅类为80元/套,买方承担。
3、土地收益金(代收):房改房、经济适用房、安居工程房买卖过户时收取,按房屋正常成交价的2%计征,卖方承担。
4、核档费:50元/宗。
5、契税:税率为3%,按正常交易成交价格计征;个人购买的自用普通住宅(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下、容积率1.2以上、交易价格4290元/平方米)契税税率减半,按1.5%征收,拆迁居民因拆迁重新购置二手房的对相当于拆迁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拆迁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买方承担。
6、印花税:税率1‰,按正常交易成交价格计征,交易双方各承担一半。
7、营业税及附加:个人购买不足两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超过两年(含两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两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超过两年(含两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8、个人所得税:所购房屋不满五年上市交易时收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税率20%,按财产转让所得(本次交易价格-房屋原价-原缴纳契税-本次缴纳营业税-合理费用)计征;另一种是:未能提供原购房发票的按已成交价格的2%征收。卖方承担。
-
还建房私下过户的法律风险有哪些,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210人看过
-
没过户的房屋存在哪些法律风险,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233人看过
-
房屋产权过户拖延存在哪些风险?
115人看过
-
过户是指什么?二手房过户流程存在哪些风险
349人看过
-
抵押不过户的车存在哪些风险
156人看过
-
房产过户在子女名下的风险有哪些
84人看过
房改房是指职工在按照国家成本价补足房价后,按照拥有的房屋的产权比例,取得完全产权或部分产权的住房。 房改房是公有住房的一种,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购买房改房需要按照政府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申请和审核,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按照国家... 更多>
-
-
-
借名存在法律风险吗,借名买房法律风险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8借名买房法律风险有哪些借名买房存在法律风险吗,其实借名买房存在巨大的风险。法律风险如下:首先,如果登记购房人反悔,出资人不能证明双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支付购房款的事实,要想取得房屋产权或收回购房款都很困难;其次,如果登记购房人有对外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法院查封并拍卖该房产;再次,如果名义产权人意外死亡,该房屋可能会因为继承关系而被其他人继承;最后,如果银行最后查实实际购房人与借款人不是同一个人,
-
法律上买还建房有哪些风险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11第一种情况,像这种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如果要上市进行买卖的话,因为缺少房产证,所以有关公证机构是不能给与此类房屋进行公证的。第二种情况,如果是属于经济适用房的话,那么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
侵犯隐私权,偷拍他人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8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款、十日以下拘留。《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第三条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